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论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句法分析,论元关系,语块分割,句型识别
句法论元论文文献综述
刘作国,陈笑蓉[1](2019)在《汉语句法分析中的论元关系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实体挖掘技术已经成为文本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实体挖掘技术通常缺少句法层面的分析,很难从语句中准确抽取关键性词汇,并且抽取实体的过程容易忽略主客体的动作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一个适用于汉语句法分析的论元关系模型.使用多值递归函数识别句型结构并划分句法功能语块,根据句型结构抽取动作的施体和受体,建立论元关系模型.多值递归函数的分析窗口涵盖整个语句,函数递归地探索整个解空间,获取全局最优解.此外,层次分解机制可以识别处理嵌套句和歧义句,能够抽取出更有价值的句法成分,对长语句和复杂语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韩景泉[2](2019)在《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论元结构而言,汉语非宾格动词携带一个直接内论元而无外论元,不能给其语义选择的深层结构宾语赋格是该类动词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所谓的二元或叁元的非宾格动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非宾格动词缺乏外论元,句法上不具及物性,因此带致事论元的及物性致使动词不在其中。非宾格结构中句首位置上的所谓历事论元与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应分析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以论元结构为基础的分析可以为汉语各种形式的非宾格句的句法推导提供更简洁、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大然,程工[3](2018)在《汉语活动类动词的论元交替及其句法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汉语活动类动词论元交替的允准条件及其句法生成,发现此类现象只存在于具有终止性的渐进客事结构之中,涉及动词性质、体标记和论元指称叁者之间的互动。在生成机制上,本文基于新建构主义方法,将内在体范畴Asp的[QUANT]特征核查机制作为客事宾语前移的驱动力,解释了事件终止义与宾语前移及其指称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渐进客事主语句是为满足汉语终止性事件义的混合性编码特点而派生的一种特殊结构。此外,本文还对英汉语在该现象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将其归结为两种语言在功能范畴类型上的差异,即Asp的存在使汉语的客事论元获得前移的动因,而它的缺失阻碍英语的客事宾语发生漂移,造成两种语言在相关句式上的表现截然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8年06期)
张伯江[4](2018)在《现代汉语的非论元性句法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语言理论相信论元结构是各种语言句法语义的基本支撑,本文试图说明汉语语法从根本上讲并不依赖这种支撑。文章首先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考察汉语的非论元角色现象,发现不论是作为自由的还是受约束的角色,在句法主语和句法宾语位置上都有论元身份不明的角色自然地出现。随后讨论了汉语叁类定语的非论元关系问题,以及某些句法糅合过程中并不遵从论元关系制约的现象。文章相信汉语基本句法是并置方式的说明性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成虎[5](2018)在《英语分离疑问句的句法生成机制及其论元量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分离疑问句一般由"特殊疑问句+是非疑问句的保留成分DP"构成。本文认为,从对其回答方式(Yes, DP./No, not DP.)来看,它是两种疑问句前后承接的句法结构,句中位于标志语、补足语或介词后的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过渡:Yes/No部分的回答表明保留成分DP代表是非疑问句,而DP/not DP仍是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其句法生成机制是复制与删除的两次操作:1)在IP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复制与删除的操作,生成一个特殊疑问句;2)在特殊疑问句的基础上,再进行复制的操作,生成一个是非疑问句,其中wh-词过渡为DP;3)在是非疑问句的基础上,再使用删除的操作,删除与特殊疑问句重复部分的平行结构,保留不重复的DP。这叁个步骤的句法生成机制完成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的过渡:英语分离疑问句中论元量化语义的过渡性与句法结构的承接性相对应。当保留成分DP从是非疑问句扩展到选择疑问句DP1 or DP2,或以附加语PP、从属句CP形式出现时,其量化及句法生成机制也可作同样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施春宏[6](2018)在《影子论元的句法效应及其认知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论元结构理论、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和生成词库论等理论多角度地描写和解释与影子论元相关的句法-语义接口现象。首先通过汉英对比描写了影子论元的显隐对句法表达的影响,考察汉语动结式中影子论元的句法表现,然后分析了相关句法效应的认知动因,并从构式压制和物性结构两个角度对影子论元构式的生成机制予以阐释。我们认为,影子论元的特殊句法效应,既与影子论元自身的语义内容有关,也与跟影子论元相组合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内容有关,更与特定语言句法系统所提供的句法条件有关;与影子论元相关的句法表现,在语序类型上既有共性,也呈现出鲜明的特性。这种特例表现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语言大同而大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在特定句法系统中考察句法形式和概念结构的匹配关系。(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8年01期)
黄正德[7](2017)在《论元结构、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理论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几个中英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单形谓语(simplex predicates)、词序和句法成分的复杂属性,施用(applicative)论元和非常规论元的句法位置,副词性修饰语的辖域以及词汇语义和句法结构间的映射。本文最后对汉语中词内(sublexical)层级的副词的修饰现象及其恰当解读的推导问题做了初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韵律语法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蔡军,Alexander,Williams[8](2018)在《《句法与语义学中的论元》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元结构反映谓词与其附属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因而构成了句法理论以及句法与语义接口理论的基础(Grimshaw 2005;Levin&Rappaport Hovav 2005;Rappaport Hovav 2014)。由马里兰大学语言学与哲学系助理教授Alexander Williams撰写的《句法与语义学中的论元》(Argument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是探索题元和事件结构分解与句法结构关系的一部重要着作。该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句法学关键议题"丛书之一。作者详细讨论了句法(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马志刚,戴丽丽[9](2016)在《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文献中"把NP"可前置的附加语分析忽视了"把"字在句法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文章指出,"把"既无关论元增容,也无涉题元指派,但却可以承继主谓词的及物性语义特征,从而具备指派格位的能力。作为表达处置义的句法语义要件,"把"字要求动结式复合词为其主谓词,而其中的补语成分给主谓词后的宾语指派语义角色和格位形式;主谓词表达终结义而非状态义;"把"后首位宾语必为受损者(MALEFICIARY)是"把"字句的语义内核,其题元指派受制于动词词组内的姐妹结构关系。文章中"把P"投射位于v P壳中间的假设可以对相关语料提供解释。(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杨永忠[10](2016)在《连动结构的论元结构及句法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成句法角度探讨连动结构的内部结构及其句法推导。连动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为S+V1+O1+V2+O2和S+O1+V1+O2+V2。无论是SVO型还是SOV型连动结构,均遵循语序—时序对应原则,这是由于各个成分在深层结构上存在不对称性成分统制关系,即V1或VP1不对称性成分统制V2或VP2。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连动结构分析模式——VP间不对称性成分统制分析,并用于讨论不同类型语言连动结构的推导过程。研究发现,连动结构中存在一个空谓词和一个空论元位置,连动结构的差异应归结于空谓词和空论元的隐现,二者的隐现导致了不同类型连动结构的生成。(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句法论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论元结构而言,汉语非宾格动词携带一个直接内论元而无外论元,不能给其语义选择的深层结构宾语赋格是该类动词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所谓的二元或叁元的非宾格动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非宾格动词缺乏外论元,句法上不具及物性,因此带致事论元的及物性致使动词不在其中。非宾格结构中句首位置上的所谓历事论元与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应分析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以论元结构为基础的分析可以为汉语各种形式的非宾格句的句法推导提供更简洁、合理的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论元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作国,陈笑蓉.汉语句法分析中的论元关系模型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韩景泉.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3].杨大然,程工.汉语活动类动词的论元交替及其句法构造[J].中国语文.2018
[4].张伯江.现代汉语的非论元性句法成分[J].世界汉语教学.2018
[5].杨成虎.英语分离疑问句的句法生成机制及其论元量化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6].施春宏.影子论元的句法效应及其认知解释[J].汉语学习.2018
[7].黄正德.论元结构、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J].韵律语法研究.2017
[8].蔡军,Alexander,Williams.《句法与语义学中的论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9].马志刚,戴丽丽.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6
[10].杨永忠.连动结构的论元结构及句法推导[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