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换热器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效性能,评价标准,加速积尘,颗粒物沉积
换热器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丁国良,詹飞龙,庄大伟,高屹峰,张浩[1](2019)在《制冷空调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叁)——换热器长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调器长期使用后,会因换热器表面积聚大量的灰尘而导致空调器的长效性能出现衰减。本文的目的是总结目前空调器及换热器的长效性能研究进展。介绍了积灰对换热器性能衰减的影响,包括干工况下积灰和析湿工况下积灰对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和压降的影响。介绍了长效节能评价标准的发展进程,以及换热器长效性能衰减测试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换热器表面粉尘颗粒物沉积过程的预测方法,包括干工况和析湿工况下的颗粒物沉积模型。还介绍了换热器除尘技术的研究情况,以及各除尘技术的应用特点。(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杨凤叶,刘盼盼,李海军,周光辉,张超[2](2019)在《间距对双梯形百叶窗翅片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形状优化时,提出一种换热性能更佳的双梯形百叶窗结构,通过控制变量法,从压降、综合性能因子、换热系数叁个角度,对双梯形百叶窗翅片结构百叶窗间距L_P及翅片间距F_P两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当双梯形百叶窗间距L_P=1.3 mm、翅片间距F_P=1.4 mm时,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11期)
易禹豪,谢晓云,江亿[3](2019)在《应用于太原市的双级大温差吸收式换热器运行性能实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工业中存在着大量直接被排掉的余热。随着国家"清洁供暖"重要指示的提出与北方城市供暖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如何有效回收这些工业余热的相关研究与工程案例也不断被提出。付林等提出了利用吸收式换热器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实现大温差换热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地在不改变现有管网系统下,扩大供热规模,同时能够回收更多的低品位余热资源,实现清洁供热。目前吸收式换热器已经在多地投入运行,获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本文对应用于太原市的双级大温差吸收式换热器在2018-2019供暖季的运行性能进行了实测与分析,选择了多台不同容量的机组进行测试。不同机组的运行负荷率在5%~98%之间,在各负荷率下机组均能稳定而高效的运行,实测温度效率在1.2~1.43之间,一次网出水温度可降低至低于二次网入水温度10K~25K水平。实测结果表明机组能够在初末寒期的极端工况,一次网入水温度低至65℃水平下正常运行,即机组可在全工况范围下正常运行。该结果对系统进一步利用的模式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5期)
方忠诚,晏刚,喻白帆,崔怀雷,曹诗亮[4](2019)在《冰箱换热器换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换热量和流体阻力是家用冰箱换热器的关键技术指标,现行的各类换热器标准却没有对此提供合适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建立家用冰箱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能够有效对换热量、流体阻力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并提出指导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1)
杨威,余雏麟,程涛,邓科,季敏东[5](2019)在《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与阻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对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进口雷诺数下,大小孔换热器壳程传热效率数值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为7.9%,压降与实验值误差约为3.1%,数值计算模型用于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的研究是正确可行的;流体经过小孔时,流体具有射流加速的效应,其局部传热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都会增大,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高的壳程传热系数和较低的壳程压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马庆磊,韩培[6](2019)在《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并对1台运行2年多的上升管换热器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其无腐蚀、无泄漏、内壁无焦油石墨析出,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梁帅,黄雪琴,余海洋[7](2019)在《不同螺旋角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特征螺旋角的定义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特征螺旋角的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段内流体呈周期性螺旋流动,在中心轴向位置不存在柱塞流。特征螺旋角越大,连续型折流板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越好,特征螺旋角为14°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比其他不同特征螺旋角换热器综合性能平均高出59%~1192%。在高黏度介质、高Re下,特征螺旋角对壳程压降的影响比传热系数更为显着;实验研究结果与数字模拟相符。研究结果为连续型螺旋折流板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19年05期)
邹志胜[8](2019)在《地埋管换热器低温换热性能测试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并模拟了地埋管换热器持续低温运行对换热及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实测的运行取热换热量能保持在60~85 W/m,且无明显衰减,满足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需求。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冻结工况进行了模拟,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对回水温度、换热量、近壁侧温度模拟的有效性。后续理想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说明了低温供水工况在补热得当情况下可以保证地埋管换热器的较高换热能力,且对土壤温度环境影响可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10期)
任国瑜,任旭,李健,亢玉红,高勇[9](2019)在《小方槽内构件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安装有小方槽内构件的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管内插入小方槽扰流内构件时,换热器传热性能随Re和内构件组数N的增加而增大;当N=7时,小方槽内构件换热器Nu增加不明显。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小方槽内构件换热器Nu分别是空管换热器的1.51~2.55倍。Re在1.9×10~4时,小方槽内构件组数N为6时,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达到最大1.60,说明小方槽内构件换热器综合强化传热性能较好。这可能与小方槽内构件的空间效应有关。因此,小方槽结构可引入插入物内构件结构的设计中,从而强化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秋雨豪[10](2019)在《叁种常见的翅片型式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市场上常见的波纹片型、百叶窗片型以及桥片型翅片管式换热器,为了确定翅片型式对空气侧换热和压降性能的影响,对每种片型的3种翅片间距的换热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空气工况下,同一风速时波纹片型换热器热阻最大,百叶窗片型换热器热阻次之,桥片型换热器热阻最小,而换热器空气侧压降与热阻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湿空气工况下,同一风速时,3种片型换热器的热阻变化趋势同干空气工况一致,百叶窗片型和桥片型的换热器空气侧压降接近,波纹片型的换热器空气侧压降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换热器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形状优化时,提出一种换热性能更佳的双梯形百叶窗结构,通过控制变量法,从压降、综合性能因子、换热系数叁个角度,对双梯形百叶窗翅片结构百叶窗间距L_P及翅片间距F_P两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当双梯形百叶窗间距L_P=1.3 mm、翅片间距F_P=1.4 mm时,综合性能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热器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丁国良,詹飞龙,庄大伟,高屹峰,张浩.制冷空调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叁)——换热器长效性能[J].家电科技.2019
[2].杨凤叶,刘盼盼,李海军,周光辉,张超.间距对双梯形百叶窗翅片换热器性能的影响[J].低温与超导.2019
[3].易禹豪,谢晓云,江亿.应用于太原市的双级大温差吸收式换热器运行性能实测与分析[J].区域供热.2019
[4].方忠诚,晏刚,喻白帆,崔怀雷,曹诗亮.冰箱换热器换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C].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5].杨威,余雏麟,程涛,邓科,季敏东.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与阻力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2019
[6].马庆磊,韩培.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性能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
[7].梁帅,黄雪琴,余海洋.不同螺旋角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9
[8].邹志胜.地埋管换热器低温换热性能测试与模拟[J].暖通空调.2019
[9].任国瑜,任旭,李健,亢玉红,高勇.小方槽内构件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强化研究[J].当代化工.2019
[10].秋雨豪.叁种常见的翅片型式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J].制冷与空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