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论文文献综述
刘焱钗[1](2019)在《某院2012年-2018年低及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自2010年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以来,低出生体重儿(LBW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2500 g)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LBWI、VLBWI共计2291例患儿,根据NEC诊断标准将这些新生儿分为NEC组和非NEC组,收集两组患儿及其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之后按照相近胎龄和体重1∶1配对NEC组和非NEC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NEC组中低胎龄,低出生体重,RDS,肺炎,PDA,布洛芬治疗PDA比例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EC组产妇产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S(OR=4.32,95%CI:2.41~16.24),肺炎(OR=7.54,95%CI:3.74~24.41),PDA(OR=2.94,95%CI:1.87~6.23)是LBWI、VLBWI发生NE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肺炎,RDS,PDA,布洛芬治疗PDA,产妇产前使用抗生素治疗,这些因素对LBWI、VLBWI诱发NEC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加了LBWI、VLBWI发生NEC的风险,其中RDS,肺炎,PDA是发生NEC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陶晓玲,周秀华[2](2019)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儿例数一共为60例,分为2组进行比对,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00%),对照组发生率为7(23.0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能加速患儿的恢复,保证患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徐恩秀,沈清清,刘兆娥[3](2019)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X线征像及护理预后。方法分析山东省立医院确诊为NEC的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6例患儿均表现为胃肠道积气扩张,26例为部分肠管轻度扩张,肠壁间隙增厚;10例为肠管明显扩张,形态僵直固定,呈水管状改变;11例肠管弥漫性充气扩张,肠壁可见小囊状气泡影,呈串珠样排列;3例出现门静脉积气;6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分别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抗感染等护理。结论腹部X线摄影是诊断NEC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表现不典型,动态复查利于判断病情进展。(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杨琳,熊英[4](2019)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X线评分量表的评价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部X线评分量表(Duke Abdominal Assessment Scale,DAA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4例NEC患儿以临床转归分内科治愈组、手术/预后不良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来检验DAAS对判断NEC手术/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临床表现的DAAS评分来探讨其应用。结果内科治愈组DAAS评分均值为(5.23±2.83)分,手术/预后不良组为(7.27±2.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AS对判断NEC手术/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截断值为7分,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不同临床表现组的DAAS评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AAS对判断NEC手术/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DAAS能依据临床表现预估其临床转归,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练素斌,王丹莹[5](2019)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SNAP-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3±2.56)d,短于对照组的(25.21±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孙景虎[6](2019)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白细胞介素-6、10(IL-6、10)水平,并与CRP比较,评价IL-6、10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修正Bell-NEC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其中NEC I期10例,NEC II或III期20例,非NEC 30例。患儿一旦出现腹胀、喂养不耐受等可疑发生NEC时即采集静脉血标本,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10,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计算不同炎症指标诊断NE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并分析比较。结果 NEC I期早期IL-6、IL-10升高不明显,NEC II或III期早期时才有明显的升高,此时CRP亦明显升高。在诊断中,IL-6的特异度、IL-10的敏感度最高,3种感染指标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但特异度偏低。结论 IL-6、10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其中对II或III期的早期诊断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多种感染指标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甘馨,毛健,李娟[7](2019)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NEC的12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组(n=66)与手术组(n=55),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76)与死亡组(n=45),比较各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组发生NEC时纠正胎龄、血小板最低值、血便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P<0.05),发生NEC时C-反应蛋白最高值、病死率高于非手术组(P<0.05)。死亡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及发生NEC时纠正胎龄、体重、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布洛芬使用率、发生NEC时C-反应蛋白最高值及手术治疗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布洛芬是NEC死亡的危险因素(OR=9.149,P<0.05)。结论使用布洛芬是早产儿NEC死亡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高虹,刘乔建,李雪娇,郭峻梅,易欣[8](2019)在《床旁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及手术决策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床旁高频超声早期诊断及手术决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309例,对其进行床旁高频超声检查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肠壁增厚309例,肠壁间积气289例,其中积气达肌层267例,达浆膜层22例(提示肠穿孔)。而22例中伴腹腔积液19例,伴肠系膜增厚、回声增强15例(提示腹膜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患儿共手术治疗23例,占总数7.4%,其余患儿通过保守治疗治愈。超声提示需手术治疗组与实际手术组比较,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超声提示需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床旁高频超声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手术决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韩月皎,张兆芳[9](2019)在《湿性敷料联合造口袋在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合并伤口裂开患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合并严重伤口裂开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全面评估,实施湿性敷料联合造口袋护理,同时行整体护理干预后患儿伤口恢复效果良好。经过21 d有序积极的护理,患儿皮肤黏膜分离处和伤口裂开处均痊愈。(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7期)
邓晓丹,许天兰[10](2019)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4例NEC患儿按照Bell分期,Ⅰ期组(n=19)、Ⅱ期组(n=22)、Ⅲ期组(n=13),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包括死亡或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病例),对各项可能影响NEC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EC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不同分期NEC预后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血小板减少、PCT增高、败血症、硬肿症、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穿孔、休克、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硬肿症(OR=41、783)和Bell分期(OR=26.430)是影响NEC临床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 NEC的预后不良与血小板减少、PCT增高、败血症、硬肿症、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化脑、肠穿孔、休克、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其中硬肿症及Bell分期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儿例数一共为60例,分为2组进行比对,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00%),对照组发生率为7(23.0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能加速患儿的恢复,保证患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论文参考文献
[1].刘焱钗.某院2012年-2018年低及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9
[2].陶晓玲,周秀华.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3].徐恩秀,沈清清,刘兆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4].杨琳,熊英.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X线评分量表的评价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练素斌,王丹莹.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9
[6].孙景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应用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9
[7].甘馨,毛健,李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结局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8].高虹,刘乔建,李雪娇,郭峻梅,易欣.床旁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及手术决策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韩月皎,张兆芳.湿性敷料联合造口袋在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合并伤口裂开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
[10].邓晓丹,许天兰.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