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制度论文-李易航

避讳制度论文-李易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避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满文,避讳,名讳

避讳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易航[1](2019)在《清代满文避讳制度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钦定清汉对音字式》和《初学满文指蒙歌》两本古籍为依据,对清代满文避讳制度予以梳理,希望对读者解读满文古籍、档案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于保东[2](2018)在《从“不许百姓点灯”趣谈古代的“避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游编着的《老学庵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定了一条规矩: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花灯叁天,需要写布告告知州中百姓,这可把写布告的小吏难为坏了,不能写"灯"(登)字该怎么办,这小吏绞尽脑汁,只好把布告写为"本州依例放火叁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看起来这是个笑话,但实则牵扯到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制度——"避讳"制度。避讳制度是指在封建王朝时代,要求臣民对当代、历代君主,及本朝所尊(本文来源于《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期刊2018年12期)

洪越[3](2015)在《浅谈西夏公文避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历史与文化现象,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物姓名或所尊之名的避讳,是上下臣民不可不懂的一门学问,不能不遵从的一项制度。西夏作为与宋、辽、金相抗衡的西陲小国,在李继迁、李德明两代人所创基业的基础上,对西夏公文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西夏公文工作最终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中国公文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西夏时期公文避讳制度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探索这个特殊的西陲小国在公文避讳制度方面对中原王朝的继承与发展,继而纵观全局,对西夏公文避讳制度的特点及成因作综述和分析,用辩证的方法探讨中国古代避讳制度对西夏时期公文写作的影响以及对现代公文研究工作的影响,以期更加宽泛、细致地审视中国古代公文避讳制度。(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36期)

刘翠领[4](2014)在《古人的避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辞海》中这样解释"避讳":"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在中国,避讳有悠久历史,《礼记·曲礼》载曰:"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明文规定取名的避讳;后来,《左传》又加上"不以畜牲,不以器帛"的词条,正式宣言"六避"。可见,早在周代就已出现了避讳。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一整套制度。秦汉以降,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期刊2014年06期)

张燕伟[5](2012)在《唐朝文书避讳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避讳制度是我国的特有现象,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期,这个时期的避讳制度与前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并写进法律的范畴。文章对唐朝的文化避讳制度进行了研究,旨在指出唐朝文书避讳制度的独特之处。(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2年09期)

王新[6](2011)在《中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有各种忌讳,其中的文书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忌讳的延续和传承。避讳虽然对文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却可以利用避讳来鉴别史书和史料的真伪。(本文来源于《云南档案》期刊2011年05期)

刘宏伟[7](2010)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文书避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平天国运动从公元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至公元1864年天京陷落为止,驰骋中原长达14年之久,势力发展到湘、桂、粤、浙、闽、赣等18个省,并建立了农民阶级的政权,给予清朝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农民起义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与历代农民运动比较,还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0年19期)

自得其乐翁[8](2010)在《名字惹的祸——古代的避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严格,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0年05期)

任志强[9](2010)在《我国历史上“礼法”中的避讳制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历史上的礼法进行了阐述,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历史的礼法中的有关避讳规则和避讳方法的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0年05期)

李晶[10](2009)在《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有现象。查阅古字典",讳"在《说文解字》里释为"忌也,从言韦声"。"避讳",顾名思义,就是避开忌讳。一、古代文书避讳的种类和方法1.避讳的种类。(1)避国讳,主要指避讳本朝当代皇帝的名讳及所有对统治者不敬的词讳。另外,(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9年13期)

避讳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游编着的《老学庵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定了一条规矩: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花灯叁天,需要写布告告知州中百姓,这可把写布告的小吏难为坏了,不能写"灯"(登)字该怎么办,这小吏绞尽脑汁,只好把布告写为"本州依例放火叁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看起来这是个笑话,但实则牵扯到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制度——"避讳"制度。避讳制度是指在封建王朝时代,要求臣民对当代、历代君主,及本朝所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避讳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易航.清代满文避讳制度浅谈[J].黑河学刊.2019

[2].于保东.从“不许百姓点灯”趣谈古代的“避讳”制度[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

[3].洪越.浅谈西夏公文避讳制度[J].文教资料.2015

[4].刘翠领.古人的避讳制度[J].教师博览.2014

[5].张燕伟.唐朝文书避讳制度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

[6].王新.中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J].云南档案.2011

[7].刘宏伟.太平天国时期的文书避讳制度[J].兰台世界.2010

[8].自得其乐翁.名字惹的祸——古代的避讳制度[J].国学.2010

[9].任志强.我国历史上“礼法”中的避讳制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10].李晶.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J].兰台世界.2009

标签:;  ;  ;  

避讳制度论文-李易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