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大学城论文-杨阳

武汉市大学城论文-杨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汉市大学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公众参与,熵值法,期望度

武汉市大学城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1](2019)在《保障性住房公众参与度研究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己发展至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正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方向迈进,但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困差距较大,部分家庭住房困难,单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需要借助政府力量缩小差距,故此,住房保障政策应运而生。目前,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较晚,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受到西方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冲击后,发现与西方国家公众热情高昂的参与相比,国内公民对保障性住房的参与度不高,也甚少有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因而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用以填补此方面空缺。首先,论文详细地叙述了保障性住房及公众参与度的发展历程,并以武汉市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调查了其对保障性住房的了解度、参与度现状,剖析了我国在保障性住房中公众参与度方面的不足。然后,为进一步增加公众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参与度,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筛选了 9类指标共计40个影响因子制作问卷调查表,用于调查此群体对保障性住房未来的参与期望度,分析应加强哪方面公众参与度才最有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再运用SPSS25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对参与期望度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最后,使用熵值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指标的求权,得到公众整体参与期望值为3.771分。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l)有关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群体关于住房保障的宣传力度不够;(2)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信息透明度不高。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并对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公众参与度体系的完善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基于公众角度对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发展从理论层面与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图[23]表[24]参[71](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杨颖佳[2](2019)在《武汉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状况、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大学毕业生群体对于住房是刚性需求,但作为城市的“夹心层”,一方面他们进入社会时间尚短,财富积累并不能承受高房价带来的住房消费压力,另一方面又游离在住房保障范围之外,使得这一群体的住房问题尤其突出。大批青年人才的留下给武汉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才能让人才真正留得住、留的久,才能带来武汉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在武汉市工作的“9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和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从主要居住方式和未来叁年的住房需求两个层面研究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对目标群体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 583份有效问卷,运用STATA14.0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1)研究了居住方式影响因素。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来检验设定的四类共十七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租房居住和买房居住两种选择上,个人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性质、父母是否资助买房、搬迁预期、对租赁市场的信任程度、对“有房才有家”的看法、平均月收入共九个因素显着影响。具体而言,己婚、武汉本地户籍、工作年限较长、在国有单位工作、父母提供买房资助、认同“有房才有家”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购买自有产权住房居住,而不愿意租房;国有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住单位宿舍,而收入的增加以及拥有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则更倾向于到市场上选择居住条件更好的居住方式,居住单位宿舍的可能性降低;武汉本地户籍和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更愿意与父母同住而不愿意租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搬迁预期对租房以外的叁种居住方式都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且享有住房公积金或补贴对于刚毕业年限尚短的“90后”们的住房购买需求刺激并不大。(2)研究了购房意愿影响因素。在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加入目前的主要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两个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检验设定的四类共十九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性别、目前的居住方式、近叁年的搬迁预期、对“有房才有家”的认同和平均月收入是非常显着的五个因素。具体而言,男性相比女性未来叁年更有可能购房;;目前住单位宿舍、与父母同住和租房居住的毕业生未来叁年更有可能购房·,近叁年预期从目前的居住地点搬迁的毕业生未来也更有可能购房,这也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毕业生们都有改善住房条件、拥有个人产权住房的需求意愿,平均月收入越高未来的购房可能性越大。这与“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而居住状况的满意度对于购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可以通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发现的确是存在负向影响;年龄因素在单独将个人因素以及家庭因素进行回归时比较显着,与全部变量一起回归时则不显着,说明年龄越大购房的意愿可能更强。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解决“90后”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建议:(1)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租赁市场发展;(2)关注低总价小户型需求,引导房企优化产品结构;(3)探索住房公积金使用改革,以满足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4)引导青年群体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孙云娟[3](2018)在《LID景观设计初探——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水文及基础设施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理论框架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和水生态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行政机制、城市规划、水利建设、气象水文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本文则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景观模式的构建来展开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08期)

张嫱[4](2017)在《大学城周边农村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光谷大学城周边西头村和方家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乡村的社会空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大学城的迅速发展也对其周边的农村社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大学城周边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汉市西头村和方家村的社会空间分异演化历程以及现状特征的分析,发现西头村和方家村社区在居住空间、居民构成与社会阶层和社会交往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城的建设、村民自身条件的局限以及公共空间的匮乏是西头村和方家村社区社会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期刊2017-11-18)

邹琪,石丹,陈信[5](2016)在《爆仓时代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末端业务整合研究——以武汉市藏龙岛大学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网络购物在高校校园里已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迅速普及。因此,物流配送业务应运而生,扩大了校园快递配送末端业务整合需求。针对藏龙岛附近高校快递配送末端的情况,选取5所武汉高校,对其快递网点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并引入大众参与的配送模式,从商业服务、实践教学、创业服务叁个维度出发,总结快递末端配送业务现状和问题,构建校团委、快递公司、师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下的校园快递服务体系,以期为爆仓时代校园快递配送末端业务整合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5期)

夏静,张晶[6](2015)在《武汉市洪山区 从“大学城”到“创业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云集了37所高校、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0余万名大学生,被称为“大学城”。近年来,洪山区通过校区、街区、园区联动,以大学生创业特区建设为抓手,初步建成街道口众创圈和南湖、野芷湖、黄家湖“叁湖”众创带,形成了具有洪山特色的创(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12-21)

余武明,代萍,姚雪,李薇,李潇博[7](2015)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对武汉市48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武汉市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较好,生活环境适应较差,总体学校适应情况良好;2.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关系以及住校经历这四个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商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林小容,王绚璇,龚勋[8](2014)在《武汉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市有高校69所,在校大学生180万人,高校规模和人数在全国排名第3位。随着性观念的日益开放,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日益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性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的现状,以便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和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对武汉市4 4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高校管理归属权分为教育部部属、湖北省属、武汉市属、高等(本文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02期)

冯淑秀,李德海,武娇,蒙衡,陈辉[9](2014)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两所综合性大学1 18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 072份。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和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适应不良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8);情绪适应和躯体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1=-3.19,P1=0.001;t2=-2.28,P2=0.023);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2.92,P=0.00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家庭环境因素对适应不良的发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女生中,父母经常打架是适应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4.44,95%CI:1.77~9.13),经常主动向家人谈心里话是其保护因素(OR=0.41,95%CI:0.19~0.90)。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在不同适应维度发生的状况不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不同性别适应不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孙莉娟[10](2011)在《大学城建设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学城具有行政性质突出,地理位置偏僻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大学城中学生社团发展也会形成一些新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城建设对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将有助于大学城中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大学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武汉市大学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年大学毕业生群体对于住房是刚性需求,但作为城市的“夹心层”,一方面他们进入社会时间尚短,财富积累并不能承受高房价带来的住房消费压力,另一方面又游离在住房保障范围之外,使得这一群体的住房问题尤其突出。大批青年人才的留下给武汉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才能让人才真正留得住、留的久,才能带来武汉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在武汉市工作的“9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和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从主要居住方式和未来叁年的住房需求两个层面研究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对目标群体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 583份有效问卷,运用STATA14.0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1)研究了居住方式影响因素。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来检验设定的四类共十七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租房居住和买房居住两种选择上,个人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性质、父母是否资助买房、搬迁预期、对租赁市场的信任程度、对“有房才有家”的看法、平均月收入共九个因素显着影响。具体而言,己婚、武汉本地户籍、工作年限较长、在国有单位工作、父母提供买房资助、认同“有房才有家”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购买自有产权住房居住,而不愿意租房;国有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住单位宿舍,而收入的增加以及拥有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则更倾向于到市场上选择居住条件更好的居住方式,居住单位宿舍的可能性降低;武汉本地户籍和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更愿意与父母同住而不愿意租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搬迁预期对租房以外的叁种居住方式都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且享有住房公积金或补贴对于刚毕业年限尚短的“90后”们的住房购买需求刺激并不大。(2)研究了购房意愿影响因素。在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加入目前的主要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两个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检验设定的四类共十九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性别、目前的居住方式、近叁年的搬迁预期、对“有房才有家”的认同和平均月收入是非常显着的五个因素。具体而言,男性相比女性未来叁年更有可能购房;;目前住单位宿舍、与父母同住和租房居住的毕业生未来叁年更有可能购房·,近叁年预期从目前的居住地点搬迁的毕业生未来也更有可能购房,这也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毕业生们都有改善住房条件、拥有个人产权住房的需求意愿,平均月收入越高未来的购房可能性越大。这与“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而居住状况的满意度对于购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可以通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发现的确是存在负向影响;年龄因素在单独将个人因素以及家庭因素进行回归时比较显着,与全部变量一起回归时则不显着,说明年龄越大购房的意愿可能更强。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解决“90后”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建议:(1)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租赁市场发展;(2)关注低总价小户型需求,引导房企优化产品结构;(3)探索住房公积金使用改革,以满足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4)引导青年群体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汉市大学城论文参考文献

[1].杨阳.保障性住房公众参与度研究及应对措施[D].安徽理工大学.2019

[2].杨颖佳.武汉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状况、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孙云娟.LID景观设计初探——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水文及基础设施调研[J].芒种.2018

[4].张嫱.大学城周边农村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光谷大学城周边西头村和方家村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7

[5].邹琪,石丹,陈信.爆仓时代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末端业务整合研究——以武汉市藏龙岛大学城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

[6].夏静,张晶.武汉市洪山区从“大学城”到“创业城”[N].光明日报.2015

[7].余武明,代萍,姚雪,李薇,李潇博.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

[8].林小容,王绚璇,龚勋.武汉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

[9].冯淑秀,李德海,武娇,蒙衡,陈辉.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

[10].孙莉娟.大学城建设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武汉市大学城论文-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