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20世纪以来,控制理论与方法对电力工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电力系 统的日益复杂化,电力系统控制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围绕先进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及展望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系统;PID控制;线性控制
引言:先进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面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高压电网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以“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和14回特高压直流为骨干网架的“三华”交直流混联电网。对于较为庞大的电力系统来说,在研究其动态特性的同时,构建先进的安全控制系统成为了难点问题。再加上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促使电力系统的调控能力明显提高,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电网控制的复杂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又相应提高。因此,改善与提高我国电力大系统的动态品质、安全稳定和经济性一直是电力科技的首要任务。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采用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为此,文章围绕先进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及展望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典控制
经典控制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主要为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军事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其代表性著作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线性时不变、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问题。在分析和设计大型反馈控制系统时,经典控制论主要采用频域法,其中以Nyquist判据、Bode图和根轨迹法最为广泛。经典控制理论的设计目标是使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全部位于左半开平面上。上述设计目标可以描述为一类无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即约束满足问题。由于使系统稳定的控制器解并不唯一,所以根据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的PID控制器往往带有较大的冗余性。也正是由于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目标及方向简单明确,计算方便,特别适合需要依赖工程经验或现场测试进行控制器设计的系统,所以至今仍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经典控制是电力系统控制的主流。如发电机励磁控制AVR主要采用单变量反馈方式,即采用发电机端电压偏差作为反馈量的PID控制方式。随着发电技术的进步和电力系统自身规模的增长,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单输入控制方式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对抑制振荡和提高稳定极限方面的要求。最早报道的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生20世纪60年代,北美MAPP的西北联合系统和西南联合系统进行互联试运行时发生了低频振荡,造成联络线过流跳闸。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容量机组的不断投运,以及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的普遍使用,使得低频振荡现象在世界各国大型互联电网中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基于先进控制理论,灵活的电力系统要求发电资源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有效而经济的响应系统功率变化。仅从容量的角度,核电站和调节能力不强的火电厂可提供大量的灵活性,但由于响应时间和经济性方面限制,其所提供的灵活性质量和经济性较低,故它们通常稳定输出,以满足基荷,一般情况下不提供灵活性。从容量和响应时间看来,具备快速调节能力的火电厂和部分传统水电厂能提供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灵活性,但其运行成本和调节成本不同,衡量其经济性困难较大。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发电、调峰、调频、调相以及事故备用等功能,能快速响应网络。负荷变化,且成本较低,故它所提供的灵活性质量高且经济性较好,但是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所占比重较低,所提供的灵活性数量有限,无法单独满足负荷变化时的需求。
二、线性控制
在改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及动态品质方面,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电力系统控制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在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发电机励磁控制、发电机组快速汽门控制、发电机组的综合控制、发电机制动电阻的最优时间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上世纪70年代始,加拿大余耀南教授和我国卢强教授先后提出了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方式。LOEC采用了多变量的反馈,同时应用LQR这一成熟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最优化励磁控制”,显著拓宽了控制器所适用的振荡频带,能更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在此基础上卢强教授开发了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工业装置,该装置采用电压偏差、转速(或频率)偏差以及有功功率偏差作为反馈变量,各反馈变量的增益系数是LQR问题的解。LOEC励磁工业装置已在我国碧口、白山、红石/刘家峡和葛洲坝等水电厂得到了推广应用,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有显著的效果。例如1986年9月东北红石电厂外送17.5万kW有功即发生低频振荡,而在装设LOEC后,极限输送功率即可提高到22万kW。根据线性最优控制设计最优快速汽门控制器装置,并在东北电网成功地进行了快关现场试验,使得故障后发电机输入功率明显降低,显著提高了系统暂态稳定性。由于快速电液调速系统的发展,快速汽门控制器实现了工业实用化。首先提出将励磁控制与汽门控制二者结合起来设计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线性最优综合控制器,把最优励磁控制器、电液调速器及快速最优汽门控制三者的作用统一起来。动模实验表明,装备这一控制器的系统稳定极限提高,动态品质优良[1]。在多机系统中,为了使不同地点的机组的综合控制器的技术目标相互配合利用协联控制综合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改善了多机系统的控制效果。另外,最优控制理论在水轮发电机制动电阻的最优时间控制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根据二阶系统时间最优控制原理,开发了微机电制动控制装置,并进行了动模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时间电制动相比,采用该装置可提高输送功率极限2%~6%。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已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经济效益。但应当指出,由于这种控制器是根据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点的局部线性化模型来设计的,并没有考虑电力系统固有的强非线性,因此对大干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线性最优控制需要反馈所有状态变量,某些变量测量相对困难,此外机端电压并非系统状态变量,通过加权系数综合考虑多因素虽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动态品质,但电压反馈增益不足,可能难以满足电压调节要求[2]。
结语
简而言之,自先进控制理论出现,就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电力系统控制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前述章节已经介绍了从基于频域的古典控制理论到基于时域的现代控制理论[3]。
参考文献
[1]张艳艳.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研究综述[J].气,2018(03):1-6+28.
[2]闫卫国,蒋菱,徐青山.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及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02):144-150.
[3]张先勇,舒杰.基于无源性理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38(21):18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