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替早期群落论文-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

演替早期群落论文-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演替早期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土壤有机碳

演替早期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1](2012)在《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着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沈维[2](2009)在《清除优势种对热带植被演替早期草本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西双版纳地区植被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草本植物对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西双版纳的飞机草-马唐群落中清除优势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和马唐Digitaria ciliaris)后,观测群落微环境、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幼苗的高增长及死亡和补充等情况,探讨这些优势种在维持群落小环境和群落种类组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清除优势种显着提高了群落的光照水平(冠层下可见天空比例),但对地表土壤含水量(上午8点至10点观测)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不显着。清除优势种显着降低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水平,并且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等其它草本植物逐渐替代原有的优势种,成为地上生物量的主体成分。2、研究样地内的木本植物幼苗密度小于1株/m2。次生林中常见的先锋树种在该样地内均有幼苗存在,但数量很少。清除优势种显着提高了木本植物幼苗的高增长,显着降低了木本植物幼苗的死亡率,使新增幼苗数量有所提高。清除优势种对0-50 cm的幼苗高增长及死亡率的影响均大于50-100(或200)cm的幼苗。3、优势种飞机草和马唐均能形成浓密的冠层结构,通过对光的竞争抑制木本植物幼苗的生长,且这两者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差异。4、飞机草-马唐群落的土壤种子库中草本植物的种子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本地次生林;土壤种子库中的优势种与地上植被的优势种并不一致;木本植物种子数量极少。清除优势种使得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数和种子数量均有所提高,但对土壤种子库中优势种和木本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子数量上,而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5、在西双版纳地区处于演替早期的飞机草-马唐群落中,木本植物种源缺乏和这两种优势草本植物的密集覆盖是阻碍植物群落演替的两大障碍。因此,增补木本植物种源和控制优势草本植物的覆盖是促进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且在对优势草本植物的控制与管理中应重点注意抑制外来物种和本地杂草的入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期刊2009-04-01)

演替早期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西双版纳地区植被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草本植物对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西双版纳的飞机草-马唐群落中清除优势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和马唐Digitaria ciliaris)后,观测群落微环境、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幼苗的高增长及死亡和补充等情况,探讨这些优势种在维持群落小环境和群落种类组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清除优势种显着提高了群落的光照水平(冠层下可见天空比例),但对地表土壤含水量(上午8点至10点观测)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不显着。清除优势种显着降低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水平,并且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等其它草本植物逐渐替代原有的优势种,成为地上生物量的主体成分。2、研究样地内的木本植物幼苗密度小于1株/m2。次生林中常见的先锋树种在该样地内均有幼苗存在,但数量很少。清除优势种显着提高了木本植物幼苗的高增长,显着降低了木本植物幼苗的死亡率,使新增幼苗数量有所提高。清除优势种对0-50 cm的幼苗高增长及死亡率的影响均大于50-100(或200)cm的幼苗。3、优势种飞机草和马唐均能形成浓密的冠层结构,通过对光的竞争抑制木本植物幼苗的生长,且这两者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差异。4、飞机草-马唐群落的土壤种子库中草本植物的种子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本地次生林;土壤种子库中的优势种与地上植被的优势种并不一致;木本植物种子数量极少。清除优势种使得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数和种子数量均有所提高,但对土壤种子库中优势种和木本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子数量上,而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5、在西双版纳地区处于演替早期的飞机草-马唐群落中,木本植物种源缺乏和这两种优势草本植物的密集覆盖是阻碍植物群落演替的两大障碍。因此,增补木本植物种源和控制优势草本植物的覆盖是促进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且在对优势草本植物的控制与管理中应重点注意抑制外来物种和本地杂草的入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演替早期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12

[2].沈维.清除优势种对热带植被演替早期草本群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

标签:;  ;  ;  ;  

演替早期群落论文-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