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穗金粟兰论文-林凤祥,罗永明,李宏焘,张丽,张珊珊

多穗金粟兰论文-林凤祥,罗永明,李宏焘,张丽,张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穗金粟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穗金粟兰,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草珊瑚内酯B

多穗金粟兰论文文献综述

林凤祥,罗永明,李宏焘,张丽,张珊珊[1](2016)在《多穗金粟兰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类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根部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穗金粟兰的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鉴定其结构为环银线草醇A-9-O-β-葡萄糖苷(1)、环银线草醇A(2)、银线草醇B(3)、银线草醇C(4)、银线草醇D(5)、银线草醇F(6)、银线草醇G(7)、多穗金粟兰醇B(8)、草珊瑚内酯B(9)、sarglabolide I(10)、8-O-methyltianmushanol(11)、henriol B(12)。结论化合物1、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18期)

林凤祥,李宏焘,张丽,张珊珊,张琪[2](2016)在《多穗金粟兰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多穗金粟兰根的氯仿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ederone epoxide(1),chlomultin C(2),curcolonol(3),sarcaglaboside A(4),zedoarofuran(5),(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10),4,7(11)-trieno-12,8-lactone(6),chloranoside A(7),没药素A(8),(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9),党参内酯(10),粗叶木内酯A(11),12,15-epoxy-5αH,9βH-labda-8(17),13-dien-19-oicacid(12),12R,15-dihydroxylabda-8(17),13E-dien-19-oic acid(13),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反式-N-p-香豆酰酪胺(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2'-羟基-4,4',6'-叁甲氧基查耳酮(17),岩白菜素(18)和enedione(19)。化合物1,2,4,7~10和12~19为首次从多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9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王安然[3](2014)在《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生活在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细胞内或细胞间隙中,对宿主不表现明显病害的一类真菌。研究发现,内生真菌能够产生多种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以及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金粟兰属(Chloranthus swarts)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增强免疫等活性。全球共有1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其中我国约有13种5变种,且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到目前为止,有关金粟兰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还尚不深入,而且在国内外均未见到有关金粟兰属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任何报道。基于此,本文以金粟兰属(Chloranthus swarts)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为研究对象,从其根、茎、叶3部分组织中共分离获得65株内生真菌,并对所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和抑菌活性筛选,优选出两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菌株CL39和CL61,且进一步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多穗金栗兰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采用组织分离法和3种分离培养基,从多穗金粟兰的根、茎、叶3部分组织中共分离纯化得到65株内生真菌。从分布来看,不同部位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不同,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有29株,占总数的45%;叶和根次之,分别有27和9株,占总数的42%和14%。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65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个亚门、3个纲、6个目、6个科、10个属,分别为镰孢霉属(Fusariums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粘帚霉属(Gliocladium sp.)、暗双孢属(Cordana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盘色多隔霉属(Coryneum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拟隐孢壳属(Cryptosporiopsissp.)、拟盘多毛菌属(Pestalotiopsis sp.).其中,镰孢霉属(Fusarium s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盘色多隔霉属(Coryneum sp.)为优势种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15.4%、13.8%、13.8%。由此可知,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和种群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2.采用抑制菌丝生长率法测定了65株内生真菌发酵滤液对苹果炭疽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离体条件下,至少对一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在75%以上的活性菌株有43株,占总菌株数的66.2%;至少对3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达30%以上的有39株,约占总数的60%;对7种病原菌抑制作用均达到30%以上的有9株,约占总数的13.8%。其中菌株CL39、CL61的发酵液7种病原菌抑菌率均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3.根据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CL39菌株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CL61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真菌。根据之前对这两属真菌的研究可知,镰刀菌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均为活性菌株,其代谢产物多具有抗癌、杀菌等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4.对活性菌株CL39和CL61进行液体发酵,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等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H-NMR、13C-NMR、1H-1H COSY、DEPT、HMBC、HMQC等波谱技术,并与相关文献对比,鉴定了这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化合物CL391和CL392,环桉烯醇,(-)(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12R,15-dihydroxylabda-8(17),13E-dien-19-oic acid和β-ecdysterone.其中,化合物CL391和CL392是两个结构新颖的多羟基甾醇化合物。上述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潜在的天然药物资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20)

罗杠,马兴霞,尹小英[4](2013)在《多穗金粟兰粗提物提取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确定多穗金粟兰党参内酯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浸渍法、加热回流和渗漉法3种方法提取多穗金粟兰浸膏,以党参内酯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渗漉法提取率最高,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率次之,但含量几乎相等,浸渍法提取效率最差,用10倍量的95%的乙醇为溶剂,对100目的多穗金粟兰粉末以4mL min-1 kg-1流速进行渗漉,提取率在90%以上。结论:用渗漉法提取金粟兰结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刘霞,刘艳玲,牛晓峰,岐琳[5](2012)在《多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 Pei)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根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多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I)、环桉烯醇(II)、异秦皮啶(III)、瑞香苷(IV)、伞形花内酯(V)、棕榈酸(VI)、豆甾醇(VII)、β-谷甾醇(VIII)、β-胡萝卜苷(IX)。结论:化合物I~V、VII~IX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2年08期)

袁琴琴,李娜,李慧敏,康杰芳[6](2012)在《HPLC测定多穗金粟兰不同部位的异秦皮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多穗金粟兰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Phenomenex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低压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进样量:10μL。异秦皮啶含量在0.0024—0.360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秦皮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7%,RSD=0.98%(n=5)。该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穗金粟兰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2年04期)

李娜[7](2012)在《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提取物(CJ)和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 Pei)提取物(CM)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属于金粟兰科Chioranthaceae金粟兰属Chloranthus植物,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酰胺类、有机酸、甾体及甾体皂苷等类型化合物,多全草或根入药,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痛、毒蛇咬伤等病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银线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并未深入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而对CM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运用MTT法、显微观察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银线草提取物(CJ)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CM)的抗肿瘤作用,揭示这两种植物提取物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中药治疗肿瘤提供理论根据。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CJ和CM对叁种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抑制增殖作用。将CJ和CM分别作用于Caco-2、Lovo、MCF-7细胞72h后,用MTT法检测,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这叁种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随提取物剂量的增加均呈逐渐加强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和效应依赖关系。用直线回归方程统计结果,求出IC50值。根据求得的IC50值得出,这两种植物提取物均对Lovo细胞敏感,因此选择Lovo细胞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2.MTT法检测CJ和CM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梯度的CJ和CM分别作用Lovo细胞24、48、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显示同一时间增殖抑制率与浓度正相关,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即呈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3.CJ和CM作用Lovo细胞48h后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将CJ和CM干预Lovo细胞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ovo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状态变差,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贴壁能力下降,细胞之间的连接减少,细胞与细胞之间几乎不能连接成片而出现空隙,高浓度提取物作用后,细胞碎片增加、背景颗粒增多,出现较多细胞悬浮现象。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状态渐差,最大浓度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出现大量细胞的死亡和崩解,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空隙,培养液中漂浮着大量死亡的脱壁细胞。4.CJ和CM作用Lovo细胞48h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将CJ和CM干预Lovo细胞48h后,Hoechst33258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经药物处理后的细胞,部分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的核由于浓集着色深而呈亮兰色,聚集于核周边或裂解成碎片。5.CJ和CM分别作用Lovo细胞24h、48h后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经FCM检测、相关软件分析,加入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CJ作用24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10.97%、15.33%、18.77%;作用48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18.77%、21.20%、54.93%。加入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CM作用24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10.67%、12.9%、15.57%;作用48h后早期凋亡率分别10.43%、16.97%、47.10%。6.CJ和CM分别作用Lovo细胞48h后细胞周期时相中DNA含量测定。不同浓度CJ和CM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作用于Lovo细胞48h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明显改变,S期DNA含量增多,G2/M期DNA含量减少,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7.CJ和CM分别作用Lovo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J和CM处理Lovo细胞48h后,caspase-3,8,9酶原被活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初步说明这两种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时,可能通过细胞内和细胞外途径共同起作用而实现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李娜,康杰芳,袁琴琴,王喆之[8](2011)在《多穗金粟兰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的根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液泡化明显,细胞间隙较大,有散在石细胞分布;茎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少数几层束状纤维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片上、下表皮均无毛被,气孔器多为不规则型。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在根的皮层、茎的皮层及韧皮部细胞中。(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黎星[9](2011)在《银线草与多穗金粟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和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为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粟兰属(Chloranthuus)植物,为民间传统的常用草药,以根、根茎或全草入药,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毒蛇咬伤等症状。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据文献报道它们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但其抑菌的机制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比较和分析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确定其抑菌的有效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抑菌活性分析用甲醇分别提取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得到的甲醇提取物再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溶剂的萃取物。采用牛津杯法和96孔板法测定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各个萃取物的抑菌圈及其MIC与MBC。实验结果表明,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对8种革兰氏阳性菌、2种革兰氏阴性菌和3种酵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对细菌较敏感,特别是藤黄八迭球菌,而对酵母菌抑制作用不明显。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藤黄八迭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6.22±0.25 mm和15.11±0.28 mm, MIC值分别为0.98 mg/mL和1.56mg/mL, MBC值相同,均为6.25 mg/mLo2.以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为Y1和D1)为材料,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对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1)Y1和D1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影响的结果显示,Y1和D1均明显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处理后0-6h之间生长都很缓慢,之后出现短暂的快速生长,并且比对照组提前进入衰亡阶段。推断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的抑菌有效成分可能影响了大肠杆菌在对数生长期的生长。(2)Y1和D1对大肠杆菌细胞通透性影响的结果表明,Y1和D1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菌体壁膜间隙的AKP泄漏至胞外,检测到AKP开始呈缓慢增长趋势,3-5h之间,菌体泄漏出的AKP量显着增长,5h时达到最大值。(3)Y1和D1对大肠杆菌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影响的结果表明,Y1和D1影响并降低大肠杆菌体内SDH的活性,进而阻碍和减缓了大肠杆菌的呼吸氧化作用及能量代谢。其中,Y1和D1处理组的SDH活性分别为13.44±3.04U/mgprot和15.10±2.31 U/mgprot, Y1对SDH的干扰更大。(4) 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Y1和D1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其蛋白电泳谱带与对照组相比,变浅甚至消失,此实验结果表明Y1和D1干扰相关蛋白的合成与表达,且对小分子蛋白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5)环境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经Y1和D1处理后大肠杆菌,其细胞表面变得模糊不清,有塌陷且相互粘连。菌体内部细胞质固缩,变得不均匀,有的细胞内物质已完全解体,出现了空腔,这说明菌体细胞被破坏。本论文说明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菌体细胞的通透性、呼吸代谢、蛋白表达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推断其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菌体细胞壁而产生的。作为天然的抑菌物质,有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陈吉炎,赵祖兴,李聪,王雪芹,张路路[10](2010)在《多穗金粟兰的性状与显微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多穗金粟兰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多穗金粟兰根的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有分泌道散在,中柱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茎的横切面可见束间纤维群将维管束连接成环状;叶的横切面主脉部位略呈蝴蝶状,主脉的维管束外方有中柱鞘纤维群。结论:以上特征可为拟定多穗金粟兰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0年10期)

多穗金粟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金粟兰属植物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多穗金粟兰根的氯仿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ederone epoxide(1),chlomultin C(2),curcolonol(3),sarcaglaboside A(4),zedoarofuran(5),(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10),4,7(11)-trieno-12,8-lactone(6),chloranoside A(7),没药素A(8),(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9),党参内酯(10),粗叶木内酯A(11),12,15-epoxy-5αH,9βH-labda-8(17),13-dien-19-oicacid(12),12R,15-dihydroxylabda-8(17),13E-dien-19-oic acid(13),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反式-N-p-香豆酰酪胺(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2'-羟基-4,4',6'-叁甲氧基查耳酮(17),岩白菜素(18)和enedione(19)。化合物1,2,4,7~10和12~19为首次从多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9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穗金粟兰论文参考文献

[1].林凤祥,罗永明,李宏焘,张丽,张珊珊.多穗金粟兰乌药烷型倍半萜二聚体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6

[2].林凤祥,李宏焘,张丽,张珊珊,张琪.多穗金粟兰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

[3].王安然.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罗杠,马兴霞,尹小英.多穗金粟兰粗提物提取方法的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

[5].刘霞,刘艳玲,牛晓峰,岐琳.多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2

[6].袁琴琴,李娜,李慧敏,康杰芳.HPLC测定多穗金粟兰不同部位的异秦皮啶[J].光谱实验室.2012

[7].李娜.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李娜,康杰芳,袁琴琴,王喆之.多穗金粟兰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1

[9].李黎星.银线草与多穗金粟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陈吉炎,赵祖兴,李聪,王雪芹,张路路.多穗金粟兰的性状与显微鉴别[J].中药材.2010

标签:;  ;  ;  ;  

多穗金粟兰论文-林凤祥,罗永明,李宏焘,张丽,张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