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史论文-曾强

地理学史论文-曾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理学史,中学地理,渗透

地理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曾强[1](2019)在《地理学史在地理教学中的教育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地理学史研究相对滞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学史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文章综述了现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学史教育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2期)

刘刚[2](2018)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学史内容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将地理学史融入地理教育之中,对地理素养的提升以及地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地理课程重要载体的地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对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主要叙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相关概念,阐释了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运用内容比较模型,从四个方面对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演化趋势。第四章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研究,了解教师对地理学史内容的认识和利用情况,获得教师对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学史部分的看法及意见。第五章综合演化趋势和教师意见,为未来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提供相应的建议。第六章总结论述,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研究反思。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时期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在内容的数量、呈现、表现形式以及所处位置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在数量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变化不明显但文字与图表的比例结构趋向合理,分布广泛所有栏目均有涉及,总体的演变趋势朝着更符合学生认知学习需要的方向发展。受制于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呈现过于碎片化,教师对地理学史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足,其中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深入发掘。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应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地理学史内容,更细致的描述经典科学人物。关注地理学史的呈现形式,开设地理学史的专题栏目,适当添加有局限性的地理学史内容。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地理学史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地理学史内容,开发相应的地理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重溯地理发现之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隋文丽,王彬,司徒尚纪[3](2017)在《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近代地理学史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被誉为中国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术家。自从20个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丰硕成果,且有突破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梁启超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晚年政治活动、文化思想等方面。~([1])但同时,梁启超也是一位近代地理学的引入者和倡导者,被誉为近代的地理史学专家。~([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生于同治十二年(1872)广东省新会县熊(音同泥)子乡茶坑村,卒于民国8年(1929)。他既(本文来源于《岭南文史》期刊2017年04期)

宋邦民,贺志康,郑友强[4](2016)在《浅谈地理学史在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学史是重要的教育要素,对培养学生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史教学的要求,地理学史在教科书的分布、呈现方式、教育教学意义,地理学史的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6年11期)

李冬昕[5](2016)在《地理学即地理学史——读赫特纳《地理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所着的《地理学》,较为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说是他在地理学方面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赫特纳地理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作。关于地理学史地理科学和人类历史的联系要比其他学科更明显,也更容易理解。地理学是关于地表的知识。因此,便和陆地的发现与占有相联系,而这种发现和占有本身构成了世界史内容的极大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理学即地理学史,因为要完全理解现在,只有从历史出发才有可能。(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6年19期)

张家辉,袁孝亭[6](2015)在《基于地理素养培育的地理学史教育:价值与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载体。开展地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发展地理能力、获取地理方法、形成地理思想和养成地理品质。地理学史教育的实施需要地理教师:充实地理学史知识,深刻认识地理学史的教育价值;分析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开发相应课程资源;注重遵从四项原则,优选、组合多种地理教学方法,提倡进行再现式教学。(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26期)

司徒尚纪[7](2014)在《侯仁之先生在中国地理学史上的成就和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侯仁之先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代大师,建树累累。在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以北京为主体的城市历史地理、西北沙漠历史地理、历史地图、中国地理学史、历史地理科普、历史地理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引入申遗,以及领导中国地理学前进等方面多有开拓性贡献,具有国际性影响,彪炳于中国地理学史册。(本文来源于《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9-19)

孙俊,潘玉君,武友德,赫维人[8](2014)在《地理学史研究范式——科学地理学史与知识地理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主流地理学史研究可归结为两种互补性范式。一种是科学地理学史:1从近现代地理学形象出发,遵循"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选择性地建构切合当前地理学的历史;2主张一元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导致了不同传统的对立;3其性质是建构性的、抽象性的,造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分裂;4强纲领的叙事模式不仅造成了"古代思想的现代解读",且挣扎于科学分化的大潮中。另一种是在批判科学地理学史基础上兴起的知识地理学史:1从地理实践本身出发,遵循"自下而上"的叙事模式,从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底层诠释历史;2主张多元论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地理学传统之间的对立,为多样的地理学传统纳入叙事框架奠定了基础;3其历史的性质是实践论的或语境论的,旨在阐发不同地理学知识形态的意义;4表现为对称性原则的叙事纲领,大大扩展了地理学史研究的视野,为理解作为地理学与自然并社会统一的实践统一体提供了可能。科学地理学史和知识地理学史当前表现为一种批评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制造更多的二元论对立,相反,整体的方向应当是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相互对话。(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孙俊,潘玉君,汤茂林,杜莹[9](2014)在《中国地理学史编史方法论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着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着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孙俊,潘玉君,汤茂林[10](2014)在《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理路分析——兼论中国地理学传统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历程的考察表明其具有一定阶段性——从科学史研究到思想史研究:①20世纪40-80年代主要是科学史研究,建构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经历了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学科体系和彻底重构学科体系叁个阶段;②80年代后的思想史研究阶段是对科学史研究的深化,一方面建构了地理学科学方面的思想体系和"元问题"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给予了重新建构和评估。由此同时尝试回答中国地理学传统的流变,大致历程是:①公元前具有关注人文世界和注重考察、研究自然的传统;②公元前后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以关注人文世界为主,考察和研究自然的传统有所弱化;③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地理学传统与欧美地理学传统有深厚渊源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古代有地理学,其传统与欧美地理学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差别。(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地理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将地理学史融入地理教育之中,对地理素养的提升以及地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地理课程重要载体的地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对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主要叙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相关概念,阐释了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运用内容比较模型,从四个方面对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演化趋势。第四章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研究,了解教师对地理学史内容的认识和利用情况,获得教师对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学史部分的看法及意见。第五章综合演化趋势和教师意见,为未来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提供相应的建议。第六章总结论述,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研究反思。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时期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在内容的数量、呈现、表现形式以及所处位置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在数量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变化不明显但文字与图表的比例结构趋向合理,分布广泛所有栏目均有涉及,总体的演变趋势朝着更符合学生认知学习需要的方向发展。受制于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内容呈现过于碎片化,教师对地理学史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足,其中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深入发掘。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应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地理学史内容,更细致的描述经典科学人物。关注地理学史的呈现形式,开设地理学史的专题栏目,适当添加有局限性的地理学史内容。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地理学史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地理学史内容,开发相应的地理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重溯地理发现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曾强.地理学史在地理教学中的教育现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

[2].刘刚.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学史内容的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

[3].隋文丽,王彬,司徒尚纪.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近代地理学史观探析[J].岭南文史.2017

[4].宋邦民,贺志康,郑友强.浅谈地理学史在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渗透[J].地理教育.2016

[5].李冬昕.地理学即地理学史——读赫特纳《地理学》有感[J].地理教学.2016

[6].张家辉,袁孝亭.基于地理素养培育的地理学史教育:价值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7].司徒尚纪.侯仁之先生在中国地理学史上的成就和贡献[C].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8].孙俊,潘玉君,武友德,赫维人.地理学史研究范式——科学地理学史与知识地理学史[J].地理学报.2014

[9].孙俊,潘玉君,汤茂林,杜莹.中国地理学史编史方法论考察[J].地理研究.2014

[10].孙俊,潘玉君,汤茂林.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理路分析——兼论中国地理学传统的流变[J].地理研究.2014

标签:;  ;  ;  

地理学史论文-曾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