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杜姣姣

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杜姣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创伤,复原

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文献综述

杜姣姣[1](2019)在《浅析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中的“创伤”与“复原”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爱药》主要讲述了齐佩瓦族五大家族5代人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是1934-1984年,这期间美国经历了二战、越战,对于美国本土居民来说,《道斯法案》使得本土居民失去了大量土地,寄宿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战争与联邦政府的政策使得本土居民遭受了文化和战争的双重创伤。本文试图从创伤的角度来解读《爱药》。(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2期)

韦福安[2](2019)在《路易斯·厄德里克《圆屋》中他者的生存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1954-)是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在学术界、出版界和普通读者间广为流传。作为15部小说和众多短篇、诗歌的作者,厄德里克赢得了包括国家图书评论奖、司格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在内的众多奖项。出版于2012年的小说《圆屋》是厄德里克的又一部力作,并为她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桂冠。厄德里克在《圆屋》中渗透了当今保留地的许多政治历史问题。她以杰拉尔丁的强奸案为开端,为读者呈现出美国主流文化中土着居民受压迫的命运。本论文基于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探讨白人殖民者对奥吉布瓦人民造成的生存困境以及厄德里克为其同胞改变困境、寻求正义所做出的思考。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厄德里克以及《圆屋》做了简单介绍。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圆屋》的研究现状。最后,该部分简要介绍了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叁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第一章将从杂糅角度论述土着居民受压迫的根源。自从殖民者踏上保留地以来,土着居民的文化受到浸染,霍米巴巴用“杂糅”来表示这种文化渗透,杂糅不仅是一个种族的标签,更可以被看作是受压迫的根源之一。第二章主要从个人和集体探究土着居民遭受压迫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土着女性作为他者遭受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白人侵占了土着居民大量的土地并强行把奥吉布瓦族的年轻一代送入寄宿学校接受同化教育。殖民者给奥吉布瓦族在个人和集体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第叁章探讨了他者为追求正义、改变困境所做出的努力。厄德里克并没有停止于保留地人民生存困境的展现,而是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复兴传统的奥吉布瓦法律。她对奥吉布瓦族的未来充满希望。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厄德里克以她强劲有力的文笔引起人们对保留地人民生存困境的关注,她相信在保留地几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土着居民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改变困境取得发言权是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8)

孙晓旭[3](2019)在《创伤的记忆治疗:路易斯·厄德里克《鸽灾》的记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伤的记忆治疗:路易斯·厄德里克《鸽灾》的记忆研究作为最有名望且多产的美国印第安女作家之一,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作品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鸽灾》是她创作的第12部长篇小说,治疗创伤一直是族裔文学作品的主题,厄德里克的作品也不例外。小说中处私刑事件给受害者及其后代都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创伤。本文将从创伤和记忆理论视角,试对路易斯·厄德里克《鸽灾》中印第安人遭遇的个人、历史和文化创伤进行分析,解读作品中印第安人如何通过他们特有的方式治疗创伤。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主要生平、文学成就以及《鸽灾》的简要内容。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对作者和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并且概述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创伤和记忆理论。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分别从个人记忆、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叁个方面对《鸽灾》这部作品进行了剖析。第二章着重论述了家庭成员冷漠而造成的家庭创伤。最后,个体在与音乐相关的个人记忆中治愈了自己的家庭创伤。第叁章深入分析印第安人被处私刑事件及普路托小镇城市化建设给本土印第安人带来的生命和土地双重历史创伤。传统印第安人通过口头叙事还原历史上处私刑的真相并追溯小镇的建镇史,促使印第安人重新审视历史记忆治疗种族创伤。第四章详细剖析印第安族裔遭受的文化创伤。族裔群体在白人社会多次尝试寻求生存失败后,最终导致文化创伤的产生。而当印第安人发现部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并决定返回本土部落时,他们找回了丢失的本部落文化记忆时也治愈了文化创伤。第五章为结论,指出本论文对当下印第安人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本文将在归纳总结论文主要论点的基础上,指出记忆治疗创伤是《鸽灾》小说的深层主题。路易斯·厄德里克通过主张让印第安人发声,尝试去颠覆白人主流文化的历史和种族歧视。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解读,本研究揭示出路易斯·厄德里克对美国历史和族裔问题的关注,并体现出对印第安人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曹丽娜[4](2019)在《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圆屋》男性气质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最有成就、最具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本土裔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自从1984年出版其第一部着名诗作《照明灯》(Jacklight)以及第一部长篇小说《爱药》以来,厄德里克共着有16部长篇小说、7部儿童文学作品、3部诗集、3部散文集和1部短篇故事集,斩获多个奖项。2012年她的第14部长篇小说《圆屋》颇受评论家好评,并荣膺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讲述了深受白人压迫和摧残的印第安男性逐渐觉醒,建构了印第安裔独特的男性气质,并为惨遭白人迫害的女性寻求正义的故事。本论文基于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探寻印第安男性在寻求印第安司法权、传统文化和种族平等方面的特殊贡献和意义。面对主流文化的压迫与戕害,觉醒的印第安男性群体颠覆了固有的男性气质,建构了新型的印第安男性气质。在践行新型男性气质的过程中,他们治愈了创伤,复兴了本土文化传统。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厄德里克及其作品《圆屋》,梳理了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释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提出本文论点。第二、叁、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以印第安法官巴泽尔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颠覆了共谋性男性气质,建构自我实现型男性气质的过程,指出部落法官唯有回归部落法律传统才能为印第安人寻求司法权。第叁章聚焦于印第安男孩乔,颠覆了从属性男性气质的他,通过回归部落文化建构了印第安裔的自我治愈型男性气质,复兴了印第安的文化传统。第四章探讨了印第安男孩凯皮的男性气质建构过程,他颠覆了自身边缘性男性气质,努力建构了自我解放性男性气质,解放自我的同时也实现了种族平等。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提出本论文的现实意义,为印第安男性找寻身份归属、回归本土文化、摆脱生存困境提供可行之策。总之,深受白人社会和印第安母系文化压迫与忽视的印第安男性遭遇着严重的男性气质危机。通过对《圆屋》中男性气质的深入研究,本论文指出面对白人文化的司法限制和种族不公,印第安男性应回归部落文化,建构印第安裔特有的男性气质,为部落实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生存转变。(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袁小明[5](2018)在《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中“贫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贫困形象,这背离了美国全民中产的主流话语,凸显了美国本土裔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不利地位。某种程度上,厄德里克试图对贫困的传统刻板形象进行修改,将个体的品质与经济状况隔离,但是在脱离种族因素外,她又强化了家庭教育与道德品质同贫困的关联,这无疑就顺应了美国主流文化对穷人的想象和焦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袁小明[6](2018)在《中产阶级家庭伦理构建——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最悠久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伦理关系,也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与权力机制的建构途径。通过书写多元化家庭模式,路易斯·厄德里克促使读者深入思考本土裔人的历史与现实。同时,在厄德里克的小说中,中产阶级家庭面临重重危机,这体现了作家对传统的中产阶级家庭模式下两性关系的反思,另一方面这种书写也是对重建中产家庭价值理念的话语的一种回应。(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8年06期)

苏巧凤[7](2018)在《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爱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她于1984年发表了代表作《爱药》。本文将通过分析《爱药》中玛丽·拉扎雷这一女性人物,探讨厄德里克对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的态度。文化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她在肯定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也批判了其中的糟粕,最后指出了印第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的必选之路。(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0期)

景进红[8](2018)在《压抑、异化与重塑: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四灵魂》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着名的印第安裔作家,并被誉为土着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她的作品涉猎颇广,诸如小说、诗歌、儿童文学等,尤以小说见长。出版于2004年的《四灵魂》是其现代之作,讲述了一位印第安女性弗勒因其土地被美国白人掠夺而从印第安保留地来到城市,并最终回归印第安部落的复仇之旅故事。本文以弗勒在复仇之路上一系列的物理空间转换为切入点,以及她在不同空间内的心路历程为小说主线,探究了一位经受主流文化同化下的印第安女性是如何实现自我重建的。由此,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视角着手,借助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心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和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弗勒在个体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空间实践经历,探究弗勒受压抑、异化、重塑的过程及其原因。首先,论文分析了弗勒在个体空间内受压抑的原因:不和谐氛围的煎熬、处于美国白人权力之下的压迫与有限空间的限制。其次,论文论述了弗勒在心理空间内的异化原因。由于受个体空间的压抑、毛瑟阴谋的诱惑、酒精的控制与物欲纵横的美国白人世界的影响,弗勒被彻底异化,迷失其中。最后,论文探究了弗勒在社会空间中的重塑过程。在社会空间的能动作用之下,在经历了自我觉醒、自我反抗与重建的过程之后,弗勒逐渐脱离了异化的心理空间,回归印第安传统。基于弗勒在叁个空间维度的经历,结合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优于传统文化的现状,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视角对厄德里克《四灵魂》的解读,不仅呈现印第安人在其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交锋中所面临的生存空间的困境,而且强调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厄德里克对于土着美国人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怀。(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1)

韩娟娟[9](2018)在《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羚羊妻》和《四灵魂》的越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被众多评论家称为印第安文学最有影响力和享誉盛名的作家。她不仅作品类型多样化,而且以其精妙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深刻的作品内涵而闻名于世。厄德里克曾多次获得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诸多重要奖项。自20世纪80年代厄德里克出版第一部小说《爱药》起,国内外对厄德里克的研究就层出不穷。本篇论文选取以边界城市明尼达斯为背景的《羚羊妻》和《四灵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越界。从地理越界、文化越界和身份越界,揭露小说中主流社会施加于印第安人身上的殖民圈禁和种族灭绝。论文指出印第安人的地域移动性,文化边界的跨越和重塑真实身份是抗争不公平的待遇和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有效策略,彰显了作家对未来印第安族群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主要生平、文学成就以及《羚羊妻》和《四灵魂》的简要内容。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对作者和这两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并且概述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边界理论。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探索印第安人为了对抗主流社会的地理圈禁做出的地理越界。第叁章分析了都市印第安人后所面临的文化边界,以及他们如何在跨越西方文化和部落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边界后形成新的价值观。第四章阐释了都市印第安人遭受的身份危机,并且指出只有跨越身份边界,印第安人才能在复杂的现代生存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第五章为结论,指出本论文对当下印第安人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主流社会施加在当代印第安人身上的多重边界限制显示了其艰难的生存现状。通过对《羚羊妻》和《四灵魂》多重边界的深入探究,本论文指出厄德里克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殖民话语威胁下的印第安生存现状的忧思。在打破重重边界束缚的同时,厄德里克也帮助读者形成对印第安人真正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少数族裔生存的现状的了解,体现了厄德里克对于族裔正义和人类平等共存的精神诉求。(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静怡,曹丽娜[10](2018)在《路易斯·厄德里克长篇小说国内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研究、生态批评研究和叙事策略研究叁方面对国内学界十多年来对路易斯·厄德里克长篇小说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深入的领域,认为国内厄德里克研究在印第安裔主体性,尤其是母系中心文化下印第安男性形象的塑造与建构方面仍有待阐释与探索。(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路易斯·厄德里克(1954-)是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在学术界、出版界和普通读者间广为流传。作为15部小说和众多短篇、诗歌的作者,厄德里克赢得了包括国家图书评论奖、司格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在内的众多奖项。出版于2012年的小说《圆屋》是厄德里克的又一部力作,并为她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桂冠。厄德里克在《圆屋》中渗透了当今保留地的许多政治历史问题。她以杰拉尔丁的强奸案为开端,为读者呈现出美国主流文化中土着居民受压迫的命运。本论文基于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探讨白人殖民者对奥吉布瓦人民造成的生存困境以及厄德里克为其同胞改变困境、寻求正义所做出的思考。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厄德里克以及《圆屋》做了简单介绍。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圆屋》的研究现状。最后,该部分简要介绍了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叁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第一章将从杂糅角度论述土着居民受压迫的根源。自从殖民者踏上保留地以来,土着居民的文化受到浸染,霍米巴巴用“杂糅”来表示这种文化渗透,杂糅不仅是一个种族的标签,更可以被看作是受压迫的根源之一。第二章主要从个人和集体探究土着居民遭受压迫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土着女性作为他者遭受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白人侵占了土着居民大量的土地并强行把奥吉布瓦族的年轻一代送入寄宿学校接受同化教育。殖民者给奥吉布瓦族在个人和集体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第叁章探讨了他者为追求正义、改变困境所做出的努力。厄德里克并没有停止于保留地人民生存困境的展现,而是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复兴传统的奥吉布瓦法律。她对奥吉布瓦族的未来充满希望。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厄德里克以她强劲有力的文笔引起人们对保留地人民生存困境的关注,她相信在保留地几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土着居民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改变困境取得发言权是可能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参考文献

[1].杜姣姣.浅析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中的“创伤”与“复原”元素[J].明日风尚.2019

[2].韦福安.路易斯·厄德里克《圆屋》中他者的生存困境[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孙晓旭.创伤的记忆治疗:路易斯·厄德里克《鸽灾》的记忆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4].曹丽娜.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圆屋》男性气质建构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5].袁小明.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中“贫困”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

[6].袁小明.中产阶级家庭伦理构建——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J].外国语文.2018

[7].苏巧凤.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爱药》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8].景进红.压抑、异化与重塑: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四灵魂》之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8

[9].韩娟娟.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羚羊妻》和《四灵魂》的越界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10].王静怡,曹丽娜.路易斯·厄德里克长篇小说国内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路易斯厄德里克论文-杜姣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