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微粒论文-谭徜彬,李宜航,阳龑,钟俊波,宁佳强

氧化锌微粒论文-谭徜彬,李宜航,阳龑,钟俊波,宁佳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锌微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锌,水热合成,光催化,甲基橙

氧化锌微粒论文文献综述

谭徜彬,李宜航,阳龑,钟俊波,宁佳强[1](2018)在《叁维有序氧化锌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柠檬酸为结构导向剂,采用一步溶剂热合成法制得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叁维有序氧化锌(ZnO)微粒(圆盘状、多面球状、花状和绒球状等)。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甲基橙(MO)作为目标降解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其光催化活性,探讨了pH值和锌/酸比对ZnO微粒的成形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和锌/酸比对ZnO微粒的结构、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具有显着影响。当pH=13,锌/酸比为2∶1时,制得的绒球状ZnO微粒是由15 nm厚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叁维有序微纳米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200 min内对10 mg/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6.42%,光催化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黄啸,王文洪,王梅,郑曦[2](2017)在《光控释负载吲哚美辛的氧化锌载药微粒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在180 nm左右的氧化锌微粒,通过溶剂挥发法负载吲哚美辛。优化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锌与吲哚美辛的质量比为1∶1时,可获得最优包封率达74.00%±1.11%。考察了有/无紫外光照射负载吲哚美辛的氧化锌载药微粒的药物释放行为,发现经8 h紫外光照射后,吲哚美辛的累积释放量达到了89.76%±1.22%,而无紫外光照射时吲哚美辛的累计释放量不足3%,说明该药物载体可实现光控释放。同时,利用MTT法检测药物载体对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药物载体质量浓度在12.5 mg/L内,细胞活性率均高于78.64%±1.24%,表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7年01期)

钱建华,田静博,秦金兰,邢锦娟,刘琳[3](2008)在《油酸修饰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表征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直接制备了油酸修饰的纳米氧化锌微粒。用XRD、SEM、IR和UV-Vis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微粒,平均粒度为44nm;油酸分子与锌原子以桥连的形式结合;氧化锌微粒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分散性实验表明:样品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8年05期)

张海波,张豪,周晓海,张高勇[4](2006)在《吡咯烷酮离子液体中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Ionic liquids (ILs) have received growing attention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and other areas owing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advantages of ILs in nanoparticles synthetic procedures have been gradually realized and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synthesis of ZnO nanoparticles based on newly synthesized pyrrolidonium ionic liquid.(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龚海燕,李小红,张治军[5](2006)在《油分散性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异丁酸修饰纳米氧化锌微粒,用XRD、TEM、XPS、IR、UV-Vis、PL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的样品为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颗粒,粒度约为20nm,异丁酸分子与表面锌原子以双齿螯合的形式结合。Zn!2p3/2的结合能与Zn的标准峰位相比,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1.5eV,其在可见光区比紫外区的荧光发射显着增强。分散性实验表明,样品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唐二军[6](2005)在《氧化锌/聚合物复合微粒材料的制备及抗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锌微粒具有抗菌、吸收和屏蔽紫外线等功能。通过特殊的聚合工艺制备氧化锌/聚合物复合微粒材料,可改善氧化锌微粒的分散性,并且复合材料可综合无机和有机材料的优良特性。本文对氧化锌微粒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原位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微粒;纳米微粒存在下的乳液聚合研究以及无机抗菌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评述。采用均匀沉淀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锌微粒,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原位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氧化锌/聚合物复合微粒材料。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核磁、凝胶色谱、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布仪、动态接触角测定仪、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测定仪、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对所制备的氧化锌微粒及其复合微粒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均匀沉淀方法制备的氧化锌微粒粒径小、分布窄,反应物配比、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后处理条件都会影响粒径大小。在水溶液中PMAA改性氧化锌微粒,提高了氧化锌微粒在水体系中的分散性。以改性氧化锌微粒为种子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引发剂引发St单体生成低聚分子链吸附缠绕在氧化锌微粒表面,最终形成ZnO/PSt包覆复合微粒。研究还表明,硅烷偶联剂分子可与ZnO微粒表面的羟基反应,使有机分子接枝于粒子表面,提高了粒子的亲油性和分散性。以其为种子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制备ZnO/PMMA复合微粒,改性的氧化锌微粒表面成为乳液聚合反应的场所,形成ZnO/PMMA复合微粒。反应过程中,聚合转化率升高,其接枝率在反应的前期也是逐渐升高,接枝效率却会逐渐下降;加入交联剂DVB可以提高接枝效率。抗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ZnO纳米微粒及其聚合物复合微粒具有明显的抗菌性能,加入氧化锌/聚合物复合微粒的PVC片和乳液膜具有较好抗菌性能,并且具有长效性,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复合微粒材料的抗菌机理。(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12-01)

陆慧,潘孝仁,陆元成[7](2003)在《氧化锌超微粒薄膜热电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气相活化反应沉积的氧化锌超微粒薄膜的微观结构。对热电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超微粒薄膜具有很高的热电动势率,给出热电动势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对氧化锌超微粒薄膜的传输性质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华东真空科技学术交流展示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03-11-01)

张昕彤,庄家骐,任玉林,徐金杰,王德军[8](2000)在《量子尺寸氧化锌微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分别为3nm(P1)和5nm(P2)的纤锌矿型氧化锌纳米微粒.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颗粒结构与光电性质进行表征.两种微粒吸收谱带呈现不同程度的蓝移.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颗粒表面有乙酸分子吸附 ,乙酸分子与表面锌原子的配位方式以桥式配位为主.表面光电压谱与热重分析研究表明 ,因制备条件不同 ,两种颗粒表面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并结合制备条件对颗粒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0年07期)

王巍,戴建明,谢敬波,王春瑞,王声乐[9](1998)在《超微粒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表面STM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大气、常温环境条件下,对采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沉积法制备的超微粒氧化锌薄膜的表面构象进行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获得了一些用传统电子显微镜所难以观察到的新现象,并结合工艺条件对其构象作了一定程序的解释,提出了热处理对其表面构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传感器技术》期刊1998年06期)

王荣瑶,吴晓春,武鹏飞,汪力,邹炳锁[10](1997)在《氧化锌复合纳米微粒的发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通过对有机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氧化锌纳米微粒ZnO/ST作强热表面化学修饰,我们得到了核心/壳层结构的红色氧化锌复合纳米微粒.与以往的无色氧化锌纳米微粒的性质相比,这种复合微粒具有独特的光学和非线性光学性质.1)复合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光学带隙发生了很大红(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氧化锌微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在180 nm左右的氧化锌微粒,通过溶剂挥发法负载吲哚美辛。优化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锌与吲哚美辛的质量比为1∶1时,可获得最优包封率达74.00%±1.11%。考察了有/无紫外光照射负载吲哚美辛的氧化锌载药微粒的药物释放行为,发现经8 h紫外光照射后,吲哚美辛的累积释放量达到了89.76%±1.22%,而无紫外光照射时吲哚美辛的累计释放量不足3%,说明该药物载体可实现光控释放。同时,利用MTT法检测药物载体对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药物载体质量浓度在12.5 mg/L内,细胞活性率均高于78.64%±1.24%,表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锌微粒论文参考文献

[1].谭徜彬,李宜航,阳龑,钟俊波,宁佳强.叁维有序氧化锌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2].黄啸,王文洪,王梅,郑曦.光控释负载吲哚美辛的氧化锌载药微粒的制备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7

[3].钱建华,田静博,秦金兰,邢锦娟,刘琳.油酸修饰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表征和性能[J].硅酸盐通报.2008

[4].张海波,张豪,周晓海,张高勇.吡咯烷酮离子液体中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5].龚海燕,李小红,张治军.油分散性氧化锌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6

[6].唐二军.氧化锌/聚合物复合微粒材料的制备及抗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

[7].陆慧,潘孝仁,陆元成.氧化锌超微粒薄膜热电性质研究[C].第四届华东真空科技学术交流展示会学术论文集.2003

[8].张昕彤,庄家骐,任玉林,徐金杰,王德军.量子尺寸氧化锌微粒的制备与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0

[9].王巍,戴建明,谢敬波,王春瑞,王声乐.超微粒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表面STM观测[J].传感器技术.1998

[10].王荣瑶,吴晓春,武鹏飞,汪力,邹炳锁.氧化锌复合纳米微粒的发光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1997

标签:;  ;  ;  ;  

氧化锌微粒论文-谭徜彬,李宜航,阳龑,钟俊波,宁佳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