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伦理观论文-郑倩倩

新伦理观论文-郑倩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伦理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尔德,尼采,童话,伦理

新伦理观论文文献综述

郑倩倩[1](2018)在《论尼采的新伦理观在王尔德童话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评论家大多从唯美主义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童话,从王尔德的美学思想出发对其两部童话故事集进行文本分析和相关研究。后续一些评论家开始逐渐关注王尔德童话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并指出王尔德童话中所涉及的伦理思想与其唯美主义艺术主张相违背。近几年来有些专家提出王尔德的伦理思想是以感性为基础而非根据理性判断,表明人们开始注意到了王尔德童话中所隐藏的新的伦理观。而王尔德作为一个思想超前的艺术家,其在伦理思想方面的独特见解往往被其美学思想的锋芒所掩盖,本文便将王尔德童话故事中展现的伦理思想与同一时期的着名哲学家尼采的新伦理思想进行类比分析,从而揭示王尔德童话中丰富的新颖的伦理观。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追溯了王尔德从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及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分析了唯美主义思想对于他的影响及他对于唯美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分析了他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百态和自身的发展的思考。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倾向促使他在童话故事的创作中展现了对于审美和伦理两个方面的思考和追求。本文比较了王尔德与同时期的着名哲学家尼采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第一章分析了尼采和王尔德在反对传统道德方面的不谋而和。在《无私的朋友》这一个故事中体现出了王尔德对于“主人道德”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而《打渔人和他的灵魂》则反映了王尔德对于传统基督教道德的厌恶和反叛,他所塑造的打渔人这一人物敢于坚持己心,反叛牧师的虚伪布道,并且为了追求爱情舍弃所谓的高贵的灵魂。而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提出,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是一些人特殊意志的表达,而基督教道德更是建立在仇视生命基础上的邪恶道德。这种对于传统道德的反叛与揭露使得两位“狂人”站在了同一阵线之上。第二章着重剖析了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在王尔德童话中的体现。这两种精神源自古希腊文化,而王尔德和尼采一样热衷于从古希腊文化中寻找精神寄托。王尔德童话中《年轻的国王》便生动地诠释了日神精神的特征,而《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则完美演绎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是尼采所认为的人类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最完美的状态,也是审美与伦理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王尔德和尼采在将审美和伦理两者相互结合这一点上也达成了某种共识。第叁章引出了王尔德童话中所最终体现的一种“新道德”,即人生没有终极目标,人也存在各种缺陷,但是能在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成长;人自身的意志要高于外界的一切束缚。王尔德在他的两部童话中故事集中充分地诠释了这两点,几乎每个故事主人公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虽然每个人物在成长的过程都有所进取,但每个人都远未到达目的地。这与尼采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超人”概念及在《权力意志》中提到的“权力意志”非常相像。由此看出王尔德和尼采在建立新道德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在结论中指出,王尔德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考和尼采在伦理学方面的理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从对传统道德的反感和批判,到对于理想的伦理模式的追寻,最后到建立怎样的新道德或者新伦理规范等方面,王尔德和尼采有着相似的路径和目标。虽然这两位“狂人”身处不同的领域,生前也没有过多交集,但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在伦理道德的思考上实现了殊途同归。(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宝春[2](2016)在《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试论李大钊的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大钊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动本质,得出了道德是阶级性的正确结论,确立了"离开众庶,则无英雄"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新伦理的主体和创造者,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建立。(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6年08期)

王宝春[3](2015)在《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试论李大钊的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大钊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动本质,得出了道德是阶级性的正确结论,确立了"离开众庶,则无英雄"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新伦理的主体和创造者,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建立。(本文来源于《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7)

张波,张佳[4](2008)在《聚焦现代中国社会的新伦理观——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结婚时代》无疑在向观众表达着一种当代极新却又极近的伦理观,具体讲来,即符合时代和国情的,对于传统伦理观的重新审视和阐发。它以公正、人道、平等为特征。选取婚姻母题,以都市婚姻问题作为其伦理观的核心,人物设置极具代表性、广泛性,艺术语言真实生动。这叁个角度的阐释和表现,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同与接受,也标志着该剧获得了成功,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的外在显现。(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8年06期)

王杰[5](2003)在《一种新伦理观的张扬:戴震的理欲统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思想家 ,戴震在批判、借鉴、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戴震赋予天理、人欲不同于程朱理学的新内涵 ,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欲之中 ,并从自然与必然的层面 ,进一步深化了其理欲思想。戴震的新伦理观是通过对程朱理学主张的“存天理 ,灭人欲”的无情批判而得以阐释的 ,它一方面表现了戴震新伦理观的进步倾向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现实价值和启蒙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03年01期)

王杰[6](2000)在《理学的危机与创新——从自然、必然的视角看戴震的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清代中叶为思想背景 ,对戴震新伦理观的一个侧面———自然、必然思想进行了评述。戴震的自然、必然观 ,是其理、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注重人的自然情欲 ,主张“体民之情 ,遂民之欲” ,是对程朱理学“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思想的无情批判。充分表明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社会进步意义 ,同时也显示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王海明[7](2000)在《伦理行为四规律与道德六原则:一种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人的行为 ,必定恒久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 ,而只能偶尔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因此 ,无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道德原则 ;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道德原则 ;单纯利己是最低且偶尔道德原则 ;而纯粹害人则是最高且偶尔不道德原则 ;损人利己则是基本且恒久的不道德原则 ;纯粹害己则是最低且偶尔不道德原则。(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王秀华[8](1999)在《新发展观包含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新发展观的探索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1967年~1973年,美国一些人士和研究机构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项(本文来源于《理论学习与研究》期刊1999年01期)

金阳[9](1994)在《评一种“新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一种“新伦理观”金阳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名曰《新伦理学》的小册子,把古今中外的伦理观一概归入“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叁大流派:宣称“真理既非利己主义,又非利他主义,但既是利己主义,又是利他主义,真理是二者的辩证统一”;断言1986年...(本文来源于《真理的追求》期刊1994年06期)

[10](1989)在《新伦理观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新行为观人的一切行为,按照伦理学眼光,可以归结为五大类型,即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损人利己,纯粹害人。这五大类型行为,均循由四大行为规律而发展变化。①行为原动力规律;②行为目的规律;③行为手段规律;④在人的一切行为中,唯有“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才可能是每个人的恒久行为:而其余四类(即“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便都只能是每个人的偶尔行为。这个规律,实际上是前叁大行为规律之总合。所以可称之为“行为总规律”。这就是优良道德赖以竖立其上的四大行为规律,这(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1989年06期)

新伦理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大钊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动本质,得出了道德是阶级性的正确结论,确立了"离开众庶,则无英雄"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新伦理的主体和创造者,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建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伦理观论文参考文献

[1].郑倩倩.论尼采的新伦理观在王尔德童话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王宝春.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试论李大钊的新伦理观[J].党史博采(理论).2016

[3].王宝春.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试论李大钊的新伦理观[C].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2015

[4].张波,张佳.聚焦现代中国社会的新伦理观——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的文本分析[J].电影文学.2008

[5].王杰.一种新伦理观的张扬:戴震的理欲统一论[J].齐鲁学刊.2003

[6].王杰.理学的危机与创新——从自然、必然的视角看戴震的新伦理观[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7].王海明.伦理行为四规律与道德六原则:一种新伦理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8].王秀华.新发展观包含新伦理观[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9

[9].金阳.评一种“新伦理观”[J].真理的追求.1994

[10]..新伦理观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1989

标签:;  ;  ;  ;  

新伦理观论文-郑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