菌根化论文-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

菌根化论文-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根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M真菌,滇重楼,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菌根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1](2019)在《丛枝菌根化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着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艺,张弛,丁贵杰,黎之骞[2](2019)在《干旱胁迫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1年生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个接种处理,分别为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牛肝菌1,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Strain Pt 715,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Strain Cg SIV和对照(不接种);4个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正常(65±5)%、轻度胁迫(50±5)%、中度胁迫(35±5)%和重度胁迫(25±5)%,比较分析马尾松菌根化及非菌根化苗木,在干旱胁迫下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通过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束缚水含量,降低苗木水势、自由水和水分饱和亏缺,从而改善苗木水分状况,增强苗木保水能力;外生菌根真菌增加了苗木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苗木光合速率,各处理间差异显着(P <0.05)。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使菌根化苗木的光合速率增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从而降低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和光合耗氧量,减少气孔对水分的阻力,提高菌根化苗木的含水量;马尾松菌根化苗木主要是通过提高光合利用效率来适应干旱环境,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牛肝菌1>土生空团菌>牛肝菌7>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对照。(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李快芬[3](2019)在《菌根化马尾松幼苗对铝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外生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致密的菌丝网,扩大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试验选取3株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Fr.))Gray,简称Sl)、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简称Sb)、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简称Sp)为研究对象,在液体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Al~(3+)浓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抗氧活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氮磷钾铝吸收等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Al~(3+)强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而用优质菌种培育菌根化马尾松幼苗。采用水培法,通过向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0.2、0.4、0.8、1.2 mmol·L~(-1))的AlCl_3,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进行铝胁迫试验,研究铝胁迫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组织营养元素的含量的影响,从理论上揭示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对铝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为缓解酸性土壤中铝毒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为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初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Al~(3+)浓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生理等特性有显着影响(1)铝处理显着影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铝浓度(<0.8mmol·L~(-1))对3种菌株生物量的积累都有促进作用,在0.8mmol·L~(-1)促进作用最大。在1.6mmol·L~(-1)时,对3种菌株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产生抑制作用,生物量积累大小为Sl>Sb>Sp。铝处理下,Sl培养液中pH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Sb和Sp培养液。(2)低浓度(≤0.4mmol·L~(-1))的铝处理显着增加菌丝中氮含量。在0.4mmol·L~(-1)时,与无铝处理相比,Sl、Sb和Sp菌株中氮含量分别增加了42.65%,61.85%,49.84%,增幅最大;铝处理还显着增加了菌丝中磷和铝的含量。0.2mmol·L~(-1)的铝处理促进菌丝对钾的吸收,之后则随铝浓度的增加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菌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总体表现为Sl>Sb>Sp,对铝的吸收则相反。铝处理显着降低了菌株中POD、SOD活性,增加菌株MDA的含量,酶活性总体表现为Sl<Sb<Sp,MDA含量则相反。2.Al~(3+)浓度对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有显着影响(1)0.2mmol·L~(-1)的铝处理对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苗高生长,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均具有促进作用。当铝浓度>0.4mmol·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0.8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铝处理显着降低了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根系活力,接种Sl幼苗的根系活力高于不接种。MDA含量随铝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铝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2mmol·L~(-1)铝处理下针叶中MDA的含量最低。铝处理对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都有促进作用,均在1.2mmol·L~(-1)时达最大值。脯氨酸含量在60d时达最大值,与0d相比,不接种和接种Sl马尾松幼苗中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45~7.11倍、0.03~7.14倍。当Al~(3+)浓度<0.4mmol·L~(-1)时,铝处理显着提高了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SOD和POD活性,分别在铝处理45d、30d时达最大值。(2)在0~0.4mmol·L~(-1)范围内,铝处理促进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在0.2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当铝浓度大于0.8mmol·L~(-1)时,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并随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Al~(3+)浓度对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中铝及营养元素吸收有显着影响(1)铝处理促进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对氮的吸收和积累。在0.2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与不接种相比,接种Sl幼苗茎中氮含量增加了20.85%。当铝浓度大于0.8mmol·L~(-1)时,对茎和叶中氮含量产生抑制作用,并随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此外,接种Sl还显着增加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N含量,大小表现为根>叶>茎。(2)铝处理促进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和积累,茎和叶中磷含量仅在0.2mmol·L~(-1)时表现为促进作用,之后随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大小表现为根>茎>叶。(3)低浓度(0.2mmol·L~(-1))的铝促进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和叶片对钾的吸收,之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接种Sl马尾松幼苗对钾的吸收能力更强。菌根化/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吸收的铝主要积累在根系中,向地上部分运输很少,当铝浓度大于0.8mmol·L~(-1)时,根系中的铝向茎和叶中的运输量增加,其中向茎中运输的铝比叶中的多。(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思文,卫星,李虹谕,韦庆钰[4](2019)在《水曲柳轻基质容器苗菌根化生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菌根真菌可有效的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在林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索菌根真菌在水曲柳育苗中的合理应用,阐明单一接菌和混合接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菌种资源,高效优质培育水曲柳菌根化轻基质容器苗。【方法】选用6种菌源[摩西球囊霉菌、幼套球囊霉菌、摩+幼(摩西球囊霉菌和幼套球囊霉菌混合接菌)、水曲柳纯林林下腐殖质、落叶松纯林林下腐殖质、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下腐殖质]接种水曲柳轻基质苗,并以非接菌苗为对照。在生长结束后分析水曲柳轻基质菌根化苗木生长及根系发育差异。【结果】接菌可显着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混合接菌比单一接菌更有助于提高苗木生物量。摩+幼混合接菌处理下苗高比对照高出31.22%;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下腐殖质处理苗木地径、叶面积分别比对照高出21.52%、55.13%。混合接菌可以显着促进水曲柳轻基质苗根系发育,增大水曲柳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量、细胞直径、维管束直径及皮层厚度。混合接菌时菌丝侵染率显着提高的同时,菌丝侵入皮层的层数也增加。【结论】接菌可显着促进水曲柳轻基质容器苗生长。与单一菌种相比,混合接菌对苗木生长及菌根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摩+幼混合接菌及水落混交林下腐殖质接菌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怡,杨静,何素芬,何剑平[5](2018)在《桢楠菌根化育苗与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桢楠是名贵用材树种,扦插育苗生根难,成活率低,生产上几乎都是采用种子播种育苗,栽植育林,传统方法培育的苗木根系不发达,幼苗不健壮,影响移栽成活和生长。而采用菌根化育苗技术培育的桢楠苗木,在苗木质量、移栽成活率、苗木生长速度等方面都表现出优势。根据对桢楠菌根化育苗试验与栽培,主要介绍桢楠的一种菌根化育苗与栽培技术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罗晓蔓,丁贵杰,王艺[6](2018)在《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有效成份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赵南星[7](2018)在《菌根化马尾松对锰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矿区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植被生态系统,冶炼过程中也产生大量有毒矿渣,释放出大量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植物—菌根联合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被认为是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的最具潜力手段。本研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温室中人工接种Mn抗性较强的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菌株—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编号104),培育菌根化马尾松幼苗;通过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MnSO_4(0 mM、1 mM、15 mM、30 mM、50 mM),对菌根化马尾松幼苗和非菌根化幼苗进行Mn胁迫试验。通过测定生长指标,组织元素含量、生理指标,并进一步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生理和分子两个层次研究Mn胁迫下菌根化马尾松的响应机制,为利用外生菌根—马尾松进行Mn矿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n胁迫45 d后,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株高和生物量均随Mn浓度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可显着缓解Mn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抑制的效应。在30mM Mn~(2+)胁迫下,未受胁迫的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植株,株高和生物量分别下降24%和29%,而菌根化马尾松只下降13%和18%。(2)Mn胁迫下,菌根共生根能够显着增加马尾松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_2浓度和降低蒸腾速率,从而缓解Mn对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同时,接种菌根可以显着促进幼苗对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吸收。菌根化植株总体吸收了更多的Mn,并且将更多的Mn固定在根系中,菌根共生阻止了Mn向地上部的运转。菌根共生能够增加植株的APX、SOD和CAT酶的活性,在针叶中3种酶分别增加了74.4%、41.6%和116.3%,根系中分别增加了55.5%、69.8%和25.7%。30 mM Mn~(2+)胁迫后,非菌根化植株针叶和根系O_2~-含量分别增加48%和51%,MDA含量分别增加33.4%和36.8%,而菌根化马尾松O_2~-含量只增加了30%和31%,MDA含量14.5%和19.6%;Mn~(2+)胁迫后,非菌根化马尾松针叶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分别上升了13.4%和9.3%,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了37.3%和32.2%,而菌根化马尾松针叶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了39.3%和27.4%,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56.0%和144.7%。因此,菌根化马尾松幼苗较为全面的生理响应过程来缓解高浓度Mn造成的胁迫效应。(3)基于Illumina Hiseq2500平台对4个处理(Mn~(2+)胁迫、未添加Mn的非菌根化和菌根化)的马尾松幼苗根系和针叶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基于de novo组装策略,获得了马尾松幼苗的273,600个Unigene集。通过比较表达谱分析,Mn胁迫引起菌根马尾松幼苗针叶中差异表达基因1605个,其中上调基因931个,下调基因674个;幼苗根系中有差异基因1411个,其中上调基因1111个,下调基因300个;通过GO富集和Pathway通路分析,表明菌根化幼苗在响应Mn胁迫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细胞内吞、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互作和淀粉蔗糖代谢通路中;此外,利用已发布Pt的基因组序列对马尾松菌根进行了有参转录组分析,比较Mn胁迫和未胁迫的马尾松菌根中Pt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菌根中共发现Pt差异表达基因330个,其中上调基因194个,下调基因136个;通过GO富集和Pathway通路分析发现,Pt菌根在响应Mn胁迫过程中,真菌的代谢途径、抗生素合成、转运蛋白以及能量代谢通路发生了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接种EMF,可以显着提高马尾松幼苗的抗Mn胁迫能力,菌根马尾松可以吸附更多的锰元素;菌根共生可以全面提高马尾松的营养状况,提高保护酶活性等生理过程,提高宿主植物的抗性;此外,锰胁迫下,菌根共生可以保障马尾松幼苗根系基因的正常表达,通过马尾松植株-菌根菌的双方大量基因的共同表达,从而缓解了锰对植株的胁迫。因此,菌根化马尾松具有在锰矿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姜思佳,赵利群,李滨胜,焦丽,韩曦[8](2017)在《菌根化沙枣苗木培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枣树可营造沙枣经济林、防护林,绿化美化城市等作用,沙枣苗木短缺的情况下,概述了菌根化沙枣苗木培育技术,主要介绍了菌剂制备、种子采收与调制、种子贮藏、菌根化苗木培育、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等六方面的技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婷[9](2017)在《菌根化马尾松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全球林业生产中,土壤中有效磷的缺乏是妨碍林业产能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自然界里大部分树种都能与外生菌根真菌建立了互利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一方面提高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回报外生真菌从植物身上获得有机碳来完成真菌的生命活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的裸子植物针叶类,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森林树种之一。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分区域的森林土壤普遍缺磷,是制约其商品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马尾松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外生菌根真菌向植株运输无机磷上有很大的贡献,然而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中磷转运蛋白基因在磷的吸收和利用上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但菌根化马尾松磷转运蛋白在耐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尚未知晓。本文以接种彩色豆马勃和美味牛肝菌的马尾松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后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状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探讨低磷环境中外生菌根菌对马尾松的促生作用;从低磷胁迫的菌根化马尾松中克隆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及相关生理特性;通过在烟草上的遗传转化验证其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在盆栽条件下,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成活率、苗高、地茎、干重、根冠比均明显提高,但对种子萌发没有显着影响,根系活力、主根长、总根长、侧根数和根表面积等指标都显着优于对照;菌根化根系形成了菌套和哈氏网结构,且根系皮层横截面积比明显高于未接种根系,菌套面积比与株高、地茎呈正相关。ECM能降低MDA含量,提高CAT、SOD、POD、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自由基和活性氧对植物体的毒害作用。低磷胁迫下,接种ECM能促进幼年植株产生更多赤霉素,菌根化植株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着性高于对照,表明外生菌根能改善马尾松幼苗的渗透势;ECM能显着提高植株针叶的叶绿素含量。2)利用RACE法首次克隆了4个马尾松磷转运蛋白基因(PmPTs登陆号分别为AMR43649.1、AMR43650.1、AMR43651.1和AMR43652.1)。PmPT1全长为2,388 bp,开放阅读框1,647bp、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PmPT2全长为2,053 bp,开放阅读框1,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PmPT3全长为2,315 bp,开放阅读框1,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残基;PmPT4全长为2,108 bp,开放阅读框1,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残基。PmPTs属于H2PO4-/H+转运子,是MFS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PTs与其他植物类磷转运蛋白同源相似性很高,达到了74%-78%。马尾松PmPT1,2,3和4都具有Pht1家族蛋白基因高度保守的特征序列GGDYPLSATIMSE,系统进化树将其划分到裸子植物类亚组,与被子植物类磷转运蛋白亚组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且高度进化和保守。PmPTs无信号肽输出,属于跨膜蛋白包含了12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亲水大环,推测定位于细胞膜上。3)利用RT-PCR和QRT-PCR技术分析了4个马尾松磷转运蛋白基因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检测了接种ECM真菌马尾松根系中PmPTs的时空表达特征,与1st天相比,PmPTs的表达水平在6th天至24th天中都略有升高,且表达量都高于不接种对照。在24th后,被侵染ECM真菌的根系中PmPTs的表达量有显着性的提高。PmPT1,2,3和4基因在马尾松根、茎、针叶中都有表达,且受外生菌根菌的诱导,在不接种对照组中表达量:针叶>根>茎;而接种菌根菌植株里根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根>针叶>茎。PmPTs属于菌根诱导型磷转运蛋白类,具有低磷条件被高效激活,高磷条件反而抑制其表达特征,且基因之间的表达模式比较相似。同时发现低磷环境中,菌根化马尾松植株的总磷含量高于不接种植株。我们推断根系中PmPTs基因的差异表达、植物磷的运输效率以及吸收量可能由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其表达水平受外生菌根菌和土壤中无机磷浓度的集成信号综合调控。结合相关生理指标数据分析表明,在低磷环境中马尾松与ECM共生后,能通过提高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增强植株耐低磷能力。4)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SH-35S-PmPT1,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叶盘法遗传转化,经过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后共得到31个转基因植株且收获了T0代种子。对T1代的2个高表达株系(Line-N1和Line-N2)进行不同浓度磷处理,采用RT-PCR和QRT-PCR分析发现,外源基因PmPT1会影响烟草自身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增强了烟草内源NtPT1和NtPT2基因的表达水平,且低磷胁迫下显着性表达量,因此外源PmPT1基因和烟草Pht1家族2个成员NtPT1和NtPT2可能具有相互协作关系。在低磷胁迫下,Line-N1与Line-N2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总磷含量分别比野生型提高了33.3%、25.5%与30.7%、23.9%,其全株无机磷含量分别比野生型增加了42.9%和42.3%。且缺磷环境中转PmPT1基因株系的干物质量、叶绿体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CAT)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而MDA的含量显着降低。这表明超量表达马尾松PmPT1基因可以显着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低磷能力。综上所述,缺磷环境中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马尾松植株磷含量的积累,其部分原因应归结于磷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创制耐低磷马尾松新种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孔存翠[10](2017)在《AM菌根化田菁中独脚金内酯互作信号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胁迫可引起作物生理干旱,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引起作物减产或死亡。研究表明,田菁(Sesbania cannabina)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后其耐盐性明显增强,而植物内源激素—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则在共生后的耐盐中起关键信号作用。为进一步探究AM菌根化田菁的耐盐机制,本文首次建立了以发芽试验为基础的田菁独脚金内酯检测方法,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田菁独脚金内酯进行初步鉴定。随后,通过对AM菌根化田箐进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分析了不同水平独脚金内酯的田菁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耐逆性,并进一步探究了独脚金内酯与信号分子H2O2及应激激素ABA的内在调节关系,旨在探索田菁幼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独脚金内酯如何缓解盐胁迫及其与其他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田菁萃取物对向列当(O.cumana)与大麻列当(P.ramose)种子均能有效刺激,发芽率分别达到54%和66%,因此这两种列当种子可以用于对田菁独脚金内酯的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试验进一步对田菁根系萃取物进行HPLC-MS-MS分析,发现母离子m/z=317,m/z=383和m/z=357能产生特征离子m/z=97,并进一步检测了不同磷浓度下叁个母离子的相对丰度,初步确定田菁根系中含有独脚金内酯(m/z=317,m/z=383,m/z=357)。2.对AM菌根化田菁进行不同时间盐胁迫处理,结果发现,独脚金内酯的水平随着NaCl施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施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或者H202清除剂可以显着降低独脚金内酯的含量及田菁耐盐性。同时,H202诱导的独脚金内酯的积累伴随着田菁耐盐性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证实,AM真菌通过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提高了田菁耐盐性,且SLs的生物合成受到信号分子H202的调控。3.试验对AM菌根化田菁进行不同时间的盐胁迫,结果显示,SLs与ABA在菌根化田菁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探究AM菌根化田菁遭受盐胁迫后,植物激素SLs、ABA与信号分子H202的内在调控关系。结果显示,施加外源ABA可以有效提高菌根化田菁体内独脚金内酯的含量,施加ABA抑制剂钨酸钠则可以有效抑制独脚金内酯的生物合成。ABA诱导的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可以被过氧化氢清除剂DMTU所抑制,而ABA的含量对于DMTU则不敏感。此外,接菌田菁施加独脚金内酯抑制剂TIS108后,ABA可以促进田菁耐盐性的提高,但这种提高十分短暂,而施加钨酸钠的田菁中,外源GR24则可以长期有效的增强其耐盐性。以上结果表明,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田菁幼苗中,ABA和H202共同介导了独脚金内酯诱导的田菁耐盐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菌根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1年生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个接种处理,分别为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牛肝菌1,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Strain Pt 715,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Strain Cg SIV和对照(不接种);4个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正常(65±5)%、轻度胁迫(50±5)%、中度胁迫(35±5)%和重度胁迫(25±5)%,比较分析马尾松菌根化及非菌根化苗木,在干旱胁迫下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通过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束缚水含量,降低苗木水势、自由水和水分饱和亏缺,从而改善苗木水分状况,增强苗木保水能力;外生菌根真菌增加了苗木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苗木光合速率,各处理间差异显着(P <0.05)。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使菌根化苗木的光合速率增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从而降低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和光合耗氧量,减少气孔对水分的阻力,提高菌根化苗木的含水量;马尾松菌根化苗木主要是通过提高光合利用效率来适应干旱环境,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牛肝菌1>土生空团菌>牛肝菌7>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对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根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丛枝菌根化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2].王艺,张弛,丁贵杰,黎之骞.干旱胁迫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水分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9

[3].李快芬.菌根化马尾松幼苗对铝胁迫的响应[D].贵州大学.2019

[4].王思文,卫星,李虹谕,韦庆钰.水曲柳轻基质容器苗菌根化生长效应[J].林业科学.2019

[5].张怡,杨静,何素芬,何剑平.桢楠菌根化育苗与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6].罗晓蔓,丁贵杰,王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有效成份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8

[7].赵南星.菌根化马尾松对锰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姜思佳,赵利群,李滨胜,焦丽,韩曦.菌根化沙枣苗木培育技术[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7

[9].张婷.菌根化马尾松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贵州大学.2017

[10].孔存翠.AM菌根化田菁中独脚金内酯互作信号分子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菌根化论文-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