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李利芳

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李利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碑刻,构件,讹变

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芳[1](2019)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构件“灬”的替代例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构件"灬"除了作为"火"的变体外,由于文字的讹变,往往还可以替代多种来源不同的其他构件或笔画,大致可以分为十大类。这种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是在人们趋简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字的理据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合理性,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此类文字现象。(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郭洪义,毛远明[2](2017)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假借字——以碑刻文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字假借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用字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全面衰落。该时期的假借字大多是承袭前代的假借用法,新产生的假借字其实很少。但此时期出现的一些文字现象,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假借,前人研究多把假借字与类化字、讹混字、同形字等相混淆。论文通过对碑刻文献中假借字的全面调查,清理假借字与异体字、类化字、讹混字等之间诸多复杂关系,科学揭示出该时期假借现象的特征和本质,并纠正前人误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罗小如[3](2016)在《魏晋南北朝碑刻若干疑难词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碑刻是一种较特殊的出土文献。魏晋南北朝碑刻语料丰富,词汇独具特色,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材料。汉语史研究以往较少利用这类语料,其语言学价值还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出来。通过对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的若干特殊词语进行考释,增补《汉语大词典》失收的碑刻词语及其已收录词语在释义、义项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罗小如[4](2016)在《魏晋南北朝碑刻词语释义四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碑刻语料丰富,词汇独具特色,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材料。运用排比文献、词语溯源,结合大型辞书等方法,对碑刻中"号慕"、"妙善"、"匡率"、"诣学"四词进行考释,并探讨了辞书释义及义项的疏误。(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颖[5](2015)在《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引《尚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尚书》为儒家重要典籍,其所记言行、典章、制度、思想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都有很多引《尚书》用例。碑刻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有其特殊性。传世文献多经后世改写,又在流传过程中多有讹误。而碑刻文献就是各时代遗留下来的直接材料,未经篡改,最真实、时间最明确,因此,碑刻引文是我们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料。我们可以从碑刻的引文当中考察《尚书》今古文在当时的流传及应用等情况。对于碑刻文献引经,学者们一直少有关注,清代学者仅对汉碑引经有过辑录与研究。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对碑刻文献引《诗经》加以研究,但引《尚书》研究还是空白。本论文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文献引《尚书》文字为研究对象,利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发的“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研究平台,对照传世《尚书》文本进行研究。在原有语料库的基础上,加入东汉时期碑刻,以使语料库与研究内容对应,并利用数据库检索功能,将此时段碑刻引《尚书》内容搜集整理,建成“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引《尚书》数据库”,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本论文分为四个部份: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明确材料来源,说明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本章还对研究现状介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分别为:相关《尚书》研究;传世文献引《尚书》研究;出土文献引《尚书》研究;相关碑刻文字研究。明确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以便于本论文的撰写。第二章:汉魏晋南北朝碑刻引《尚书》概况。本章统计了碑刻引《尚书》的各种数据,总结出碑文引《尚书》的不同类型。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到,引今文多于引古文,总体来说,今文影响较大。引文在各章之间分布极不均衡,某些篇章如《尧典》、《舜典》、《皋陶谟》都被大量引用,而其他篇章引用较少,也有多篇从未被引,可见《尚书》各篇影响不同,重要性不同。从引文形式分析来看,引用类型丰富,多变化,异文多,变体多。从引文在碑刻中的分布来看,某些纪念类碑刻、男性墓主碑文引《尚书》较多。从内容来看引文多为赞颂类文辞。第叁章: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引《尚书》今古文考。本章考证了碑刻引文141条,分析其用字与释义,全面参考前人着述,并参照《汉石经》、《说文解字》、《魏石经》等《尚书》用字,确定碑文引文用今古文情况。其中用今文《尚书》字的有45条,占32%。用古文《尚书》字的有34条,占24%。今古文用字相同的有48条,占34%。用今文家文意的有11条,用古文家文意的有5条。从碑刻引今古文的数量来看,退是用今文《尚书》稍多。从各时代引文的今古文分布来看,自古文《尚书》出现后,今文和古文一直在社会上并行,甚至互相影响。第四章: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用《尚书》典故研究。本章主要研究在碑刻文献中所用到的源自《尚书》的典故,其中有典故句、典故语、典故词叁种形式,而以典故词为主。通过碑刻文献用例分析,完善了《汉语典故人辞典》的释义,也补充了一些失收典故和典故变体。碑刻用《尚书》典故多有熟典,用典变体多,内容多为赞颂。(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31)

李建廷[6](2013)在《魏晋南北朝碑刻连绵词同词异形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分训的双音节单纯词。魏晋南北朝碑刻贮存了大量的连绵词,并且很多连绵词都具有多种形体,对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试图对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同词异形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呈现出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使用情况和规律。(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3年05期)

李利芳[7](2012)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构件“攵”的变体例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变体。以其中的构件"攵"为例,探讨它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何山[8](2011)在《魏晋南北朝碑刻隶楷书字形夹杂古文构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碑刻隶、楷书字形中夹杂有部分古文构件,形体上具有"杂篆"的特性,它们并非完全是受复古风气的影响,而是反映出汉魏以后古文字形及构件的使用状况、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面清理和细致剖析这类特殊构件,可为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及断代汉字研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有用参考。(本文来源于《华西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02期)

文丽[9](2011)在《《干禄字画》舆魏晋南北朝碑刻俗字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颜元孙所着的《干禄字书》是初唐时期一部重要的正字学着作,它对汉字的发展及规范产生过重要作用,影响甚大。《干禄字书》反映的是唐代的用字实际,但汉字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不能独立看待。由于时代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些字很多都保留在碑刻材料中,故将这些碑刻材料其与《干禄字书》进行对比研究,既可探讨汉字的继承与演变规律,又可归纳唐代的正字观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干禄字书》所收的337组正俗字上,将每一个字的不同俗体从魏晋南北朝碑刻拓片中截取下来,附例句与后,并考察其字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的使用状况,分析其继承与演变的特点。本文的主体是将这337组字按照其俗字形成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共分七大类:一、构件增减变化;二、笔划增减变化;叁、改变造字方式;四、类化;五、书体的影响;六、借用;七、仿佛性取约。分类后再通过与魏晋南北朝碑刻中的俗字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俗体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构字理据、研究其发展的趋势与规律,为异体字的研究提供依据,为俗字整理和汉字规范提供参考,为整理古籍、释读文献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4-20)

李建廷[10](2011)在《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祠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书写环境中,与词语原形同音同羲且可以互换使用的词。异形词是魏晋南北朝碑刻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碑刻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重要的文献材料,以数量巨大、保真性强、信息丰富而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碑刻材料来研究异形词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当时的异形词使用状况,揭示异形词的使用规律。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彂展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通过建立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数据库可以将异形词整体呈现在数据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计量研究和特徵描述。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一共有1576佃词语构成1759个异形词。这些异形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构成一个具有特定规律特徵的异形词群。在这一异形词群中,不同的异形词之间有系列性和非系列性之分。其中系列性是不同异形词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徵,而非系列性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祠汇书写形式的混乱性和复杂性。在异形词组内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异形词的词语占极少数,大部份词语都只有一个异形词。在一个词语的不同异形祠之间,其产生原因有时也是各不相同。在异形祠个体属性方面,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有单纯式异形词和合成式异形词之分。罩纯式异形词有连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和拟声词,而合成式异形词则有主谓式、动宾式和联合式等构成方式。在词性上,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祠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介词等。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是有其产生原因的。导致异形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由异体字产生的异形词、由通假字产生的异形词、由古今字产生的异形词、由语素羲相关产生的异形词、因错别字产生的异形词、因同音替换而产生的异形词和由多种原因共同产生的异形词。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社会状况所包含的主客观因素也是导致异形词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本输文《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研究》在汉语辞书编纂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可以补充词条、提前书证以及修正补充词语异形关保等等,方便辞书使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字假借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用字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全面衰落。该时期的假借字大多是承袭前代的假借用法,新产生的假借字其实很少。但此时期出现的一些文字现象,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假借,前人研究多把假借字与类化字、讹混字、同形字等相混淆。论文通过对碑刻文献中假借字的全面调查,清理假借字与异体字、类化字、讹混字等之间诸多复杂关系,科学揭示出该时期假借现象的特征和本质,并纠正前人误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芳.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构件“灬”的替代例释[J].昆明学院学报.2019

[2].郭洪义,毛远明.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假借字——以碑刻文字为例[J].中国文字研究.2017

[3].罗小如.魏晋南北朝碑刻若干疑难词语考释[J].龙岩学院学报.2016

[4].罗小如.魏晋南北朝碑刻词语释义四则[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

[5].李颖.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引《尚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李建廷.魏晋南北朝碑刻连绵词同词异形现象研究[J].兰州学刊.2013

[7].李利芳.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构件“攵”的变体例释[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8].何山.魏晋南北朝碑刻隶楷书字形夹杂古文构件研究[J].华西语文学刊.2011

[9].文丽.《干禄字画》舆魏晋南北朝碑刻俗字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0].李建廷.魏晋南北朝碑刻异形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魏晋南北朝碑刻论文-李利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