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模式论文-王琼,金月,侯建军,裴惠民

农作模式论文-王琼,金月,侯建军,裴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农作制度,水旱轮作,甘蓝-水稻轮作,种植技术

农作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金月,侯建军,裴惠民[1](2019)在《浙江安吉县新型农作制度模式与“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稻"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并具体介绍了越冬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越冬甘蓝与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绿洲,田玲[2](2019)在《“油菜—芝麻”绿色高效农作模式让油香飘透红土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5月10日,由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贤县罗溪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主办的"红壤旱地油菜—芝麻农作模式绿色高效技术培训暨油菜茬机收现场观摩会"在进贤县举办,开幕式和室内课件培训安排在(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9年13期)

孙吉晶[3](2018)在《稻田里“种”出鱼虾蟹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孙吉晶)今年,鄞州归本水稻农场划出50亩稻田,在四周开沟并放养龙虾苗,开启水稻和龙虾共育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眼下,龙虾和水稻都已收获。农场负责人汪炎斌表示:“稻虾共育”亩收益比单纯水稻种植提高500元。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绿色都市农(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8-12-16)

刘永红,岳丽杰,杨勤,李卓,李奇[4](2017)在《西南地区玉米农作模式的演变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西南地区农业分区情况和旱地农作模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未来农村劳动力变化,以全程、全年、全面机械化农艺农机融合为目标,结合近年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旱地叁熟改两熟、间套作改贴茬平作的"叁全"机械化农作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配套建立玉米保墒培肥耕作、精量栽培、多抗高产新品种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刘文娟[5](2017)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作模式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模式的优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产量、营收所得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在当前农村经济低碳运作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之下,以农作模式的调整、变革为切入点,扭转农村较为单一的经营观念,集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经营制度的升级,就可逐步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行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能耗到低碳化的转变,继而实现农作模式创新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7年03期)

刘继玺[6](2016)在《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智慧农作移动平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通过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将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从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整合,到农业知识模型的结合,实现大田的实时监测和精确管理,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智慧管理系统大都依托PC平台,然而PC设备远没有智能手机普及,并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赶超传统互联网。所以,本文研究在移动设备搭建智慧农作管理平台,并引入了移动互联网技术、GIS技术、云服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从数据的监测到服务的整合,实现基于移动平台的大田智慧管理,本研究从叁个方面研究智慧农作移动平台的构建。智慧农作云服务的构成。移动平台具有实时实地获取信息的能力,用户在移动端可以快速获取对应示范区的作物长势信息、环境信息、土壤信息等,及时掌握农作物整体状况。因此,移动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下实现,云服务的集成包括数据云服务和功能云服务,同时开放给平台和第叁方用户调用。云服务以REST风格实现,数据交换都采用轻量级的交互方式,节省了移动平台的交互流量。数据服务包括示范区数据服务、物联网监测数据服务、农作物长势数据服务等;功能服务是对诊断调控和栽培方案模型的集成,将农学算法结合决策库发布成单独的服务,让用户可以实时实地获取并进行相应管理措施,保障了农业的高效生产。智慧农作服务信息精准推送技术。本文引入了信息推送服务,根据精准时空和农作物信息实现消息的定制,将指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气象信息、监测数据、决策模型等结合起来,决策是否施肥以及施肥量。根据样本集合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组合推送技术,对消息进行验证和决策,搭建了基于XMPP协议的推送服务端,自动、智能的为用户推荐决策信息。建立了农事操作库,以时间为尺度针对不同区域实现农事操作信息的推送,直接指导用户的实际生产,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和管理的高效性。智慧农作移动平台构建。本文基于云服务模式下在Android智能手机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利用手机自身特性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相关知识库和农学算法,在智能手机实现所有示范区的用户管理、园区展示、物联网数据监测、作物长势信息实时查看、诊断调控、播栽方案指导等,极大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和农作管理的效率。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17个示范区为实验平台,在移动平台实现多示范区的管理。移动平台设计思想和结构符合作物生长监测和智慧管理平台的需求,实现了大田物联网监测的区域化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及应用。整体操作简单、结果展示直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智能手机获取不同示范区农作物的详细信息,并做出及时的决策和管理。在移动手机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是农业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中的重要探索。(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书军,林照,陈建国[7](2016)在《叁种新型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典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制度创新就是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目前在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小麦-杂交稻水旱轮作、西瓜或晚稻与蔬菜轮作周年栽培、畜禽与蔬菜(牧草)种养结合等3种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的推广效果显着。现对3种创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效益及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促进这3种农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徐文慧[8](2016)在《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众多的新型农作模式中,以水稻为载体的亩产“千斤粮万元钱”模式,以其既能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能给农民群众增加较多收入、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受到各地普遍重视。本文在分析浙江省稻田农作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结合调研数据及二手数据,将浙江省各市、县、区总共40例典型的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形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6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即大棚瓜菜—水稻模式、露天瓜菜—水稻模式、食用菌—水稻模式、中药材—水稻模式、水产—水稻模式、畜禽—水稻模式。运用成本收益方法得出6种类型各自的经济效益以及各自经济效益最高的农作形式,并总结每种类型的适用地区、配套技术和茬口安排。再将6种类型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得到6种类型中经济效益最高的类型是食用菌—水稻模式,其平均亩产值和亩利润分别达到44936元和23406元。同时对40例不同农作形式进行价值定位分组和分析,得到年均亩利润超3万的农作形式是水稻—代料黑木耳、大棚茄子—晚稻、大球盖菇—单季稻。最后总结并分析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的5种关键技术。通过对经济效益突出的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和农作形式进行推广,可以有效解决浙江省耕地资源紧缺、季节性抛荒、种粮难增收、农民不愿种粮等矛盾和问题。此外,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种养结合可以改善农田环境和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01)

刘欣,王强盛,许国春,冯金侠[9](2015)在《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29期)

何去非[10](2015)在《100亩荷田种出近100万利润》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难逃农业土地资源紧张的处境。创新农作制度,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日渐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去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日前,我市再次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35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全市7个创新农作制度示范乡镇36个项目的建(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5-09-22)

农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5月10日,由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贤县罗溪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主办的"红壤旱地油菜—芝麻农作模式绿色高效技术培训暨油菜茬机收现场观摩会"在进贤县举办,开幕式和室内课件培训安排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作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琼,金月,侯建军,裴惠民.浙江安吉县新型农作制度模式与“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

[2].绿洲,田玲.“油菜—芝麻”绿色高效农作模式让油香飘透红土地[J].农村百事通.2019

[3].孙吉晶.稻田里“种”出鱼虾蟹鳖[N].宁波日报.2018

[4].刘永红,岳丽杰,杨勤,李卓,李奇.西南地区玉米农作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玉米科学.2017

[5].刘文娟.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作模式的创新[J].农业经济.2017

[6].刘继玺.基于云服务模式的智慧农作移动平台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6

[7].周书军,林照,陈建国.叁种新型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典型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6

[8].徐文慧.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技术探讨[D].浙江大学.2016

[9].刘欣,王强盛,许国春,冯金侠.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5

[10].何去非.100亩荷田种出近100万利润[N].杭州日报.2015

标签:;  ;  ;  ;  

农作模式论文-王琼,金月,侯建军,裴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