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枪转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辣椒,花药培养,小孢子,基因枪法
基因枪转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芬,王国云,杜和山,陈斌,温长龙[1](2018)在《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以小孢子胚胎发生率较高的辣椒品种L5的花药为受体,利用基因枪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L5花药小孢子中,并进行花药培养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探讨基因枪法转化辣椒花药小孢子的适宜参数。结果表明,辣椒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在9℃下暗培养4 d时为最佳受体;CaMV35S启动子能启动GFP基因在辣椒花药培养的小孢子胚胎中表达;基因枪各轰击参数对小孢子胚胎发生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基因枪轰击次数和轰击压力的增加以及轰击距离的减小,小孢子胚胎发生数量逐渐减少;最适的轰击参数为基因枪轰击2次、轰击压力1 350 psi和轰击距离9 cm,此时获得的转化胚胎数量最多;在最适的轰击参数下辣椒花药小孢子的平均转化效率为4.2%;体式荧光显微镜下共检测到14个转化胚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基因枪介导的辣椒花药稳定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霞,杜卫华,朱化彬,曹文广[2](2013)在《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转基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枪转化技术无论在动物还是植物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粒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简单、安全、高效,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组织、细胞、器官,甚至可用于一些较难转染的靶目标,同时还可用于体内和体外信息的转换。目前手提式基因枪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各种细胞或内脏器官的转染,应用最广的领域是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免疫和抑制肿瘤生长。近几年,基因枪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主要叙述了基因枪转化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人们对基因枪转化技术条件的改进,同时就基因枪在动物转基因中的应用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主要包括利用基因枪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癌症、胚胎转基因、各种动物细胞和器官组织转基因等,并对基因枪技术在动物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展望了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3年08期)
王鹏飞[3](2013)在《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创造抗病大豆新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大豆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病害一直是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根部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猝倒病、萎枯病,据调查每年由于根腐病造成大豆减产在10%左右,严重影响大豆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豆的抗病性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育种方式虽然能解决大豆的抗病性,但是需要的时间长,新培育的品种抗性比较单一,通过栽培管理和喷施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大豆病害的影响,但是长期喷施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提高植物病原菌的抗药能力。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有目的的将抗病基因转入植物体内,用来提高植物广谱的、持久的抗病能力。同时还为大豆的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植物病原细菌的hrp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and pathogenicity gene)基因编码harpin蛋白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抗性反应,使植物获得广谱的抗病能力和促进植物的生长。Harpin蛋白是受hrp基因调节并通过Ⅲ型泌出通道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富含甘氨酸,对热稳定,对蛋白酶敏感。hrpZPsta是从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 pv.tabaci) Psta218菌株中克隆,该基因大小约为420bp,能在烟草上引起过敏反应诱导植物的抗病性。体细胞胚是基因枪转化方法重要的靶组织,主要是通过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诱导途径发生,体细胞胚的诱导对大豆的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同大豆基因型诱导体细胞胚的质量是有差异的。基因枪转化方法不仅转化效率高且操作简单,是大豆重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之一。本试验构建了pDT-hrpZ植物表达载体,选取北方41个春大豆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利用基因枪方法将hrpZ基因转入大豆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中。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1.垦丰23的体细胞胚的发生率最高为99.7%,并且体细胞胚鲜绿色呈葡萄状、每个未成熟子叶上的体细胞胚数目多,是大豆遗传转化理想受体材料。体细胞胚发生率为70%~90%有合丰55等9个基因型;登科4等5个基因型无体细胞胚发生率。2.以垦丰23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技术,PCR检测,获得转化质粒pDT-hrpZ的T0转基因植株11株。3.利用荧光定量PCR对11株转基因植株进行实时检测,hrpZ在转基因植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赵雪晶[4](2013)在《小麦花粉电穿孔法及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法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作物转基因育种以其打破生殖隔离、准确的改良目标性状、育种效率高等诸多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技术是提高转基因育种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探索便捷、快速的小麦遗传转化技术不仅有助于拓展小麦转基因育种的途径,更对加快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济麦19为受体,对扬花期成熟花粉进行电穿孔处理,通过对花粉电穿孔的参数和转化条件的筛选和比较,旨在探索并建立小麦花粉电穿孔法转化技术体系,并利用花粉电穿孔法将Gus基因导入小麦,对获得的转基因T1、T_2代植株进行PCR、Southern和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和鉴定。其次,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新春9号的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Gus为外源基因,对基因枪转化时的轰击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轰击后花药愈伤组织中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检测,以及对再生植株PCR和PCR-Southern的鉴定,旨在优化以小麦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的基因枪法转化体系。本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小麦花粉电穿孔转化中,当电场强度为6kV/cm时,花粉细胞经Trypan Red和FDA染色的平均值最高为58.67%,表明电穿孔产生孔洞且有活力的细胞数最多,为最适电场强度;花粉电穿孔处理后冰上保存4h,FDA染色率为92.27%,而室温下保存为69.97%,表明冰上操作可以显着延长离体花粉的活力;当花粉密度为5×106个/mL、去雄后第5天授粉时结实率最高为9.82%,为比较适宜的花粉授粉条件。2.利用花粉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Gus转入普通小麦,共授粉112个小花,T1代PCR检测得到2株阳性植株,转化率1.79%;PCR检测T_2代所有单株,阳性植株为19株,阳性率40.43%;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T_2代的2个株系检测到杂交信号,分别以2和3拷贝整合入小麦基因组,同时取其种胚、幼根、叶片等经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呈现蓝色反应,表明利用小麦花粉电穿孔转化法可以成功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小麦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至T_2代,且外源基因Gus能够得到表达。3.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将外源基因Gus转入小麦的花药愈伤组织,对轰击2天后的花药愈伤组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发现,轰击距离为6cm、Gus:Bar=3:1时,瞬时表达率最高,为91.11%;但对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轰击距离为6cm、Gus:Bar=1:1时,共轰击愈伤组织211个,检测得到阳性植株3株,转化率最高,为1.42%。阳性植株经PCR-Southern检测到阳性条带,证明外源基因Gus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通过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小麦花粉电穿孔转化法和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转化法技术体系,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功能基因的转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董福双,张艳敏,杨帆,梁新朝,刘桂如[5](2009)在《小麦芽生长点的基因枪转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802个T0植株,对T0植株所结种子长成的穗行喷200 mg/kg的PPT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105个抗性株,究其来源为42个T0株,由此计算抗性率为5.2%。用PCR检测T1植株,6个呈阳性。初步建立了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种子芽生长点的技术。(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小莉,王鹏程,宋纯鹏[6](2008)在《基于基因枪技术的拟南芥瞬时表达转化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拟南芥叶片为材料,分析不同轰击参数对基因枪转化后的叶片中LUC表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9 MPa的真空度4、.5 MPa可裂膜压力以及5 cm的载体膜与叶片距离相结合能够获得最佳的转化效率.同时,研究ABA对基因枪转化后的叶片中LU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化后的叶片具有正常的生理活性,ABA处理能够较好地诱导LUC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曹团武[7](2005)在《小麦基因枪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上,利用优良品种提高植物产量是经济可行的措施。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品系)和育种上用的一些材料,叶片过早衰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和新品种的选育。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植物细胞和组织衰老的特性。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植物遗传转化即转基因技术进行小麦分子育种,为作物品种早衰特性的改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Gan 和Amasino 构建的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 导入烟草和水稻后,明显的延缓叶片衰老并提高作物产量。本试验利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 导入有早衰现象的小麦品系9848,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对基因枪法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和两种转化法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小麦基因转化中良好受体系统的建立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明显高于散光和2000Lx 光照条件,大田生长的小麦比温室盆栽小麦的幼胚脱分化和再分化频率高;小麦主茎穗部的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显着高于小麦分蘖茎穗部的幼胚组织;不同年份、不同胚龄幼胚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在最适的胚龄条件下,基因型对小麦幼胚出愈率影响不大,而主要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频率;KT 能显着促进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及再生,在KT 为0.5mg/L 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在KT 为0.3mg/L 时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在附加KT 1.5mg/L 和NAA 0.5mg/L 的MS 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2. 基因枪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用PDS-1000/He 型基因枪将抑制叶片衰老基因PSAG12-IPT 转入小麦幼胚和愈伤组织中,通过对报告基因GUS 瞬时表达的检测,研究了金粉用量、质粒DNA 用量及轰击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粉用量对幼胚和愈伤组织瞬时表达率影响不大,但随金粉用量的增加,细胞瞬时表达率明显提高;质粒DNA 用量以每枪2.0ug 为最佳;轰击两枪幼胚和细胞瞬时表达率明显高于轰击一枪。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GUS基因瞬时表达明显下降趋势,在第28 天以后农趋于稳定。GUS 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应在24 小时内,GUS 基因稳定表达应在28 天后。首次对经GUS 染色后的幼胚和愈伤组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5-05-01)
杨奇志,赵琦,孔建强,李高岩[8](2003)在《基因枪技术在农作物基因转化中的应用和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枪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转化方法 ,近来在单子叶植物的基因转化中应用尤为广泛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枪技术的转化原理、实际应用、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3年06期)
于娅,刘传亮,马峙英,李付广,王省芬[9](2003)在《基因枪转化技术在棉花遗传转化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受瞩目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本文对基因枪转化法的基本原理、发展情况、技术的优缺点、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此方法在棉花遗传转化中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吴姗,梁月荣[10](2002)在《植物基因枪转化技术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枪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实现生物遗传转化的工具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因枪法转化频率的高低主要由微弹制备、轰击参数选择、外植体状态这叁方面决定。茶树的遗传转化工作起步较晚 ,且大多数的研究都依赖农杆菌系统完成。基于基因枪技术的不受基因型限制及其转化受体广泛的特点 ,该技术也将会在茶树的遗传转化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02年03期)
基因枪转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因枪转化技术无论在动物还是植物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粒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简单、安全、高效,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组织、细胞、器官,甚至可用于一些较难转染的靶目标,同时还可用于体内和体外信息的转换。目前手提式基因枪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各种细胞或内脏器官的转染,应用最广的领域是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免疫和抑制肿瘤生长。近几年,基因枪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主要叙述了基因枪转化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人们对基因枪转化技术条件的改进,同时就基因枪在动物转基因中的应用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主要包括利用基因枪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癌症、胚胎转基因、各种动物细胞和器官组织转基因等,并对基因枪技术在动物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展望了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枪转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芬,王国云,杜和山,陈斌,温长龙.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J].核农学报.2018
[2].刘霞,杜卫华,朱化彬,曹文广.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转基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
[3].王鹏飞.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创造抗病大豆新材料[D].东北农业大学.2013
[4].赵雪晶.小麦花粉电穿孔法及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法遗传转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董福双,张艳敏,杨帆,梁新朝,刘桂如.小麦芽生长点的基因枪转化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
[6].张小莉,王鹏程,宋纯鹏.基于基因枪技术的拟南芥瞬时表达转化方法的建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曹团武.小麦基因枪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的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8].杨奇志,赵琦,孔建强,李高岩.基因枪技术在农作物基因转化中的应用和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3
[9].于娅,刘传亮,马峙英,李付广,王省芬.基因枪转化技术在棉花遗传转化上的应用[J].棉花学报.2003
[10].吴姗,梁月荣.植物基因枪转化技术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前景[J].茶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