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泵论文-花同宾,李祥阳

旋涡泵论文-花同宾,李祥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涡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IV,旋涡泵,性能测试,试验台

旋涡泵论文文献综述

花同宾,李祥阳[1](2019)在《基于PIV的旋涡泵性能测试试验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详细阐述了PIV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介绍了PIV在旋涡泵性能测试试验中的应用。PIV测试技术是当今流体力学研究中比较尖端的一项技术,具有传统流体测量技术所没有的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经试验验证,该试验台能够达到旋涡泵性能测试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李祥阳,陈万强,陶佳欣,王羽[2](2019)在《转速影响的航空旋涡泵性能试验与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航空旋涡泵转速调整对设计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高扬程自吸旋涡泵试验台及测量条件,开展不同转速工况下旋涡泵性能试验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进行旋涡泵内部流场叁维仿真计算,获得其内部流场特性,并开展了流动对输出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通过对比旋涡泵输出扬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航空旋涡泵扬程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小流量情况下,泵效率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大流量情况下,试验测量得到的泵效率表现为下降特征,而数值计算相反;泵轴功率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陶佳欣,陈万强,李祥阳[3](2018)在《旋涡泵内纵向旋涡影响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旋涡泵内部流场特点,阐述旋涡内纵向旋涡对旋涡泵外特性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试验测得某旋涡泵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SST k-ω湍流模型应用于旋涡泵数值计算中的准确性;通过分析6个轴向截面和15个周向截面的流场特征,研究纵向旋涡的形成和消失与压力速度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旋涡泵内可分为进口区、加速区、线性区、减速区、出口区和隔舌区;旋涡泵叶轮与流道的动量交换不仅仅发生在叶根和叶尖区域;线性区内纵向旋涡周期性的产生与消失使流体压力升高了总压升的85.7%;出口区和隔舌区内纵向旋涡的消失使进口区压力突降了35%,隔舌区速度突降了60%。(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8年08期)

李祥阳,陈万强,赵升吨[4](2018)在《一种高可靠性旋涡泵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旋涡泵性能测试及寿命试验研究要求,提高旋涡泵试验研究效率,设计了一种高可靠性的旋涡泵试验系统,并结合目前旋涡泵的特点及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旋涡泵试验系统的设计标准、试验系统设计原理、软硬件组成及实现过程。试验研究证明:该试验系统在旋涡泵试验研究中性能良好,能够提供满足要求的测试数据。与传统试验台对比,该试验台具有测试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6期)

陶佳欣,陈万强,李祥阳[5](2018)在《基于响应面法的弯叶片旋涡泵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进已有的弯叶片旋涡泵,利用workbench平台对原模型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叶型的参数化建模基于5点控制的B样条曲线设计,由6个设计参数同时控制。首先进行了设计参数对旋涡泵的外特性参数功率、效率、扬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进口角和出口角对外特性影响较大;进一步以叶片进出口角为自变量,采用面心立方的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了9个试验点,拟合出的3个响应面均具有较高拟合度;通过设置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在响应面上的100个样本点中选取了3个优化点,其中优化点1扬程提高最多,较原型扬程上升了45.80%,优化点3效率提高最多,效率提高了5.60%。(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8期)

李祥阳,陈万强[6](2018)在《自吸式旋涡泵发展现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旋涡泵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对旋涡泵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详尽、深入地分析,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旋涡泵研究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旋涡泵设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认为研制新型高性能旋涡泵,加强其设计方面的机理研究已成为我国液压泵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指出了在旋涡泵的内部流场分布、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8年04期)

龙创平,曹红伟,李天敏[7](2018)在《旋涡泵工作过程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涡泵内部流动十分复杂,要从理论上来分析旋涡泵的工作过程十分困难,而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工作过程和工作特性的研究是直观而有效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Fluent软件对径向间隙为0.25 mm的叁维模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揭示,对其工作原理做了进一步阐明,探讨了旋涡泵出口回流的形成及改进方法,希望对后续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唐涛,沙毅[8](2017)在《微型自吸旋涡泵效率分析与水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旋涡泵内部流动状况,基于旋涡泵结构及工作原理引入摩擦驱动流动模型。由Navier-Stokes方程推导出流量与扬程关系式并计算出旋涡泵最高效率值为30%。通过分析叶轮圆周速度对泵性能影响试验及旋涡泵产品统计数据,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及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微型自吸旋涡泵水力设计方法,并以25ZWB1.5-25泵的成功案例进行了较好的验证,从而为完善旋涡泵优化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俞健,秦子明,方超,蔡标华,张露[9](2017)在《旋涡泵压力脉动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涡泵作为低比转速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航天航空和化工等领域。但是旋涡泵内部的流体压力脉动会引起泵和装置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高性能旋涡泵设计应用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台旋涡泵的压力脉动特性,并探讨通过非等距叶片分布方式以降低压力脉动的方法。结果表明:叶片均布条件下,叶频是压力脉动的主要频率,且在阻隔面附近叶频的幅值最大。与均布叶片旋涡泵相比,非等距分布叶片旋涡泵在不影响其性能的同时能够显着降低在叶频处的脉动峰值,但在叶频两侧产生了附加的频率,而振动总级有明显的下降。该研究为减小旋涡泵的压力脉动和泵体振动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对含旋涡泵系统的减振降噪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7年10期)

李祥阳,陈万强[10](2017)在《旋涡泵高扬程工况结构变化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高扬程工况旋涡泵内部流体的流动机理,获得进出口结构参数变化对旋涡泵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固定流道的旋涡泵叁维流动模型,借助ANSYS FLUENT研究了旋涡泵进出口几何参数变化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旋涡泵内部流场、场程等随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选取典型的闭式双支撑结构旋涡泵的流动区域建立模型,研究不同进出口结构的旋涡泵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在固定流道结构下进出口参数对旋涡泵效率提高的设计思路,对优化旋涡泵接口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旋涡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航空旋涡泵转速调整对设计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高扬程自吸旋涡泵试验台及测量条件,开展不同转速工况下旋涡泵性能试验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进行旋涡泵内部流场叁维仿真计算,获得其内部流场特性,并开展了流动对输出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通过对比旋涡泵输出扬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航空旋涡泵扬程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小流量情况下,泵效率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大流量情况下,试验测量得到的泵效率表现为下降特征,而数值计算相反;泵轴功率随吸入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涡泵论文参考文献

[1].花同宾,李祥阳.基于PIV的旋涡泵性能测试试验台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2].李祥阳,陈万强,陶佳欣,王羽.转速影响的航空旋涡泵性能试验与数值研究[J].实验力学.2019

[3].陶佳欣,陈万强,李祥阳.旋涡泵内纵向旋涡影响机理分析[J].流体机械.2018

[4].李祥阳,陈万强,赵升吨.一种高可靠性旋涡泵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18

[5].陶佳欣,陈万强,李祥阳.基于响应面法的弯叶片旋涡泵优化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8

[6].李祥阳,陈万强.自吸式旋涡泵发展现状与分析[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

[7].龙创平,曹红伟,李天敏.旋涡泵工作过程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J].装备制造技术.2018

[8].唐涛,沙毅.微型自吸旋涡泵效率分析与水力设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

[9].俞健,秦子明,方超,蔡标华,张露.旋涡泵压力脉动特性的研究[J].流体机械.2017

[10].李祥阳,陈万强.旋涡泵高扬程工况结构变化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

标签:;  ;  ;  ;  

旋涡泵论文-花同宾,李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