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福利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育儿假,家庭福利
家庭福利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家庭福利政策居榜首》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媒6月13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项对41个国家家庭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瑞典的家庭福利政策高居榜首,挪威、冰岛、爱沙尼亚、葡萄牙和德国紧随其后,瑞士、希腊、塞浦路斯、英国和爱尔兰为倒数前五。该调查采用了2016年的数据,包括享受全薪休假的时间以及父亲育儿假所占的比例等。据悉,在瑞典,新生儿出生后,父母有35周的全薪育儿假,其中11周分配给父亲。大约一半的3岁以下儿童能入托,3~6岁儿童的入托比例为约97%。(本文来源于《法律与生活》期刊2019年13期)
刘娜[2](2018)在《积极推进家庭福利政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其健康运转关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近年来,我国家庭面临着小型化、核心化、高龄化、少子化、离散化等一系列转变与挑战,诸多内外部压力与冲突对家庭功能提出了挑战,家庭在经济支持、抚育照料、情感抚慰等方面的履职能力有所下降,不利于家庭及其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8-09-28)
许敏[3](2018)在《家庭变迁与地方性家庭福利政策模式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家庭变迁内嵌于社会转型。在复杂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家庭面临着生育功能弱化、养老压力增大、稳定性下降、亲属互动关系减弱等诸多挑战。为了保障家庭发展,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家庭有关的婚姻政策、生育政策、养育政策、养老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及家庭文明建设政策。但目前的地方家庭福利政策较为零散,且以补充性政策为主,弱化了保障家庭发展的效果。地方政府要以"支持和引导家庭发展"为目标,通过设立专司家庭事务的政府管理机构、启动家庭福利政策法案的立法计划、推行以家庭整体为政策对象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为政策导向、开展家庭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等措施,实现地方性家庭福利政策模式的转变。(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高春兰,金美英[4](2017)在《韩国家庭福利政策的范式转换:健康家庭基本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家庭基本法》的制定为韩国家庭福利政策的未来走向奠定了基础。这部法律使韩国家庭福利政策对象从家庭成员向家庭整体转移,从问题中心向预防中心转换,表现出家庭福利政策方向的转变。但这部法律从提出立法案开始就遭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批判,围绕健康家庭的内涵、国家政策对家庭的介入、服务输送体系等展开了激烈争论,表现出不同利益集团对家庭环境变化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策略。(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柳玉臻[5](2017)在《加拿大家庭福利政策历史变迁及其发展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比较完善的家庭福利政策,其变迁大体可以划分为前福利国家时期、全国性社会保障建立时期、危机时期和当代的重建。每个阶段福利政策的变革都与特定的福利理念、经济背景、政治导向及社会和人口状况联系在一起。围绕家庭福利政策的发展,四个主要的争论问题是社会福利应该给谁、给什么、如何提供、如何筹资。在当代,加拿大的家庭福利政策表现出从全民性向选择性、从现金津贴向家庭服务、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从成本分担到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转变反映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对加拿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王子彧[6](2017)在《北欧家庭福利政策与服务体系:经验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北欧慷慨的家庭福利体系引起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启发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家庭政策设计。本文梳理了北欧家庭政策模式的发展、家庭政策的演变过程,提炼了其政策体系的四项基本原则,描述了影响最为久远的婚·姻政策、现金转移支付中的儿童补贴、工作福利中的双亲假以及公立儿童照料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家庭福利的基本经验。面对全球化、经济危机等新挑战,笔者坚信北欧模式在性别平等、儿童权益最大化以及兼顾劳动力市场等目标上仍将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刘冬梅,戴蓓蕊[7](2017)在《德国社会法中的家庭福利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在德国社会法中扮演着复杂的多重角色。自19世纪末起国家以社会法介入家庭这一私人生活领域,影响了家庭形式的变迁,加深了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政策的任务也在持续进行调整。德国当前家庭福利政策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和开展老年护理,本文即围绕德国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措施展开介绍与讨论。由于德国家庭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重迭与冲突,对德国家庭政策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估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来源于《德国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柯洋华[8](2017)在《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的历史、原则和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家庭福利政策,主要表现为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和福利服务等方式提供的、对家庭有重要影响的政策。通过回顾美国家庭福利政策建制、走向扩展、趋向保守和全面改革但逐渐放缓的发展历程,列举当前美国家庭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美国家庭经历着持续的变化,而公共政策在形塑、支持和影响家庭方面扮演着重要且充满争议的角色。最后,本文总结了这些含蓄型家庭政策的原则、特点和其中可供中国政策决策者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刘中一[9](2017)在《家庭福利政策与性别政策联系更加密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庞大的公共支出压力,家庭福利政策也更倾向于采用非直接的经济支持手段,如灵活的家庭假期。事后的补救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家庭的健康发展,而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止家庭问题的发生。家庭福利政策开始转向预防与家庭的能力建设为主,而不是解决问题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7-01-25)
周文[10](2016)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亟须纳入家庭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在北京市妇联和北京市社科联联合主办的“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论坛”上,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就家庭福利政策体系建设采访了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中一。:家庭福利政策具体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刘中一:家庭是人们赖(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6-12-30)
家庭福利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其健康运转关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近年来,我国家庭面临着小型化、核心化、高龄化、少子化、离散化等一系列转变与挑战,诸多内外部压力与冲突对家庭功能提出了挑战,家庭在经济支持、抚育照料、情感抚慰等方面的履职能力有所下降,不利于家庭及其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福利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家庭福利政策居榜首[J].法律与生活.2019
[2].刘娜.积极推进家庭福利政策建设[N].中国人口报.2018
[3].许敏.家庭变迁与地方性家庭福利政策模式的转变[J].重庆社会科学.2018
[4].高春兰,金美英.韩国家庭福利政策的范式转换:健康家庭基本法[J].社会政策研究.2017
[5].柳玉臻.加拿大家庭福利政策历史变迁及其发展逻辑[J].社会政策研究.2017
[6].王子彧.北欧家庭福利政策与服务体系:经验与发展[J].社会政策研究.2017
[7].刘冬梅,戴蓓蕊.德国社会法中的家庭福利政策[J].德国研究.2017
[8].柯洋华.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的历史、原则和经验[J].社会政策研究.2017
[9].刘中一.家庭福利政策与性别政策联系更加密切[N].中国妇女报.2017
[10].周文.个人所得税征收亟须纳入家庭视角[N].中国妇女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