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歌,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1](2019)在《从英汉对比研究角度赏析中国古诗歌《天净沙·秋思》的四个英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涌现过很多诗词名家,产出过很多优秀精良的着作,很多作品在历史的变迁中遗失,而有些保存良好,被后代人世世传颂。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文学作品受到国外的欣赏,但对于异国读者而言,阅读和理解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似乎困难了些。这时,译者们对中国古诗歌的翻译就很重要了。此文以中国古诗歌《天净沙·秋思》为例,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赏析四个不同的英译本的语言特色。(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阮敬喆[2](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现代诗歌与语言思维:批判及历史研究》(第叁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诗歌与语言思维:批判及历史研究》是杰拉德·伯恩斯的重要专着,旨在探讨现代诗歌的语言思维。本研究报告基于对该书第叁章的翻译实践撰写而成,该章主要讨论了形式主义语言观。本研究报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根据具体翻译实例,探讨了文学评论性文本的翻译问题。在词汇层面,认为对某些具体词汇的翻译应基于上下文语境做出必要且灵活的改变,以传达信息、完成论证。该部分主要围绕转换法和延伸法进行举例说明。在句法层面,以保留原文论证逻辑、且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为前提,借助逆译法和结构重组法等对句子进行逻辑梳理,以实现逻辑上的功能对等。在文体风格层面上,对于原作者引自不同作品的文段,主张译文体现被引作品的风格,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本研究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法、句法和文体风格叁个方面进行的翻译反思,可以证明在学术着作的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其具体翻译方法对同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丁后银[3](2019)在《英汉双语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模仿性翻译是双语作诗的基础,双语作诗是模仿性翻译的结果。通过模仿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英文诗《尘雪》的句法,作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英语诗《清明节悼父》;基于同样的体验,通过模仿中国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韵律,作者写出了中文诗《清明节悼父》。从句法、韵律、语篇角度,文章对中英文《尘雪》和《清明节悼父》进行了比较;根据法国的语言学家、翻译家艾蒂安·多雷的翻译五项基本原则理论,作者对中英文诗《清明节悼父》内容一一对应地做了解析、说明。尝试结果说明,在做好模仿翻译基础上,"以诗译诗"或"双语作诗"值得尝试。(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4期)
袁玉娅[4](2019)在《英汉诗歌语言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西诗歌比较的角度对中西诗歌语言的相似性进行研究,通过中西诗歌的不同之处中发现相似之处,并对相似的语言描述进行梳理,并对此类诗歌进行分析,从而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中西诗歌。(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8期)
陈文慧,鲁琳颖,心语[5](2018)在《抗译性与交流性:英汉诗歌文本的维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古诗英译的文本可以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民族审美、跨文化交流和译者主体性等五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文本比较的方式,以目标读者接受作为评价译文质量的一个侧面,展开对诗歌语言文本的跨文化翻译研究。汉语古诗英译需要在传达原诗形式和意义基础上,最佳地实现诗学功能的语言结构,尽可能地表达文本深层文化、诗意和意境的对等。因此,诗歌文本与其他文学文本相比具有更多的翻译不确定性和可交流性。(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孙晓艳[6](2018)在《英汉诗歌中花意象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评《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一直是自古希腊以来在修辞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多数人把隐喻视为非凡的语言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而不只是普通的语言现象,是当今文学界最为重要的语言修辞方式之一。隐喻修辞在结构组成上是将词语的表达方式以此代彼或以此喻彼。后来,随着各种认知学科的兴起,神经学科、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科领域的拓展,将隐喻修辞手段提升至表达人们思想认知与语言思维方面的活动表征。追溯隐喻研究历史可以到18世纪,不过,我国正式开始挖掘隐喻的认知(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王雪[7](2018)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关于爱的概念隐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是情感概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抽象性。而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外部世界及内心情感。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研究英语及汉语诗歌中有关"爱情"的情感描述,分别从中国古典诗歌及英国古典诗歌中选取部分诗歌,运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对其中关于爱情隐喻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解析中发现英汉诗歌中存在对"爱情"这种情感概念认知方式的共性和各自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8年08期)
奚晓丹,李明明[8](2017)在《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诗歌小句的视角,通过运用主述位理论来试图对英汉诗歌的翻译结果影响进行分析,解读诗歌元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移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该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9期)
俞莺,毛智慧[9](2017)在《英汉诗歌音韵对比——以《雨霖铃》及许渊冲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音韵学理论,从语言音韵角度,聚焦考查柳永《雨霖铃》及其与许渊冲英译本音韵的共性及个性。研究发现:第一,音节结构上《雨霖铃》及英译本韵腹和韵核使用中英相近的发音字母以保持最大程度的音韵相似性,运用响音性原理感性认知诗歌情感表达;第二,《雨霖铃》的韵脚及其许渊冲英译本的韵尾在音韵上符合各自的音韵规则,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第叁,柳永《雨霖铃》及其许渊冲英译本音韵节奏具有共性。(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34期)
许尔琪[10](2017)在《象似性视角下诗歌英汉翻译中主位标记性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述位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最先提出,并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语篇分析手段。主位作为小句信息的起点成分,被进一步划分为“标记性主位”与“无标记性主位”。普遍认为标记性主位作为有意选择结果,比其他主位蕴含更多意义。主位“标记值”主要来源于其位于小句句首的特殊主题位置,体现了标记性主位对于常规的偏离,形式上也更为复杂。在翻译中有效传递和实现主位标记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标记性概念本身具有强烈的认知色彩,本文将从象似性原则的视角对标记性主位及其翻译的进行研究。象似性原则秉持的语言符号与人类认知的自然关联,或可回答翻译界长期以来关于“形式”与“内容”孰先孰后的问题,也可启发思考翻译“对等”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本文的理论框架是基于标记性主位的特殊语序与人类认知之间的诸多象似关系建立的。在这个框架下,标记性主位的标记性值指的是其描述功能、连贯功能和文体功能。由于标记值的实现有赖于词序选择,在翻译中就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对于句首成分的典型选择。在选择句首成分时,英语是典型的主语突出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主题突出型语言,这是两种语言的类型学区别。句首成分选择的巨大分歧,给在翻译中必须兼顾意义与形式的译者以极大挑战,本文也将其纳入考量。本论文是基于语料库驱动并完成的。本文的语料来源于一篇英语诗歌的95篇汉译作品,分别由95名英语专业学生(本科二年级)完成。原文是一首英文短诗,诗行句首有着明显的标记性主位特征。本论文将描述并分析在目标语文本中标记性主位的“额外意义”—也即标记值—是如何被传达并实现的。对翻译文本的评估是基于研究标记性主位的象似性视角作为研究框架。本文对语料库进行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发现目标语文本中主要有七种方式实现主位的标记性。七种实现主位标记性的方式的出现频率和分布确实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类型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主述位理论的掌握及他们的双语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进一步探讨中英文双语的类型特征,并期待对翻译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英汉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诗歌与语言思维:批判及历史研究》是杰拉德·伯恩斯的重要专着,旨在探讨现代诗歌的语言思维。本研究报告基于对该书第叁章的翻译实践撰写而成,该章主要讨论了形式主义语言观。本研究报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根据具体翻译实例,探讨了文学评论性文本的翻译问题。在词汇层面,认为对某些具体词汇的翻译应基于上下文语境做出必要且灵活的改变,以传达信息、完成论证。该部分主要围绕转换法和延伸法进行举例说明。在句法层面,以保留原文论证逻辑、且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为前提,借助逆译法和结构重组法等对句子进行逻辑梳理,以实现逻辑上的功能对等。在文体风格层面上,对于原作者引自不同作品的文段,主张译文体现被引作品的风格,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本研究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法、句法和文体风格叁个方面进行的翻译反思,可以证明在学术着作的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其具体翻译方法对同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从英汉对比研究角度赏析中国古诗歌《天净沙·秋思》的四个英译本[J].北方文学.2019
[2].阮敬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现代诗歌与语言思维:批判及历史研究》(第叁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长春师范大学.2019
[3].丁后银.英汉双语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J].英语广场.2019
[4].袁玉娅.英汉诗歌语言相似性研究[J].山西青年.2019
[5].陈文慧,鲁琳颖,心语.抗译性与交流性:英汉诗歌文本的维度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8
[6].孙晓艳.英汉诗歌中花意象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评《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
[7].王雪.英汉古典诗歌中关于爱的概念隐喻探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
[8].奚晓丹,李明明.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J].长江丛刊.2017
[9].俞莺,毛智慧.英汉诗歌音韵对比——以《雨霖铃》及许渊冲英译本为例[J].考试周刊.2017
[10].许尔琪.象似性视角下诗歌英汉翻译中主位标记性的实现[D].厦门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