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梅氏新贝尼登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manxb1,序列特征,基因表达,梅氏新贝尼登虫
梅氏新贝尼登虫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静,史雨红,陈炯[1](2016)在《梅氏新贝尼登虫膜联蛋白B1基因序列分析及应激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联蛋白(Annexins,ANX)是一类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多基因家族,参与生物膜修复、Ca~(2+)调节、信号传导、膜泡运输以及细胞增殖等过程,部分成员其mRNA和蛋白表达与发育和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梅氏新贝尼登虫anxb1(Neobenedenia melleni anxb1,nmanxb1)的序列特征,随后采用RT-qPCR技术确定其mRNA表达与发育和环境(温度和盐度)变化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NmANXB1具有4个由α-螺旋组成的重复单元,其中3个典型Ⅱ型Ca~(2+)结合位点、6个Ⅲ型Ca~(2+)结合位点,以及1个KGD基序。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nmanxb1与其他B族蠕虫类寄生虫anx共成一簇。RT-qPCR结果显示,nmanxb1 mRNA主要在虫卵中表达。低温和高温应激下虫卵nmanxb1 mRNA表达量显着上调;高温和低盐应激时成虫中的表达量也显着上升。以上结果揭示,NmANXB1可能参与梅氏新贝尼登虫的发育和环境应激适应过程。(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芳,陈炯,史雨红,陆新江,李明云[2](2012)在《梅氏新贝尼登虫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应激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一种维持线粒体蛋白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伴侣。该文克隆了梅氏新贝尼登虫HSP60基因cDNA序列(NmHSP60),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表达变化。以25℃为参照,18℃时,NmHSP60在虫卵和成虫中均表达下调;而32℃时,在成虫中表达上调。以盐度24为参照,盐度18时,NmHSP60在成虫中表达下调;盐度30时,在虫卵中表达上调。该结果揭示NmHSP60可能在梅氏新贝尼登虫应对环境应激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牛禾,陈炯,史雨红,李明云[3](2010)在《梅氏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卵黄铁蛋白的cDNA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cDNA文库中获得了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NmYF)的编码序列。序列全长739个核苷酸,3′-末端具有polyA尾,单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22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26.1kDa的蛋白。序列比较表明,NmYF与卫氏并殖吸虫卵黄铁蛋白最相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23.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mYF、卫氏并殖吸虫卵黄铁蛋白和头槽绦虫卵黄铁蛋白形成了一个小的进化簇,而体铁蛋白序列形成了一个大的进化簇,揭示了卵黄铁蛋白和体铁蛋白间的差异以及进化上的相关性。这是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随后,构建了插入有全长NmYF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NmYF,转化大肠杆菌BL21pLysE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表明预期大小的目的蛋白大量表达。随后制备了目的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它能与目的蛋白起强的特异性反应,但与细菌自身蛋白不起反应,可用于后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0年01期)
牛禾[4](2009)在《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氏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是引起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等地区水产养殖病害频繁爆发的寄生虫之一,严重影响我国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卵黄铁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刺激细胞免疫功能的表位,可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可能在血清学检测及病害防控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首先从cDNA文库中获得了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NmYF)的编码序列。序列全长739个核苷酸,3’-末端具有polyA尾,单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22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26.1 kDa的蛋白。序列比较表明,NmYF与卫氏并殖吸虫卵黄铁蛋白最相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23.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mYF、卫氏并殖吸虫卵黄铁蛋白、椎实螺卵黄铁蛋白、华支睾吸虫卵黄铁蛋白和鱊头槽绦虫卵黄铁蛋白形成了一个小的进化簇,而体铁蛋白序列形成了一个大的进化簇,揭示了卵黄铁蛋白和体铁蛋白间的差异以及进化上的相关性。这是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为了建立NmYF血清学检测技术,我们先构建NmYF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NmYF,再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 pLys E菌株。转化后的BL21 pLys E经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大量表达。利用亲和层析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得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olt检测表明,NmYF抗血清能与原核表达蛋白以及梅氏新贝尼登虫成虫及虫卵裂解物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细菌自身蛋白起反应。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PICZa-A-NmYF,转化毕赤酵母X-33后,在MD及MM平板上鉴定为Mut+表型的重组酵母菌株,甲醇诱导24h后检测到与预期目的蛋白大小一致的表达蛋白带。重组蛋白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在42h时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84h没有检测到目的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诱导24h至72h的重组酵母菌株表达的蛋白可与抗NmYF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血清学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创造了条件,也为建立血清学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体中梅氏新贝尼登虫虫卵以及监控该病害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9-11-16)
蒋进[5](2009)在《象山港海水养殖鱼类梅氏新贝尼登虫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病鱼眼组织病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尼登类单殖吸虫是象山港海水鱼类养殖中一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种类鉴定、有关生物学特征观察及寄主眼睛组织病理的初步研究,为象山港贝尼登虫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对象山港四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鮸鱼(Miichthys miiuy)、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黑鲷(Pagrosomus major)寄生的贝尼登类单殖吸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吸虫形态特征与梅氏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高度相似。28S rDNA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吸虫与新贝尼登虫属(Neobenedenia)同源性最高,为97.6%和100%;进一步的ITS1序列分析表明,该吸虫的ITS1序列与梅氏新贝尼登虫同源性最高,为99.7%,而与鱾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 girellae)的同源性为99.4%。根据普通生物学和序列特征,可认为象山港四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寄生的贝尼登类单殖吸虫是梅氏新贝尼登虫。扫描电镜观察到梅氏新贝尼登虫成虫背部体表布满微绒毛;虫卵后端具两个细长的触角而非内弯的小钩;钩毛蚴的附甲片和前钩尚处于雏形,而后钩和边缘小钩形态同成虫时期相差不大。在梅氏新贝尼登虫产卵过程观察中发现,成熟的虫卵排出体外后紧接着有一个新的虫卵在其体内形成。虫卵在25℃水温条件下经4-5天发育成钩毛蚴,其出卵方式为头部先出卵。钩毛蚴自孵出后即开始活跃运动,表现出对水流的敏感且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在离体实验中,梅氏新贝尼登虫在盐度为13的人工海水中浸浴30min时,虫体会发生收缩现象;在活体实验中,盐度为7的人工海水浸浴染病大黄鱼60min可以使病鱼体表梅氏新贝尼登虫脱落率达到95.2%,且对鱼体伤害较小。眼睛组织病理显示:梅氏新贝尼登虫以其后吸盘牢牢吸附于大黄鱼角膜的上皮细胞层,造成上皮细胞的部分缺失,角膜基质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靠近虫体前附着器和口咽部的上皮层变薄,推测虫体有可能通过口咽部吞食上皮细胞。(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9-11-12)
李立伟,杨文川[6](2002)在《梅氏新贝尼登虫钩毛蚴及成虫活力(单殖吸虫目:多室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梅氏新贝尼登虫 (Neobenedeniamelleni)的钩毛蚴和成虫的存活时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钩毛蚴在新鲜过滤海水中 4℃时可存活 6~ 98h ,2 5℃时可存活 1.5~ 2 5 .5h ,30℃时可存活 0 .5~ 14h ;将离体成虫置于新鲜过滤海水中 ,2 8℃时最长存活时间为 2 1h .在 2 5℃~ 2 8℃的水温条件下 ,该虫感染宿主后 ,16d后产卵 ,成虫虫体寿命约为 30d左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梅氏新贝尼登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一种维持线粒体蛋白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伴侣。该文克隆了梅氏新贝尼登虫HSP60基因cDNA序列(NmHSP60),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表达变化。以25℃为参照,18℃时,NmHSP60在虫卵和成虫中均表达下调;而32℃时,在成虫中表达上调。以盐度24为参照,盐度18时,NmHSP60在成虫中表达下调;盐度30时,在虫卵中表达上调。该结果揭示NmHSP60可能在梅氏新贝尼登虫应对环境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氏新贝尼登虫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静,史雨红,陈炯.梅氏新贝尼登虫膜联蛋白B1基因序列分析及应激表达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6
[2].王芳,陈炯,史雨红,陆新江,李明云.梅氏新贝尼登虫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应激表达分析[J].动物学研究.2012
[3].牛禾,陈炯,史雨红,李明云.梅氏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melleni)卵黄铁蛋白的cDNA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J].海洋与湖沼.2010
[4].牛禾.梅氏新贝尼登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D].宁波大学.2009
[5].蒋进.象山港海水养殖鱼类梅氏新贝尼登虫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病鱼眼组织病理初步研究[D].宁波大学.2009
[6].李立伟,杨文川.梅氏新贝尼登虫钩毛蚴及成虫活力(单殖吸虫目:多室科)[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