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戏曲论文-康海玲

华语戏曲论文-康海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语戏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马来西亚,华语戏曲

华语戏曲论文文献综述

康海玲[1](2019)在《丝路戏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戏曲主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看作海上戏曲之路。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海外传播最繁盛的地区。马来西亚中元节的戏曲展演是戏曲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道奇观,槟州大山脚的中元节祭典,是笔者田野调查的典型个案,祭中有戏,戏中有祭,揭示了戏曲与宗教祭祀的紧密关联。从人类学的角度而言,戏曲除了发挥"酬神娱鬼"的宗教功能外,还以世俗语境下的多功能整合满足海外华人之需。(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兵[2](2014)在《新加坡华语戏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漫长的移植流播,中国古典戏曲不仅早已在东南亚华人聚居的新加坡落地生根,而且在与当地社会文化因子融合之后,逐渐带有南洋本土色彩。与此相应,新加坡学界的华语戏曲研究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与中国学界不同的景观。就研究的内容向度而言,新加坡学界的宗教仪式剧研究成果颇丰,在地化地方戏研究用力甚多,戏曲语言与戏曲音乐研究特色鲜明;就研究的形式向度而言,新加坡学界注重叁方面的结合,即传统研究路径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史料整理的结合,以及戏曲研究与戏曲教学、表演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4年01期)

康海玲[3](2013)在《泰国九皇斋节华语戏曲演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的华语戏曲历史最为悠久,已经走过了3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在异质文化土壤里,华语戏曲的移植和发展主要依托于泰国华人宗教及民间信仰,发挥着酬神娱鬼的宗教功能。九皇斋节的戏曲演出在泰国是最盛行的,这是华人宗教信仰与戏曲演出相互结合的典型个案,也揭示了泰国王室及潮商在期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康海玲[4](2013)在《东南亚华语戏曲研究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重视,以及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背景下,中国在东南亚国家所展现的软实力不断加强,作为东南亚华族传统文化象征性符号的华语戏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东南亚华语戏(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康海玲[5](2013)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宗教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亚是中华戏曲在海外国家流播的重镇,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戏曲活动最为繁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和民间信仰为戏曲的移植和发展提供了沃土。华语戏曲演出作为华人宗教祭祀仪式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发挥着酬神娱鬼的宗教功能。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城隍爷诞的戏曲演出与马来西亚中元节的戏曲演出是华人宗教信仰与戏曲演出相互结合的典型个案,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非常突出的,戏曲生存的宗教背景以及戏曲演出的宗教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3年01期)

康海玲[6](2012)在《语言的缺失与东南亚华语戏曲的没落——以马来西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语戏曲在海外传播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前半叶是东南亚华语戏曲的黄金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华语戏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其中原因是多方而复杂的。华语戏曲自身的困境最突出地体现在语言的问题上,华语方言的缺失导致华语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娱乐形式陷入了实质性的生存危机。(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康海玲[7](2009)在《酬神、娱人与文化权的诉求——多种语境下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根"在中国,它是华族移民在马来西亚异质文化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体现了华族的文化认同。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华语戏曲作为一个标志性文化,它是华族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与马来族、印族及其他民族相区别。华语(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9年04期)

康海玲[8](2008)在《深层的展演——人类学视野下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人移民海外,不仅把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世界各地,还把中国的诗歌、戏曲、小说、音乐、绘画等带到他们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和欧美澳等地。其中,中华戏曲向海外流播的重镇在东南亚,特别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康海玲[9](2008)在《马来西亚华语戏曲和华人文化权的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语戏曲的重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在种族问题突出的国家里,华族对华语戏曲的坚守是其文化权的一种选择。华语戏曲的演出活动在华人文化权诉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体现了华族个体人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认同,还体现了华族群体人价值尺度的评判和认同。(本文来源于《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论文集》期刊2008-11-10)

康海玲[10](2008)在《戏曲与狂欢——马来西亚华语戏曲演出活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华语戏曲来源于中国,它是华族文化认同的象征符号。长期以来,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上演,沿用的是中国乡间演戏的世俗通例。在社会文化功能方面,华语戏曲的演剧活动在彰显其最重要的宗教功能的基础上,其"娱人"的世俗功能也得到了发挥。这种特殊的演剧活动,体现的是一种狂欢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和反规范性的特征,从中显示出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度特殊的生存状态。(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华语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漫长的移植流播,中国古典戏曲不仅早已在东南亚华人聚居的新加坡落地生根,而且在与当地社会文化因子融合之后,逐渐带有南洋本土色彩。与此相应,新加坡学界的华语戏曲研究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与中国学界不同的景观。就研究的内容向度而言,新加坡学界的宗教仪式剧研究成果颇丰,在地化地方戏研究用力甚多,戏曲语言与戏曲音乐研究特色鲜明;就研究的形式向度而言,新加坡学界注重叁方面的结合,即传统研究路径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史料整理的结合,以及戏曲研究与戏曲教学、表演的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语戏曲论文参考文献

[1].康海玲.丝路戏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2].王兵.新加坡华语戏曲研究述评[J].民族艺术.2014

[3].康海玲.泰国九皇斋节华语戏曲演出探析[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

[4].康海玲.东南亚华语戏曲研究简论[J].戏曲研究.2013

[5].康海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宗教背景[J].戏剧艺术.2013

[6].康海玲.语言的缺失与东南亚华语戏曲的没落——以马来西亚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康海玲.酬神、娱人与文化权的诉求——多种语境下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J].华文文学.2009

[8].康海玲.深层的展演——人类学视野下的马来西亚华语戏曲[J].戏曲研究.2008

[9].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和华人文化权的诉求[C].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论文集.2008

[10].康海玲.戏曲与狂欢——马来西亚华语戏曲演出活动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华语戏曲论文-康海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