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外分泌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分泌功能不全,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机制
内外分泌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圣忠,龙海若,田伯乐[1](2018)在《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胰酶分泌减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腺体及胰岛组织的损伤导致胰腺内分泌细胞、其他内分泌细胞的破坏以及肠-胰岛轴紊乱,继而出现各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的紊乱,最终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显性糖尿病。当前的治疗方法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及胰酶替代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应提倡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仍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首选。结论目前虽然对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有关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的疗效,探索更加优化的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吴小双[2](2018)在《参苓白术散对高脂喂养小鼠胰腺内外分泌腺功能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喂养小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小鼠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正常组小鼠和高脂组小鼠分别给与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饲养;两周后再将高脂组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模型组和参苓白术散组(参苓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苓组小鼠给予参苓白术散(28g/kg)灌胃,期间每周测定小鼠的体重、血糖。14周后,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于实验的第16周应用代谢笼检测小鼠的能量代谢,观察24小时能量代谢的相关指标(包括小鼠24h的摄食量、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呼出量、呼吸商以及能量消耗量)。实验结束后收取血浆,通过ELISA方法检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水平;通过生化方法检测血浆甘油叁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胰腺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及胰腺组织甘油叁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表达,RT-PCR检测mRNA表达,检测指标包括: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NF-κB、IL-6、TNF-α等。研究结果:(1)体重和血糖: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血糖异常增高,参苓白术散能够显着降低高脂诱导的体重和血糖升高。(2)能量代谢:模型组小鼠的摄食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的呼吸商较正常组降低,表明模型组小鼠主要以消耗脂质进行代谢,且能量消耗较正常组降低。参苓组白术散有增加摄食量以及能量代谢的趋势。(3)IPITT和TPGTT实验以及血浆脂质水平:模型组较正常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游离脂肪酸水平(FFA)较正常组升高,和模型组比较,参苓组有降低血浆脂质水平的趋势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和糖代谢。(4)胰腺组织脂质浸润: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胰腺腺泡细胞、胰岛细胞以及小叶间组织和正常组相比有较多的脂肪空泡,胰腺组织上清的甘油叁脂和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参苓组能够降低胰腺组织中的甘油叁酯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胰腺脂肪浸润。(5)胰腺组织炎症:模型组小鼠的IL-6、TNF-a的mRNA水平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参苓组有降低IL-6、TNF-a的mRNA水平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增加,参苓组能够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6)胰腺内分泌:模型组小鼠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较正常组增加,胰腺组织的βcell mass(BCM)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参苳白术散有降低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以及胰腺组织的β cell mass(BCM)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血浆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多的趋势,参苓白术散有降低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量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含量和正常组没有明显区别,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加生长抑素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胰多肽较正常组增加,参苓白术散能够增加高脂喂养小鼠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胰多肽含量。(7)胰腺外分泌:模型组小鼠胰腺淀粉酶肪酶水平较正常组小鼠降低,胰脂肪酶较正常组有下降的趋势,但组内差异大,没有统计学意义,参苓组有增加胰腺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分泌的趋势。研究结论:长期高脂饮食的小鼠胰腺存在一定程度的脂肪异位沉积,使得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受到损害,参苓白术散作为健脾化湿的代表方剂对于高脂造成的上述损害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基于胰腺脂肪沉积的改善以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炎症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喻冰君[3](2018)在《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可影响胰周组织甚至远隔器官,是以胰腺实质的自身消化,间质脂肪坏死及坏死性血管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了国内外最常见的消化科急症,住院费用也逐渐增高,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AP后可继发内外分泌功能异常,影响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小部分关于AP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研究,但AP严重程度、不同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对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仍无统一定论。因此,通过随访以观察AP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情况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该研究可作为未来探讨干预治疗的指标及不同阶段最有效干预策略的前期研究。方法:纳入2005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因急性胰腺炎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随访,病程满一年且资料完整的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通过空腹血糖及OGTT试验测定;胰腺外分泌功能采用粪便弹力蛋白酶-1(FE-1)测定,试剂使用弹性蛋白(ELN)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143例AP患者中,男性85例(59.4%),女性58例(40.6%)。胆源性胰腺炎69例(48.3%)、高甘油叁酯血症性胰腺炎52例(36.4%)、酒精性胰腺炎12例(8.4%)、特发性胰腺炎10例(7.0%)。轻症胰腺炎31例(21.7%)、中度重症胰腺炎58例(40.6%)、重症胰腺炎54例(37.8%)。年龄48.4±13.1岁。高脂血症病史例数51例(56%),吸烟及饮酒病史例数分别为32例(22.4%)。随访间期为1.7±1.5年。相关手术病史如ERCP、既往胆囊切除病史共8例(8.8%)。在住院期间,胰腺内分泌功能异常者占98例(68.5%),其中轻症、中度重症和重症分别为15(48.4%)、50(86.2%)和33(61.1%)例,统计结果表明AP严重程度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MSAP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影响最大。比较出院1年后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的胰腺内分泌功能情况,MAP、MSAP和SAP分别为6(4.2%)、0(0%)和6(4.2%)例,统计结果表明AP严重程度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其中MSAP更易发生内分泌功能异常,结果与住院期间类似。比较住院期间不同病因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胆源性、高甘油叁酯血症性、酒精性和特发性胰腺炎的血糖异常分别为37(25.8%)、42(29.3%)、10(7.0%)和9(6.0%),统计结果表明住院期间AP不同病因可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其中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出院1年后AP不同病因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胆源性、高甘油叁酯血症性、酒精性和特发性胰腺炎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分别为7(10.1%)、4(7.7%)、1(8.3%)及0(0%)例,统计结果表明出院1年后不同病因的AP对胰腺内分泌功能无影响。最后对各种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不同病因对胰腺内分泌功能无影响。本研究统计了随访间期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正常组随访间期为1.55±1.35年,胰腺内分泌功能异常组随访间期为3.41±2.02年,表明随着随访间期的延长,胰腺内分泌功能异常患者越多。胰腺内分泌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高血脂对胰腺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者为7人,占总数的13%,比较不同病因和严重程度对胰腺炎外分泌功能,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AP严重程度和随访间期与胰腺内分泌功能相关。AP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脂血症和AP不同病因不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外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小双,杨叔禹[4](2017)在《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与脾主运化论治肥胖》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与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常伴随存在。同时,肥胖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急性胰腺炎预后和肥胖有关[1],胰腺外分泌腺分泌消化酶尤其是胰脂酶参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同时,肥胖的发生可以使脂肪沉积肝脏、心脏、肌肉、肾脏和胰腺等特定的器官,近年来,胰腺脂肪浸润成为研究热点。中医学认为肥胖形成的原因为先天禀赋、饮食不节、脏腑失调、好逸少劳等因素导致脏腑运化疏泄乏力,痰湿堆积体内,日久形成肥胖~([2])。大多医家以"脾虚"为基本病机,以健脾益气为根本治法治疗肥胖,而现代胰腺即是古代医家说述之"脾",胰腺作为消化器官,其生理功能和胰腺的运化功能关系密切,具体而言,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对应"脾之运",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对应"脾之化"可见,无论是祖国医学还是现代医学,肥胖和胰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8-25)
罗璧君,孔铭颢[5](201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22例、中面积31例、小面积4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32例、中度50例、重度11例;另选择同期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及粪弹性蛋白酶-1(FE-1),比较脑梗死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FPG、FINS、HOMA-IR、C肽及FE-1。结果大面积和中面积脑梗死患者FPG、FINS、HOMA-IR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肽及FE-1低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FPG、FINS、HOMA-IR高于中面积脑梗死患者,C肽及FE-1低于中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重度和中度脑梗死患者FPG、FINS、HOMA-IR高于轻度患者,C肽及FE-1低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FPG、FINS、HOMA-IR高于中度患者,C肽及FE-1低于中度患者(P<0.05)。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FPG、FINS和HOMA-IR高于对照组,C肽和FE-1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HOMA-IR、C肽及FE-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HOMA-IR低于治疗前,C肽及FE-1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紊乱,且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纠正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紊乱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曹兴华,何铁英,林海,韩玮,陈启龙[6](2015)在《胰腺中段与胰腺体尾切除: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胰腺中段切除是针对胰腺颈部或体部等中间部分肿瘤的一种术式,相对于扩大的胰头切除和扩大的胰体尾切除,可以更多的保留正常胰腺,不切除邻近脏器,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不足的发生率。目的:系统评价胰腺中段切除与胰腺体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纳入的15篇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 Ma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纳入胰腺中段切除组(436例),胰体尾切除组(643例),共1 079例。Meta分析显示,胰腺中段切除后的胰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高于胰体尾切除组;胰腺中段切除后内分泌功能不足及外分泌功能不足均显着低于胰体尾切除组;胰腺中段切除手术时间[SMD:59.23,95%CI:22.41-96.05,P<0.01]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胰体尾切除组[SMD:7.01,95%CI:1.94-12.09,P<0.01]。分析结果提示,胰腺中段切除虽然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胰腺中段切除可能是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合理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刘华龙,彭耀荣,刘纯霞,黄越前[7](2014)在《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血浆胰岛素、C肽、血糖及粪弹性蛋白酶的变化,以研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在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免法测定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型30例,轻型22例)入院第1、7、14天和发病后3个月、12个月血浆胰岛素、C肽、血糖及粪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判断AP内外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重型胰腺炎C肽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变化在重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第1天除外)(P<0.05),粪弹性蛋白酶第1天增高,7 d后下降(P<0.05),重症更明显。结论 AP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均受到损害,在临床中监测、治疗和随访AP患者,注意内外泌功能的变化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李聪,谢鸣,赵荣华[8](2013)在《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不同证候模型大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观察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胰腺内、外分泌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肝郁给药、脾虚模型、脾虚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和肝郁脾虚给药组共7组,每组8只。肝郁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于造模第15d,给药各组大鼠按成人60公斤体重折算给药量为每天ig柴疏四君汤3.57 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d。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液中的胰消化酶和血中胰内分泌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液中胰蛋白酶均显着性降低、血中胰岛素均显着性增高;肝郁模型组大鼠小肠液中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均显着性升高,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的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均显着性降低;肝郁模型组大鼠血中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无明显变化,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血中胰高血糖素均显着性降低、生长抑素显着性升高。与各自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每天ig柴疏四君汤3.57g/kg 14天后,肝郁给药组大鼠小肠液中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均显着性降低、胰蛋白酶显着性升高,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无明显变化;脾虚给药组大鼠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均显着性升高,血中生长抑素显着性降低、胰脂肪酶和血中胰高血糖素均无明显变化;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及血中胰高血糖素均显着性升高,血中胰岛素和生长抑素均显着性降低。结论:肝郁证、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内、外分泌功能异常,但叁证同种有异;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叁证模型大鼠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最优;中医柴疏四君汤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3年04期)
尚飞,陈丽娜,王晓东,耿勇,姜源[9](2010)在《新生猪胰岛细胞微囊体内外分泌功能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以聚鸟氨酸、聚赖氨酸为囊材制备的新生猪胰岛细胞微囊的体内、体外分泌功能差异。方法:于高压静电场中用聚电解质络合法分别制备包裹新生猪胰岛细胞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与海藻酸钠-聚鸟氨酸-海藻酸钠微囊(ALA),行体外培养及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移植。结果:2组新生猪胰岛细胞微囊的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均以第3天为最高,组间差异无显着性;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组间差异无显着性;体内移植后,ALA组较APA组降血糖作用稍强。结论:APA组、ALA组体外分泌功能相似,体内移植后ALA组降糖作用略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0年23期)
厉智威[10](2010)在《小鼠胰管结扎对内外分泌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小鼠胰管的选择性结扎,造成小鼠胰液局部引流障碍,形成胰腺炎表现,然后序贯性的观察小鼠体重和血糖的改变,以及外分泌和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并通过刺激手段,来进一步研究小鼠内分泌细胞,尤其是p细胞的功能变化,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采用雄性8周龄的C57BL/6小鼠作为实验研究动物,并随机将48只小鼠分为胰管结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并在手术后1d、2d、3d、5d、7d、10d、2w、4w、8w在两组中分别取标本观察和比较胰腺的大体观变化以及内分泌和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针对内分泌细胞,尤其是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一系列特殊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另外,将部分术后8w的小鼠通过链尿霉素(STZ)的腹腔低剂量持续注射,化学性的毁坏部分p细胞,使小鼠血糖轻度升高,但低于糖尿病标准,同时喂以含有核苷酸类似物(BrdU)的饮水进行增生细胞的标记,最后取标本行相应抗体染色观察p细胞增生状况。所有图片采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6.0处理,各数据统计结果以1mean±SD表示,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各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小鼠的胰腺大致分为叁部分,即胃部胰腺(胃叶)、十二指肠部胰腺(十二指肠叶)、脾部胰腺(脾叶)。胰管结扎组小鼠在术前体重为22.5±0.5g;术后第1天,体重降至最低值,数值为20.0±0.7g;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升高,第10天基本恢复至术前体重水平,22.3±1.1g;此后仍逐渐升高,处死前(术后第8周)体重达26.4±0.6g。而假手术组中,有类似趋势,但各阶段均较手术组明显为重(p<0.05)。胰管结扎组小鼠术前术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假手术组小鼠术前血糖与手术胰管结扎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血糖和术前血糖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8周的小鼠,在STZ注射前、注射后5天测血糖,发现血糖有轻度的升高(p<0.05),但低于糖尿病标准。外分泌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术后1天:胰腺间质水肿,小叶间的胰管扩张,腺泡腔轻度扩大;术后5天:明显扩张的胰管和扩大的腺泡腔,部分结缔组织增生,出现管样组织;术后7天:外分泌腺明显萎缩,腺泡细胞减少,腺泡腔极度扩张,胰管扩张进一步加重;术后4周:胰腺进一步萎缩,外分泌组织消失,代以脂肪组织,管样组织仍然明显可见较多的存在;术后8周:胰腺体积增大,但无外分泌组织,脂肪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后者围绕胰岛和主管道;相应对照组的胰腺未见明显变化。内分泌组织病理学变化:形态在术后未见明显变化,但ICAM、Ki67、BrdU以及BrdU和insulin双标染色显示胰岛β细胞增生发生于胰管结扎组,而假手术组未见β细胞增生现象。结论胰管结扎后,外分泌组织逐渐萎缩至消失,而完全以脂肪组织代替,但内分泌的胰岛在形态上无明显改变,而通过刺激后发现,长期胰管结扎后的β细胞增生能力增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内外分泌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喂养小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小鼠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正常组小鼠和高脂组小鼠分别给与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饲养;两周后再将高脂组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模型组和参苓白术散组(参苓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苓组小鼠给予参苓白术散(28g/kg)灌胃,期间每周测定小鼠的体重、血糖。14周后,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于实验的第16周应用代谢笼检测小鼠的能量代谢,观察24小时能量代谢的相关指标(包括小鼠24h的摄食量、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呼出量、呼吸商以及能量消耗量)。实验结束后收取血浆,通过ELISA方法检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水平;通过生化方法检测血浆甘油叁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胰腺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及胰腺组织甘油叁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表达,RT-PCR检测mRNA表达,检测指标包括: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NF-κB、IL-6、TNF-α等。研究结果:(1)体重和血糖: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血糖异常增高,参苓白术散能够显着降低高脂诱导的体重和血糖升高。(2)能量代谢:模型组小鼠的摄食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的呼吸商较正常组降低,表明模型组小鼠主要以消耗脂质进行代谢,且能量消耗较正常组降低。参苓组白术散有增加摄食量以及能量代谢的趋势。(3)IPITT和TPGTT实验以及血浆脂质水平:模型组较正常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游离脂肪酸水平(FFA)较正常组升高,和模型组比较,参苓组有降低血浆脂质水平的趋势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和糖代谢。(4)胰腺组织脂质浸润: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胰腺腺泡细胞、胰岛细胞以及小叶间组织和正常组相比有较多的脂肪空泡,胰腺组织上清的甘油叁脂和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参苓组能够降低胰腺组织中的甘油叁酯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胰腺脂肪浸润。(5)胰腺组织炎症:模型组小鼠的IL-6、TNF-a的mRNA水平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参苓组有降低IL-6、TNF-a的mRNA水平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增加,参苓组能够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6)胰腺内分泌:模型组小鼠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较正常组增加,胰腺组织的βcell mass(BCM)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参苳白术散有降低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以及胰腺组织的β cell mass(BCM)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血浆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多的趋势,参苓白术散有降低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量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的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含量和正常组没有明显区别,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加生长抑素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胰多肽较正常组增加,参苓白术散能够增加高脂喂养小鼠血浆和胰腺组织中的胰多肽含量。(7)胰腺外分泌:模型组小鼠胰腺淀粉酶肪酶水平较正常组小鼠降低,胰脂肪酶较正常组有下降的趋势,但组内差异大,没有统计学意义,参苓组有增加胰腺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分泌的趋势。研究结论:长期高脂饮食的小鼠胰腺存在一定程度的脂肪异位沉积,使得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受到损害,参苓白术散作为健脾化湿的代表方剂对于高脂造成的上述损害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基于胰腺脂肪沉积的改善以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炎症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外分泌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侯圣忠,龙海若,田伯乐.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
[2].吴小双.参苓白术散对高脂喂养小鼠胰腺内外分泌腺功能的作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3].喻冰君.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随访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吴小双,杨叔禹.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与脾主运化论治肥胖[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2017
[5].罗璧君,孔铭颢.急性脑梗死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
[6].曹兴华,何铁英,林海,韩玮,陈启龙.胰腺中段与胰腺体尾切除: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7].刘华龙,彭耀荣,刘纯霞,黄越前.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
[8].李聪,谢鸣,赵荣华.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不同证候模型大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
[9].尚飞,陈丽娜,王晓东,耿勇,姜源.新生猪胰岛细胞微囊体内外分泌功能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
[10].厉智威.小鼠胰管结扎对内外分泌细胞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