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地体论文-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

超高压地体论文-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高压地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北缘,地壳深熔,折返过程,岩石学

超高压地体论文文献综述

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1](2019)在《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结构,锆石核部无明显分带特征,并呈现出重稀土平坦和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450Ma的年龄结果与区域上榴辉岩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发光较弱的锆石边部具不明显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比值,~426Ma年龄结果代表了熔体的结晶时代。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记录的~910Ma、~450Ma和~426Ma叁组年龄分别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结晶时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和熔体结晶时代。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SiO_2、Al_2O_3、CaO、Na_2O、Sr和LREE,而低MgO、FeO~T、K_2O、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和K_2O+Na_2O,而较低的CaO、MgO、REE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而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则是触发超高压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富含钾长石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这些浅色体显着的促进了柴北缘超高压地体的快速折返,并对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元素迁移和壳-幔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罗芬红,陈丹玲,宫相宽,唐文娟,胡育华[2](2018)在《北秦岭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多期次部分熔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丹凤地区秦岭岩群含柯石英超高压变质地体长英质片麻岩中的混合岩化长英质浅色体和含石榴子石暗色包体的花岗质脉体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其中,长英质浅色体显示了近原位熔融的高硅、富钾的过铝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CL图像呈灰黑色,均匀无结构或云雾状内部结构,Th/U比值<0. 008,并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磷灰石等包裹体,显示深熔锆石的特征;花岗质脉体暗色包体中的石榴子石显示核-边成分环带,其中核部成分与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中石榴子石成分一致,边部Sps含量升高,显示熔体改造或退变质扩散特征,寄主花岗质脉体显示重稀土强烈亏损的与石榴子石平衡的熔体特征,指示它们是秦岭岩群含石榴子石长英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LA-ICP-MS定年得到长英质浅色体和花岗质脉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45±4Ma和420±1Ma,明显晚于本区的超高压变质时代,而与折返过程中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迭加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秦岭岩群在深俯冲板块的折返过程中,分别在445Ma和420Ma发生了两期部分熔融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高名迪,续海金,章军锋,陈辉[3](2018)在《深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初始熔体的厘定:来自苏鲁超高压地体混合岩中浅色体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深俯冲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实验岩石学方面已有广泛报道,而天然初始熔体的组分却难以厘定。对此,本文从苏鲁超高压地体荣成混合岩中识别出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天然初始熔体组成。野外露头显示,混合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的浅色熔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残余体互层产出,指示了原位或近源区的部分熔融特征。混合岩浅色体锆石CL图像呈明显的核-边结构,继承核部为扬子板块来源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721±24Ma;新生边部CL图像具震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上REE呈明显左倾,具有Eu的负异常及Ce的正异常,低的Hf/Y和Th/U比值,具深熔锆石特征,指示形成于花岗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边部U-Pb谐和年龄为225.9±2Ma,略晚于苏鲁超高压地体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表明初始熔融发生在超高压地体折返早期。浅色熔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量元素上具有高SiO_2、K_2O及Na_2O含量,低的Fe_2O_3~T、MgO及CaO含量,A/CNK=1.02~1.04,呈弱过铝质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这与实验岩石学中富硅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组分极为相近;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Pb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REE呈较为平坦的配分模式,具弱的Eu负异常并亏损Sr。本文通过上述对天然样品研究,厘定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及其初始熔体的组成,为理解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何宇,吴元保[4](2017)在《北秦岭超高压地体深俯冲后的快速折返:来自长英质脉体及其围岩榴辉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碰撞造山带中,大陆地壳在俯冲洋壳的牵引拖曳下发生深俯冲至地幔深度。随后由于俯冲拆离,陆壳岩石进入俯冲隧道并在角力流和浮力作用下发生折返。其中,深俯冲陆壳的折返根据其折返速率可以划分为相对较快和较慢两类。在俯冲板片折返抬升过程中,超高压岩石可以发生小规模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熔体并以浅色脉体形式存在于榴辉岩和相关岩石中。对生长于超高压岩石脉体中锆(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专题10:中央造山系构造演化与多块体拼合过程、专题11:中国东部及邻区燕山期构造事件》期刊2017-10-15)

朱小辉,陈丹玲,杨士杰,任云飞,宫相宽[5](2017)在《柴北缘西段绿梁山复式岩体及其捕虏体研究:超高压地体俯冲与折返的岩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地壳在俯冲-折返过程中,随着构造体制和动力学过程的变化,除了发生变形、变质外,还伴随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深入研究该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对于认识俯冲大陆岩石圈再循环、岩浆形成机制和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Song et al.,2015;Zhao et al.,2015)。绿梁山复式岩体位于柴北缘构造带西段,由多种不同时代、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组成,其内部发育大量花岗质片麻岩以及榴闪岩、斜长角闪岩捕虏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刘恩栋,王子圣,续海金[6](2014)在《南大别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来自花岗质片麻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造山带是叁迭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所形成的。该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广泛剥露,陆—陆碰撞之后在超高压岩片折返和造山带垮塌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深熔作用特别强烈。北大别地区,混合岩广泛出露,混合岩年龄为130Ma左右,为造山带垮塌时期部分熔融所形成。南大别地区混合岩发育较少,混合岩化程度较低,表明超高压岩片在减压折返的过程中,发生了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1: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向华,张泽明,雷恒聪,祁敏,董昕[7](2014)在《苏鲁超高压地体北部前寒武纪变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鲁造山带为叁迭纪扬子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是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是大陆造山作用及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核部是由经历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的扬子板块北缘组成的。研究表明,扬子板块经历了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多期构造热事件,以及广泛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由于叁迭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使我们很难揭示出这些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的(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2: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科学钻探与地球化学基准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陈丹玲,曹玉亭,刘良[8](2013)在《柴北缘西段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榴辉岩及其退变产物中的浅色脉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锡铁山和胜利口地区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中的浅色脉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浅色脉体主要由粗晶斜长石组成,包绕或切穿榴辉岩/退变榴辉岩体.脉体中的锆石呈自形柱状形态,具有明显岩浆成因震荡环带结构和包体矿物组合,定年结果得到脉体的形成时代分别晚于寄主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约20-30 Ma,与寄主岩石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一致,指示熔融作用发生在折返过程的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浅色脉体具有高Si,Al,Ca,Na,Sr,Pb和LREE而低Mg,Fe,K,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绿辉石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这些浅色脉体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22期)

续海金,宋衍茹,叶凯[9](2013)在《苏鲁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时间的厘定:荣成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威海-荣成地区混合岩化花岗质片麻岩为研究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提供了理想的窗口。本文通过对荣成地区鲍村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野外观察、岩相学以及锆石的CL图像、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表明,鲍村花岗质片麻岩中的浅色条带为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锆石CL图像显示清楚的核-边结构:继承岩浆核和新生岩浆边。继承核的206Pb/238U协和年龄为620±8~784±7Ma(Mean=701±33Ma);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如重稀土(HREE)和Y富集,强烈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以及极低的(Gd/Lu)N和Hf/Y比值;εHf(t=700Ma)值为-13.0~-8.0(Mean=-10.9±0.8),相应的tDM2为2120~2429Ma(Mean=2303±51Ma)。新生边的206Pb/238U协和年龄为211±6~244±5Ma(226±10Ma);虽然微量元素的整体含量低于继承核,但也具有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HREE明显上翘的特征,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以及极低的(Gd/Lu)N比值;εHf(t=225Ma)值为-17.3~-14.2(Mean=-15.2±0.6),相应的tDM2为2152~2347Ma(Mean=2214±33Ma)。上述特征表明,部分熔融的原岩是由古元古代(2.2~2.3Ga)的地壳物质在新元古代(701±33Ma)重熔而成,部分熔融可能发生在超高压地体折返早期的热折返阶段(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条件下),时代应为226±10Ma。威海-荣成混合岩化片麻岩内广泛发育的富含钾长石和石英的酸性岩脉(约220~210Ma),可能为折返晚期的角闪岩相冷凝阶段,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韩磊,张立飞,张贵宾[10](2013)在《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地体中经历两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俯冲洋壳残余: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柴北缘超高压带呈北西西向展布且西北部被阿尔金断裂错开,野马滩超高压地体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带的东南角,该地区榴辉岩和橄榄岩以块状,布丁状或者层状包裹于寄主正副片麻岩中。榴辉岩围岩泥质片麻岩锫石包体中柯石英的发现表明野马滩地区榴辉岩/超基性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皆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超高压地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丹凤地区秦岭岩群含柯石英超高压变质地体长英质片麻岩中的混合岩化长英质浅色体和含石榴子石暗色包体的花岗质脉体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其中,长英质浅色体显示了近原位熔融的高硅、富钾的过铝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CL图像呈灰黑色,均匀无结构或云雾状内部结构,Th/U比值<0. 008,并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磷灰石等包裹体,显示深熔锆石的特征;花岗质脉体暗色包体中的石榴子石显示核-边成分环带,其中核部成分与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中石榴子石成分一致,边部Sps含量升高,显示熔体改造或退变质扩散特征,寄主花岗质脉体显示重稀土强烈亏损的与石榴子石平衡的熔体特征,指示它们是秦岭岩群含石榴子石长英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LA-ICP-MS定年得到长英质浅色体和花岗质脉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45±4Ma和420±1Ma,明显晚于本区的超高压变质时代,而与折返过程中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迭加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秦岭岩群在深俯冲板块的折返过程中,分别在445Ma和420Ma发生了两期部分熔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高压地体论文参考文献

[1].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9

[2].罗芬红,陈丹玲,宫相宽,唐文娟,胡育华.北秦岭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多期次部分熔融[J].岩石学报.2018

[3].高名迪,续海金,章军锋,陈辉.深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初始熔体的厘定:来自苏鲁超高压地体混合岩中浅色体证据[J].岩石学报.2018

[4].何宇,吴元保.北秦岭超高压地体深俯冲后的快速折返:来自长英质脉体及其围岩榴辉岩的证据[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专题10:中央造山系构造演化与多块体拼合过程、专题11:中国东部及邻区燕山期构造事件.2017

[5].朱小辉,陈丹玲,杨士杰,任云飞,宫相宽.柴北缘西段绿梁山复式岩体及其捕虏体研究:超高压地体俯冲与折返的岩浆响应[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6].刘恩栋,王子圣,续海金.南大别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来自花岗质片麻岩的证据[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1: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论文集.2014

[7].向华,张泽明,雷恒聪,祁敏,董昕.苏鲁超高压地体北部前寒武纪变质演化[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2: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科学钻探与地球化学基准论文集.2014

[8].陈丹玲,曹玉亭,刘良.柴北缘西段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榴辉岩及其退变产物中的浅色脉体研究[J].科学通报.2013

[9].续海金,宋衍茹,叶凯.苏鲁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时间的厘定:荣成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13

[10].韩磊,张立飞,张贵宾.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地体中经历两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俯冲洋壳残余: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标签:;  ;  ;  ;  

超高压地体论文-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