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攀枝花钛铁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孔二氧化钛,氧化,还原,盐酸
攀枝花钛铁矿论文文献综述
张溅波[1](2019)在《攀枝花钛铁矿制备大孔TiO_2材料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径在50 nm以上的大孔TiO_2是一种重要的TiO_2材料。提出并初步研究了一种用攀枝花钛铁矿为原料,通过预热处理和盐酸浸出两步法来制备微米和亚微米级大孔TiO_2(金红石)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氧化(600~750℃)—盐酸常压浸出和中低温氧化(如800℃)—低温弱还原(如600℃)—盐酸常压浸出两条路线都可以用攀枝花钛铁矿为原料制备微米和亚微米级大孔TiO_2材料,并且材料晶体和孔洞尺寸都可以通过调节氧化焙烧的温度和时间来实现。氧化温度越高,焙烧时间越长,得到的TiO_2晶体和孔径就越大。但是该工艺制备的TiO_2材料通常会含有Si和Fe等氧化物杂质,中低温氧化—低温弱还原—盐酸常压浸出得到的大孔TiO_2杂质含量更低。(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5期)
谢琪春,王洪彬[2](2017)在《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研发的"原矿分级+强磁+重选+强磁+浮选"工艺建成了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针对示范线产量不达设计指标、单位钛精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从物料性质、设备及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在示范线流程中改善弱磁除铁效果、增大二段强磁冲程、加强浮钛原矿脱泥等优化措施,为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达产达效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苟海鹏[3](2017)在《攀枝花钛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碳化钛、碳氮化钛生成机理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攀枝花地区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其中钛储量约占我国钛资源的90%,每年通过选矿过程得到的攀枝花钛铁矿精矿约有30万吨。随着高品质金红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利用钛铁矿制备富钛料作为一种替代金红石的原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碳化钛和碳氮化钛属于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耐磨材料、切削工具、锂离子电池阳极等。结合资源储量、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利用攀枝花钛铁矿生产碳化钛、碳氮化钛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国内外对于利用钛铁矿碳热还原制备碳化钛和碳氮化钛已有大量研究,但对碳热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动力学分析以及反应机理还存在很大争议。此外,相较于国外或者国内其他产地的钛铁矿资源,攀枝花钛铁矿富含大量的Mg、Si、Al、Ca和Mn等杂质元素,还原产物中杂质物相的组成、形貌和分布尚不清楚,如何除去这些杂质物相从而提高还原产物纯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气体分析仪和真空控制系统等对攀枝花钛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碳化钛、碳氮化钛生成机理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了不同碳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预氧化处理对生成碳化钛和碳氮化钛过程中物相转变、动力学、反应机理和杂质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真空碳热还原钛铁矿的反应机理;真空碳热还原钛铁矿制备Fe-TiC复合粉体和Fe-TiC复合陶瓷。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氩气气氛下,当反应温度为1200~1500℃时,钛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为:FeTO_3→Fe+Ti_3O_5→Ti_2O_3→TiC_(1-x)O_x→TiC,其中还原产物TiC_(1-x)O_x的最低生成温度为1300℃。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产物中的Fe相会形成连续相,包裹住碳化钛颗粒和杂质物相(主要由MgO、MgAl_2O_4和Mg_2SiO_4组成)。在氮气气氛下,当反应温度为1200~1500℃时,钛铁矿还原氮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为:FeTiO_3→Fe+Ti_3O_5 → TiC_(1-x)O_x → TiC_(1-x)N_x,其中TiC_(1-x)O_x和TiC1-xNx的最低生成温度均为1300℃,还原产物中并未发现Ti_2O_3相。在空气气氛下,经过800℃预氧化处理后,钛铁矿转变为Fe_2O_3、TiO_2和Fe_2Ti_3O_9;经过1000℃预氧化处理后,钛铁矿转变为Fe_2O_3、TiO_2和Fe_2TiO_5。虽然预氧化处理并不会改变后续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但钛铁矿与氧气反应破坏了钛铁矿原有的致密结构,增加了其比表面积,降低了碳热还原反应活化能,还原产物TiC_(1-x)O_x物相的最低生成温度由1300℃降低为1200℃。2)在钛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提出了固液反应机理。当反应温度高于1300℃时,钛铁矿在还原初期被快速还原成Fe和TiO_2,固态碳颗粒溶于还原产物Fe中形成液相。由于Fe-C液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液滴之间会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连续液相包裹住未被还原的低价钛氧化物,形成的液相层会将固态碳颗粒和低价钛氧化物隔绝开,铁液成为固态碳颗粒扩散到未反应核表面的主要传输通道。尽管Fe相中碳的溶解量并不高,但是有大量的活性炭在液相层外侧,随着液相中的碳参与还原反应,外侧的固态碳颗粒会源源不断地溶解进液相中,最终将低价钛氧化物还原为TiC颗粒。3)在真空碳热还原钛铁矿过程中,钛铁矿中的杂质元素Mg、Ca和Mn可以以气态形式从还原产物中分离除去。提高反应温度或真空度,碳热还原产物中的杂质元素Mg、Ca和Mn的含量明显降低。在真空条件下,当反应温度高于1400C时,还原产物中杂质物相MgO、MgAl_2O_4和Mg_2SiO_4消失。真空碳热还原后,还原产物中的杂质元素Si和A1溶于Fe相中。4)真空烧结Fe-TiC复合粉体制备复合陶瓷的过程中,由于烧结真空度高于还原真空度,部分Fe以气态形式挥发,陶瓷基体Fe相中Fe的含量降低。同时,Fe相中的Al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生成Al_4C_3,TiC相中的部分Ti元素溶于Fe相中,导致Fe相中A1元素含量降低而Ti元素含量升高。在10Pa条件下,当活性炭与钛铁矿质量比为0.391、反应温度为1500℃、反应时间为4h时,得到Fe-TiC复合粉体中杂质含量较少。酸浸Fe-TiC复合粉体后,得到了颗粒大小约为4μm、形貌为立方体的TiC粉末,其中Si、Fe、Al、Ca和 Mg 的含量分别为 4.53wt%、0.15wt%、0.12wt%、0.089wt%和 0.0088wt%。在0.002Pa条件下,利用该复合粉体在1400℃烧结6h制得的复合陶瓷性能最好,其密度为5.3 g·cm-3、抗弯强度为508.82MPa、维氏硬度为949.9HV。抗弯强度测试中,裂痕穿过TiC晶体并未出现在TiC相与Fe相的界面。(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彭坤,袁绍军,王小梅,杜均,杜长山[4](2016)在《攀枝花钛铁矿磨浸耦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攀西地区钛资源为基础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每吨钛白粉要排出6~8 t浓度为20%的废稀硫酸,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稀硫酸酸解工艺,可以有效回用废酸,避免废酸排放,降低生产酸耗。设计了1套稀硫酸酸解装置,采用磨浸结合的机械活化-稀酸酸解反应耦合工艺,在反应器转速70 r/min、球料比10∶1、酸矿比1.5∶1、硫酸浓度60%以及温度70℃优化工艺条件下,钛铁矿中钛浸出率达到80%。试验所得到的钛液浓度为130 g/L、F值为3左右,钛液稳定性≥350 m L,所得钛液符合硫酸法生产的合格钛液要求。磨浸耦合反应工艺,采用磨球机械活化钛铁矿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钛铁矿的反应速率,增强反应过程中液固传质,有效改善稀酸介质中钛铁矿的反应活性。新的稀酸酸解工艺,不仅节约酸耗、全部回用废酸,还有效减轻酸解过程酸雾排放污染,是解决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环保问题的一条新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6年03期)
官长平[5](2016)在《新型捕收剂YS-1对攀枝花某钛铁矿的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攀枝花钛铁矿粒度较细,且矿样中含有少量硫化矿的特点,对矿样采用预先脱硫,选钛作业采用自主研发的YS-1药剂作钛捕收剂,进行了一系列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YS-1药剂对该矿样的浮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验室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含产率40.54%、Ti O2品位为47.17%、回收率为85.83%的钛精矿,工业试验进一步验证了YS-1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01期)
肖良初,王勇[6](2016)在《攀枝花白马低品位钛铁矿选别难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白马铁矿工艺矿物特点及其对选矿作业的影响,分析了白马低品位钛铁矿选别的难点。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低品位钛铁矿选别的难点在于原矿钛铁矿含量低,与钛铁矿工艺物理性质相似的橄榄石含量高,白马低品位钛铁矿回收利用必须采用多种选矿方法相结合的联合选矿工艺流程进行回收。(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6年03期)
李玥,何政伟,刘严松,刘建伟,王梦潇[7](2015)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中钛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南段,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认为钛磁铁矿在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含矿母岩有着密切关系,其成矿过程与成岩过程紧密相关(刘英俊,1979)。攀枝花含矿母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浅色-深色磁铁矿辉长岩和块状钛铁氧化物矿石,本次研究通过野外观察,显微镜下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分析测试,对作为重要金属氧化物之一的钛铁矿在组构和成分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叶群杰[8](2015)在《攀枝花钛铁矿浮选精矿脱药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钛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的45%,但贫矿多、富矿少,平均品位偏低。钛铁矿的选矿技术在几十年间不断进步,目前钛铁矿的选别多用重-磁-浮联合流程,浮选法是其中的重要工艺。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的特点,采用浮选工艺回收微细粒钛铁矿显得日益重要。目前,钛铁矿的浮选捕收剂主要为脂肪酸和螯合物类有机药剂。其中脂肪酸类捕收剂应用广泛且用量较大,一般为1000-4000g/t,因此,钛铁矿浮选精矿中常常吸附有大量捕收剂。我国攀枝花西部地区钛储量占全国的90.6%,在我国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攀枝花钛选厂所用浮选捕收剂M2用量较大,达3600-4000g/t。M2在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牢固导致钛精矿中残留了大量药剂,在后续钛精矿的高温干燥过程中,残留药剂的燃烧及挥发造成生产过程及周边环境的恶化。鉴于此,在非高温条件下,对钛精矿浮选精矿进行脱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攀枝花钦选厂钛精矿浮选精矿,在分析精矿性质、药剂性质等的基础上,采用红外光谱、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钛精矿脱药的工艺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M2中主要成分油酸钠制定了分析方法,对钛铁矿浮选精矿进行了脱药条件及脱药工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一次集中脱药和两段脱药两种工艺方案。一次集中脱药工艺采用两种药剂组合,即氢氧化钠(2000g/t)和硫酸铝(4000g/t)(或硫酸铁 4000g/t),TY-1(2000g/t)和硫酸铝(5000g/t)时,钛精矿脱药率为40.23%-44.29%;采用两段脱药工艺时,第一段采用氢氧化钠(2000g/t)和硫酸铁(2000g/t)组合脱药,第二段采用适量TY-1(2000g/t)和硫酸铝(3000g/t)组合脱药,钛精矿的脱药率为69.45%-71.24%。此外,对钛精矿的脱药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得到了 M2与钛铁矿的作用机理和钦精矿的脱药机理。本研究对攀枝花选钛厂的钛精矿脱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大量以脂肪酸类为捕收剂的氧化矿精矿的脱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10-01)
张溅波,赵青娥,缪辉俊[9](2014)在《攀枝花钛铁矿氧化脱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焙烧能够有效脱除钛铁矿中的有害元素S。对攀枝花钛铁矿中S元素的存在形式、氧化脱硫的工艺条件和脱硫机理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钛铁矿中大部分S以FeS形式存在,少量S固溶在FeTiO3和硅酸盐相中。在氧化焙烧过程中,钛铁矿中的FeS首先被脱除,然后才是固溶S被脱除。当氧化温度在650~750℃时,氧化焙烧仅发生FeS的脱除,脱硫反应速率快,钛铁矿脱硫率最高为85%~87%。固溶S的脱除需要更高的焙烧温度,且反应速率相对较慢。当氧化温度升至950~1 050℃时,钛铁矿经过60 min焙烧,即可脱除大部分FeS和固溶S,脱硫率达到96%~98%。(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4年06期)
王洪彬[10](2014)在《高效回收攀枝花白马矿区选铁尾矿中钛铁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攀枝花白马选铁尾矿特性,借鉴攀枝花密地选钛厂扩能成功经验,研究采用"强磁-重选-强磁-浮选"原则工艺流程高效、经济回收其中的钛铁矿。并从项目设计和生产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单位钛精矿生产成本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攀枝花钛铁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主研发的"原矿分级+强磁+重选+强磁+浮选"工艺建成了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针对示范线产量不达设计指标、单位钛精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从物料性质、设备及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在示范线流程中改善弱磁除铁效果、增大二段强磁冲程、加强浮钛原矿脱泥等优化措施,为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达产达效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攀枝花钛铁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溅波.攀枝花钛铁矿制备大孔TiO_2材料初步研究[J].钢铁钒钛.2019
[2].谢琪春,王洪彬.攀枝花白马矿区低品位钛铁矿回收示范线问题及对策分析[J].矿冶工程.2017
[3].苟海鹏.攀枝花钛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碳化钛、碳氮化钛生成机理及其复合材料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
[4].彭坤,袁绍军,王小梅,杜均,杜长山.攀枝花钛铁矿磨浸耦合试验[J].钢铁钒钛.2016
[5].官长平.新型捕收剂YS-1对攀枝花某钛铁矿的浮选试验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16
[6].肖良初,王勇.攀枝花白马低品位钛铁矿选别难点分析[J].现代矿业.2016
[7].李玥,何政伟,刘严松,刘建伟,王梦潇.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中钛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矿物学报.2015
[8].叶群杰.攀枝花钛铁矿浮选精矿脱药工艺及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9].张溅波,赵青娥,缪辉俊.攀枝花钛铁矿氧化脱硫机理研究[J].钢铁钒钛.2014
[10].王洪彬.高效回收攀枝花白马矿区选铁尾矿中钛铁矿技术研究[J].矿冶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