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锥形微纳光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TOF,光纤传感,溶胶凝胶法,荧光收集特性
锥形微纳光纤论文文献综述
范金雨,郭资,张泽,夏章聪,李婧临[1](2019)在《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锥形光纤在荧光传感领域应用广泛。其中,由自由基光聚合法制成的锥形微纳光纤(PTOF)具有制造工艺灵活、耗能低的优点。为了提高荧光收集效率,进而提高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文章在不同曝光时间和曝光功率下制作了不同尺寸的PTOFs作为传感头,对包埋在锥形尖端的荧光素进行荧光收集。实验结果表明,25μW,5s下生成的PTOF有较好的荧光收集效率,约为端面切平光纤的9.6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张俊红[2](2018)在《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结构的2μm石墨烯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μm锁模激光光源因其在激光医疗、人眼安全雷达、环境监测和非金属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极大关注。作为获得锁模脉冲的可饱和吸收材料之一的石墨烯,因在光学和电学方面优异的性能而在众多锁模材料中脱颖而出。目前,石墨烯锁模器件的构建方法通常可分为透射型和反射型两大类,但上述两种方法因存在调制深度低、难以实现全光纤化运行等显着缺点,因而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光在微纳光纤中的传输原理,结合石墨烯材料的优异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锁模器件,并在2μm掺铥光纤激光器中对其锁模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本文在阐述近十年2μm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基础上,对锁模方式、锁模结构和增益光纤类型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此为基础,本文确立了以环形腔为谐振腔、793 nm波长激光器为泵浦源、掺铥光纤为增益介质、自制的覆石墨烯锥形微纳光纤复合波导为锁模器件的整体方案。为优化输出激光质量,腔内还被加入隔离器保持光的单向传输、标准单模光纤提高激光峰值功率和超大数值孔径光纤来补偿腔内负色散。其次,根据整体方案的设计,本文针对掺铥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方案和最佳增益光纤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掺铥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方案主要有叁种,即~3H_6-~3H_5,~3H_6-~3F_4和~3H_6-~3H_4。通过激发与跃迁过程的分析可知,~3H_6-~3H_5和~3H_6-~3F_4两种泵浦方案分别在输出光束质量和反转粒子形成的难度上较~3H_6-~3H_4泵浦方案不占优势。因此,本文在~3H_6-~3H_4泵浦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掺铥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模型,并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情况下泵浦光功率和信号光功率沿掺铥光纤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掺铥光纤激光器中,掺杂浓度一定时,掺杂光纤的长度存在最佳值,在该长度下激光器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同时也为后续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考虑到锁模器件调制深度对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利用单层石墨烯和锥形微纳光纤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光纤锁模器件。其中,锁模装置的核心器件由石墨烯和锥形微纳光纤组成,设计流程分为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及拉曼表征、锥形微纳光纤的模拟及制作和复合波导锁模器件的构建及测试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烯拉曼图谱G峰与2D峰的强度比证实了石墨烯为单层结构,而该复合波导锁模器件的调制深度测量值与相关文献的指标对比也说明了该锁模器件能实现稳定锁模。最后,利用前期设计的掺铥光纤激光器和复合波导锁模器件,本文搭建了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结构的2μm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系统平台。在净负色散区,实验得到了中心波长、全高半宽、重复频率、脉宽和信噪比分别为1992.17 nm、2.02 nm、6.92 MHz、563 ps和40 dB的传统孤子。继续增加泵浦功率,实验还观察到了多孤子(2~6)锁模脉冲输出,且各多孤子之间的产生和湮灭还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在零色散附近,实验获得了中心波长、全高半宽、重复频率、脉宽和信噪比分别1986.27 nm、10.73 nm、10.06 MHz、812 ps和55 dB的色散管理孤子。通过色散管理技术,该锁模器件不但能在2μm掺铥光纤激光器实现稳定锁模,而且输出指标比工作在净负色散区时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8-05-25)
吴明泽[3](2018)在《锥形微纳光纤传感系统的设计与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特点,由于直径在微米量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具有高灵敏度。锥形光纤纤芯中的光耦合进包层中,会产生高阶模式,利用其特点制成模式干涉传感器,能够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同时可以对锥区进行敏感材料涂覆,实现不同参量的传感,因此近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的特性,设计了马赫曾德干涉结构的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进行温度、湿度和折射率参量的传感特性研究。通过光束传播法对锥形微纳光纤进行数值分析,确定了传感的理论可行性。对不同参数的锥区进行数值分析,发现:对于线性锥区,锥腰能量、透射能量随锥腰半径的增加而增大;对于非线性锥区,锥腰能量、透射能量与锥腰半径成正比;并改变环境折射率,锥形微纳光纤的透射能量随着环境折射率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弧放电拉锥和火焰拉锥技术分别制作了对称式、非对称式和石墨烯涂覆的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搭建了对称式线性锥区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研究不同双锥间距传感系统的温度特性,验证其温度灵敏度与双锥间距无关;搭建了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系统,分别对非对称式非线性锥区和对称式线性锥区传感器进行折射率实验研究,得到折射率灵敏度为0.658/RIU和0.446/RIU;搭建了石墨烯涂覆的微纳光纤湿度传感系统,分别对非对称式非线性锥区和对称式线性锥区传感器进行湿度实验研究,在环境温度25℃,压强1atm,波长范围在1545nm至1555nm,非对称式传感系统灵敏度为68.73pm/%RH,随相对湿度增加,干涉谱线发生蓝移;对称式传感系统对湿度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章玲[4](2014)在《锥形微纳光纤电场和能量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加工研磨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光纤端面,由于光纤内的全反射,在纤芯与包层界面处会产生倏逝波,而光纤端面处倏逝场的电场强度分布将对光纤的传输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端面下光纤的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问题,通过COMSOL mutiphyscis数值仿真软件模拟研究了锥形微纳光纤的电场和能量特性。文中主要研究了圆锥形微纳光纤端面与楔形微纳光纤端面这两种形状的锥形微纳光纤。从最基本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入手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给出了光纤中的电场分布与能量分布的公式。在COMSOL软件的模拟中,选取其内置的射频模块,详细分析了其对锥形光纤进行仿真时的方程与参数的设定。对于单根的圆锥形微纳光纤和单根楔形微纳光纤,研究发现在满足单模传输的入射波波长下,光纤中的电场强度和能量主要集中在纤芯部分,在传输距离接近锥形光纤的尖端位置时,光纤中有一部分能量从纤芯中泄露出去,而这部分能量大部分被束缚在光纤纤芯的表面位置;在单根圆锥形微纳光纤中,轴线位置处能量密度受锥端半径的变化呈现指数形式的变化,当锥端半径小于入射波长的十分之一时,在纤芯中传输的能量几乎为零。当圆锥形微纳光纤与微纳光纤发生耦合时,通过轴向和径向移动微纳光纤来改变耦合区域的大小,发现耦合区域的变大能提升圆锥形微纳光纤的传输效率,同时降低耦合效率。当微纳光纤与圆锥形微纳光纤靠得很近时,光纤中主要以耦合传输为主,即能量转移至微纳光纤中要大于圆锥形光纤中的,在一定的耦合区域大小下,如r=0.1μm时,当轴向位移a>1.65μm,传输效率大于耦合效率;r=0.2μm时,当轴向位移a>0.64μm,传输效率大于耦合效率。在两根楔形微纳光纤发生耦合时,通过轴向和径向移动第二根楔形微纳光纤来改变耦合区域的大小,楔形端面处发生的反射对耦合效率产生微弱的影响,略低于不计算菲涅耳反射下的值,轴向位移的变大会使得耦合效率出现缓慢的下降趋势,而径向移动稍微出现较小的变动,耦合效率则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楔角由小增大时,耦合效率先减小而后上升,在楔角为10~100,其耦合效率非常大,几乎接近99.9%,而后在楔角为100~500时,耦合效率以较快的速率下降,此后开始回升。通过对锥形微纳光纤详细的数值分析研究,将拓宽其在光纤耦合器、光纤开关、光纤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下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12-01)
刘秀平[5](2014)在《锥形布拉格光纤光栅微纳光纤干涉结构双参数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传感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相比于传统电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具有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信号串扰小以及传感合一等优点,至今为止,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可用于近70多种物理量的测量.但是在光纤传感领域,大部分多参数光纤传感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难以解决的交叉敏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法珀干涉腔的双参数传感器MFPI(microfibe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当温度和折射率双参数同时测量时,MFPI具有交叉敏感。为了解决MFPI交叉敏感问题,我们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得到了TFMC(Tapered FBG combined with microfiber cavity)结构。与MFPI相比,在一定条件下TFMC可以克服交叉敏感问题实现温度和折射率双参数同时测量。本论文首先针对MFPI开展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了温度和折射率传感基于波长漂移的原理。温度实验中温度灵敏度为9.9pm/℃,折射率实验中丙酮气体浓度灵敏度为22pm/%VOL。虽然MFPI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单独作为温度或者折射率传感器,但是由于它的温度和折射率传感都是通过测量波长漂移来实现,所以不能实现温度和折射率同时传感。这就是所谓的交叉敏感问题。接下来,就MFPI交叉敏感问题提出TFMC结构,并从以下叁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法珀干涉原理,得到TFMC反射谱表达式,对式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了TFMC的温度和折射率传感原理。然后介绍了TFMC的两种制作方法和关键技术环节。最后对其做了温度和折射率的传感实验,并且就其传感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它作为双参数同时传感所必需满足的两个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可知,TFMC温度和折射率传感原理分别基于波长漂移和条纹对比度变化。传感实验中温度灵敏为13pm/℃,折射率灵敏度为15dBm/RIU。实验进一步证明了TFMC作为温度和折射率双参数同时测量时可有效克服交叉敏感问题。另外本文还提出了TFMC的改进方法:可以通过制作反射率低的光纤光栅或者拉制表面光滑度、直径均匀性好的微纳光纤干涉腔来提高TFMC传感性能。这种新型的TFMC传感器,由于成本低,体积小,制作简单,抗交叉敏感,有望应用于其他双参数测量比如应变和气体浓度的同时测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5-20)
韩高峰[6](2014)在《锥形微纳光纤的模场特性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普通光纤通过锥形过渡区域拉制成芯层直径达到微纳米量级的微纳光纤,整个结构紧凑且尺寸很小。通过对过渡区域的参数优化设计可以实现模式的转换;锥形微纳光纤还能作为探针应用于近场光学扫描领域;而弯曲损耗小且非线性系数高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非线性光学领域,如脉冲压缩和超连续谱产生方面。在本文中,对锥形微纳光纤的特性研究主要是理论和仿真分析两方面,并对非线性特性及其在超连续谱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分析了微纳米量级的光纤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及光纤拉锥的相关理论。在其直径为微纳米量级时,由于芯层与包层的折射率差很大使微纳光纤具有场约束能力强、传输倏逝波比例大、非线性系数高、波导色散大等特性。研究并得出了此结构的过渡区域的仿真模型;应用局部模式的理论,分析了过渡区域的模式变化过程以及保证过渡区域满足绝热条件的意义。然后在Meep仿真环境中应用FDTD方法对锥形微纳光纤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结构的过渡区域内的模式变化过程以及其传输特性。通过观察仿真结果可知,在过渡区域中可能存在两个散射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分析不同束腰直径的锥形微纳光纤的结构,对束腰区域的模式以及整个结构的损耗特性等进行了数据分析。最后分析介绍了短脉冲信号在微纳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和超连续谱,同时对锥形微纳光纤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如脉冲压缩、超连续谱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3-01)
冯妮,张会新,卢一男,刘文怡[7](2013)在《高性能锥形微纳光纤制备及其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光纤器件和普通光纤之间需要一个过渡区域来实现连接,通常将这一过渡段称为锥形微纳光纤。锥形微纳光纤的性能,如均匀度、损耗、模式变换等,直接影响到微纳光纤器件的整体性能。因此,锥形微纳光纤研究对于微纳光纤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围绕锥形微纳光纤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以及用火焰拉锥法制备锥形微纳光纤,最后,用已制备的锥形光纤和平面圆盘微腔为核心部件,组建了耦合系统来验证所制备的微纳光纤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3年12期)
马成举,任立勇,徐益平,王英利,梁健[8](2013)在《锥形微纳光纤最优化外形轮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锥形微纳光纤是对单模光纤或特种光纤进行加热拉锥,形成具有直径在微纳米量级腰区的光波导结构。锥形微纳光纤具有以下优良的光学和机械特性:倏逝场大、光场约束能力强、波导色散可调控、光功率密度大、弯曲损耗低、柔软性好、容易与单模光纤连接等[1,2]。这些优良的光学和机械特性使得锥形微纳光纤在慢光技术[3]、生物和化学传感[4,5,6]、超连续光谱产生[7]、原子捕获[8]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而低损耗锥形微纳光纤的拉制是其在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锥形微纳光纤的制备主要是对单模光纤或特种光纤进行加热拉锥而成[1,9]。加热源主要有火焰加热、激光加热、电弧加热和电流加热[1,10]。其中,电流加热拉制方法具有温度更容易控制、微纳光纤不容易被污染和不易受环境干扰等优点。在加热拉制锥形微纳光纤的过程中,设计和控制锥形微纳光纤的外形轮廓非常重要。这是由于锥形微纳光纤的外形轮廓决定其光学和机械特性,所以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最优的外形轮廓参数对其在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理论上,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的绝热理论和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BPM:Finite-differenceBeamPropagationMethod),我们模拟分析了锥形微纳光纤的形貌参数(锥区长度、锥区轮廓、腰区长度、腰区直径、)对锥形微纳光纤的损耗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基于上面的模拟分析我们发现当锥形微纳光纤的腰区直径是400nm、锥区长度为5mm时,其具有最低的损耗和约为60%的倏逝场。实验上,利用自建的拉制系统,拉制出了总长为80mm,锥区长度为30mm,腰区半径为1μm的锥形微纳光纤。在1550nm波长处拉锥损耗约为0.05dB。当把拉制的锥形微纳光纤移动到MgF2衬底上时,其损耗变为0.8dB。本文实现了低损耗锥形微纳光纤的拉制,为基于微纳光纤的光子器件的制备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0-18)
张瑜,张飞,张慧,徐国蕊,邓晶[9](2013)在《锥形微纳光纤的制备及通光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熔拉法拉制普通多模光纤,得到了锥度约0.005°、尖端直径为460nm的锥形光纤。在拉制好的光纤中耦合进红光,观察到在光纤的锥形区域,两端均无红光逸出,中间部分有均匀红光透出,偶尔有亮斑出现。最后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徐颖颖[10](2011)在《非绝热锥形微纳光纤的多模效应及其在微混合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光纤具有大倏逝场和高光功率密度等特点,能够实现高灵敏度的光传感、非线性光学器件以及在微纳光纤表面实现冷原子的约束,现已成为微纳光子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锥形微纳光纤是普通标准光纤和微纳光纤之间的过渡,能够将光纤中的光场有效地耦合到微纳光纤和光器件中,为光学器件的微型化以及微芯片之间的光互连提供了可能。因此,锥形微纳光纤复杂的模式变换和倏逝场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锥形微纳光纤的多模效应及其在微流控芯片微混合器中的潜在应用。通过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可得,锥形微纳光纤在非绝热的条件下会在锥形过渡区域产生多模干涉以及在锥腰区域产生周期性倏逝场分布。随着过渡区域光纤直径的急速减小,在锥形微纳光纤内部传输的大部分能量泄漏到外界环境中,产生倏逝场热效应。基于此效应,我们将锥形微纳光纤与微流控芯片集成,设计了一个光控微混合器。该混合器利用锥形微纳光纤倏逝场的能量加热光纤周围的溶液,使其气化,产生气泡,借助气泡的扰动,破坏微流控芯片中的层流效应,通过数值模拟,此混合器可以实现微流控芯片中两种溶液的快速混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4)
锥形微纳光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μm锁模激光光源因其在激光医疗、人眼安全雷达、环境监测和非金属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极大关注。作为获得锁模脉冲的可饱和吸收材料之一的石墨烯,因在光学和电学方面优异的性能而在众多锁模材料中脱颖而出。目前,石墨烯锁模器件的构建方法通常可分为透射型和反射型两大类,但上述两种方法因存在调制深度低、难以实现全光纤化运行等显着缺点,因而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光在微纳光纤中的传输原理,结合石墨烯材料的优异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锁模器件,并在2μm掺铥光纤激光器中对其锁模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本文在阐述近十年2μm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基础上,对锁模方式、锁模结构和增益光纤类型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此为基础,本文确立了以环形腔为谐振腔、793 nm波长激光器为泵浦源、掺铥光纤为增益介质、自制的覆石墨烯锥形微纳光纤复合波导为锁模器件的整体方案。为优化输出激光质量,腔内还被加入隔离器保持光的单向传输、标准单模光纤提高激光峰值功率和超大数值孔径光纤来补偿腔内负色散。其次,根据整体方案的设计,本文针对掺铥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方案和最佳增益光纤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掺铥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方案主要有叁种,即~3H_6-~3H_5,~3H_6-~3F_4和~3H_6-~3H_4。通过激发与跃迁过程的分析可知,~3H_6-~3H_5和~3H_6-~3F_4两种泵浦方案分别在输出光束质量和反转粒子形成的难度上较~3H_6-~3H_4泵浦方案不占优势。因此,本文在~3H_6-~3H_4泵浦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掺铥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模型,并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情况下泵浦光功率和信号光功率沿掺铥光纤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掺铥光纤激光器中,掺杂浓度一定时,掺杂光纤的长度存在最佳值,在该长度下激光器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同时也为后续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考虑到锁模器件调制深度对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利用单层石墨烯和锥形微纳光纤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光纤锁模器件。其中,锁模装置的核心器件由石墨烯和锥形微纳光纤组成,设计流程分为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及拉曼表征、锥形微纳光纤的模拟及制作和复合波导锁模器件的构建及测试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烯拉曼图谱G峰与2D峰的强度比证实了石墨烯为单层结构,而该复合波导锁模器件的调制深度测量值与相关文献的指标对比也说明了该锁模器件能实现稳定锁模。最后,利用前期设计的掺铥光纤激光器和复合波导锁模器件,本文搭建了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结构的2μm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系统平台。在净负色散区,实验得到了中心波长、全高半宽、重复频率、脉宽和信噪比分别为1992.17 nm、2.02 nm、6.92 MHz、563 ps和40 dB的传统孤子。继续增加泵浦功率,实验还观察到了多孤子(2~6)锁模脉冲输出,且各多孤子之间的产生和湮灭还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在零色散附近,实验获得了中心波长、全高半宽、重复频率、脉宽和信噪比分别1986.27 nm、10.73 nm、10.06 MHz、812 ps和55 dB的色散管理孤子。通过色散管理技术,该锁模器件不但能在2μm掺铥光纤激光器实现稳定锁模,而且输出指标比工作在净负色散区时效果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锥形微纳光纤论文参考文献
[1].范金雨,郭资,张泽,夏章聪,李婧临.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的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张俊红.基于锥形微纳光纤结构的2μm石墨烯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
[3].吴明泽.锥形微纳光纤传感系统的设计与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章玲.锥形微纳光纤电场和能量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
[5].刘秀平.锥形布拉格光纤光栅微纳光纤干涉结构双参数传感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韩高峰.锥形微纳光纤的模场特性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
[7].冯妮,张会新,卢一男,刘文怡.高性能锥形微纳光纤制备及其传输特性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
[8].马成举,任立勇,徐益平,王英利,梁健.锥形微纳光纤最优化外形轮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C].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张瑜,张飞,张慧,徐国蕊,邓晶.锥形微纳光纤的制备及通光实验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
[10].徐颖颖.非绝热锥形微纳光纤的多模效应及其在微混合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