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的功能和非功能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制造,制造云服务优选,组合赋权,叁角模糊数
服务的功能和非功能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英,杨力,赵之元[1](2018)在《非功能属性两阶段制造云服务优选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制造系统中制造云服务优选问题,基于非功能属性研究了包含服务筛选和服务选择的两阶段制造云服务优选方法。以符合用户功能需求的制造云服务为研究对象,基于调度规则筛选快速生成精简的候选云服务集,采用叁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确定权重,并借助TOPSIS决策对候选云服务集实施综合评价,以此选出最佳制造云服务。文中详细阐述了基于调度规则的制造云服务筛选过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基于组合赋权及TOPSIS的制造云服务选择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廖立斌[2](2018)在《基于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推广和应用,Web服务技术和服务组合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着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怎样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满足用户对Web服务调用的要求,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大多数Web服务服务质量(QoS)的计算模型中,通常使用常权综合评价机制对QoS进行分析,未考虑到QoS属性某个值过大或过小而导致对QoS整体评价的不准确,忽略了QoS各属性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可能导致对服务选择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目前大多数Web服务组合问题都是基于局部最优原则,使用一些老旧算法数学规划法、穷举法等来解决服务组合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服务组合的执行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Web服务和服务组合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Web服务的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着手,对Web服务和服务组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和创新。首先,对Web服务的功能属性进行研究,收集各大服务提供平台上的Web服务,对Web服务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聚类的方法,将服务按功能属性进行划分,生成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簇,再将服务需求者的需求与Web服务簇进行匹配,描述出匹配的结果,为后续进一步对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分析和服务组合的选择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次,针对现有Web服务QoS属性评价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改善的方法,引入变权向量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在常权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状态变权向量,动态的调整服务QoS各项指标的属性权重,提升对Web服务QoS属性评价的准确度和客观性。最后,针对目前Web服务组合选择中传统算法的缺陷和不足,引入带有线性递减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较好的平衡了粒子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学习能力,提高粒子的搜索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并进行大量实验,将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宗方[3](2014)在《综合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网络上Web服务的逐渐增多,Web服务作为一个Web上数据和信息集成的有效机制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的Web服务中获取并组合成新的、复杂的服务同时并能够满足用户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的需求已成为现阶段Web服务组合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Web服务组合的研究仍然存在负载失衡、效率低下、组合方法不当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反馈机制的Web服务组合框架的构建。本文在现有的Web服务组合框架的基础上,添加了反馈模块,建立了基于反馈机制的Web服务组合框架。反馈模块不仅能够及时反馈服务组合状态,以便于解决负载均衡、QoS值突变等问题,而且能够反馈服务请求者的评价信息,为其他服务请求者访问该服务提供访问依据。(2)基于功能属性的候选服务集生成框架的确立。在考虑功能属性的匹配时,即服务选择模块的候选服务集生成阶段,为了提高功能匹配的效率,在已有的Web服务发现框架基础上,添加了基于用户评价和点击率的索引机制,设计了更新索引机制,建立了索引评价函数,提出了带索引机制的候选服务集生成框架。(3)基于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选择算法的建立。在考虑非功能属性选择时,即服务选择模块的组合服务集生成阶段,为了快速、准确的从海量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Web服务中选择出满足用户非功能属性要求的Web服务,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Web服务选择算法。该算法在蚁群初始化的时候引入了混沌模型,在更新信息素的时候加入了混沌扰动量。一方面使用蚁群算法的信息素正反馈原理加强混沌优化算法中的搜索区域,增加搜索次数,降低了混沌优化算法搜索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使用混沌优化算法的混沌初始化蚁群,提高蚁群的多样性,利用混沌优化算法的混沌扰动防止出现早熟现象。(4)Web服务组合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已有的组合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原型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查询、发现和组合叁个模块,验证了功能属性的候选服务集生成方法和非功能属性全局优化的Web服务选择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7)
陈林,石鲁生[4](2012)在《基于概念格非功能属性的语义网络服务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网络的语义Web服务匹配问题,保证Web服务匹配的准确率。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服务请求中,根据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语义描述寻找匹配服务时,多数匹配策略机制仅依靠服务功能信息进行匹配,使得服务匹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存在语义Web服务匹配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为提高匹配准确率,提出基于概念格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方法。不仅考虑服务功能信息而且考虑服务质量等非功能属性,在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将服务两方面的属性集合构造概念格,根据概念格和过滤机制计算语义相似度,并据此完成语义Web服务的匹配。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完成语义Web服务地匹配,取得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2年10期)
朱红宁,张斌,申笑颜[5](2009)在《Web服务非功能属性相关性与QoS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了Web服务非功能属性的特点与研究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模糊集和灰色系统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非功能属性的处理方法,并基于粗糙集理论给出了非功能属性之间相关性的测量方法——关联度,以及决策因素对于决策结果的重要性的描述——支持度,为QoS评价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21期)
胡旭东,曾国荪,陈波[6](2009)在《一种基于非功能属性决策的可信Web服务发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Web服务注册中心为服务请求者寻找Web服务带来方便,但由于其缺少对服务非功能信息的支持,无法很好满足用户需求,最终导致服务发现可信程度不高。首先对Web服务质量、服务信誉等非功能属性进行分析,通过服务行为观测机制获取较客观的属性指标数据,利用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一种可信的Web服务发现模型。模型能帮助服务请求者发现最优的、可信的服务。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简洁[7](2007)在《非功能属性扩展的语义Web服务发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eb Services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技术。随着Web服务复用、组合研究的不断深入,Web服务发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有的Web服务发现方法主要关注的是Web服务描述、服务的组织、服务的选择和匹配。健全的服务发现首先要有完善的服务描述方式。传统的服务描述过于简单,一方面,着重于描述服务接口的功能,匹配上也多是基于关键字匹配。虽然能拥有较高的查准率,但由于描述服务的语义异构问题,影响了服务的查全率;另一方面,服务的描述信息应该是全面的,直观地,在服务的发现过程中无法获得服务的安全性,生存能力等非功能性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发现的质量。语义Web给Web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OWL-S是目前业界利用Ontology来描述Web服务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描述服务的分类和语义描述信息之外,主要说明了服务的功能信息IOPE,还包括了部分对服务质量QoS的描述,但这些描述是非完备的,信息量十分的有限。本文对原有的OWL对服务的描述,UDDI的注册机制和DAML-S/UDDI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在服务发现的过程中引入非功能参数的方法。具体的工作包括:(1)分析现有服务描述的技术,指出它在非功能描述参数上的缺陷,引入并确定衡量服务指标的非功能属性内容。根据增加的内容扩展了OWL-S服务本体,增加了描述服务的QSS非功能属性类。提出非功能参数的取值、计算、更新方法。(2)提出非功能属性的匹配算法和相似函数计算过程,并且提出了服务选择决策模型;先筛选后比较排序,在属性匹配得出的候选集中为服务添加权重,计算出匹配的Web服务优劣排序。(3)针对扩展了QSS信息后的服务发现模型框架进行了完善,在结构上增加QSS认证中心模块,管理非功能属性参数。(4)设计和实现了一个E-Book在线购书网系统解决方案。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针对Web服务的发现过程,进行了实例化分析,验证了服务发现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7-10-01)
白东伟,刘传昌,陈俊亮[8](2007)在《基于策略的Web服务非功能属性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匹配对增强Web服务发现的准确性,保证Web服务调用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匹配研究一般局限于某一具体的非功能属性,缺少支持各非功能属性的统一匹配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Web服务非功能属性的匹配方法,把Web服务非功能属性作为服务双方的策略,利用策略匹配来实现非功能属性的匹配。采用WSPL作为策略描述语言,并提出了层次化策略的概念,利用不同的发布方式对不同层次的策略进行发布,服务发现的过程与不同层次的策略匹配结合在一起。该方法支持各种非功能属性的匹配,并可以容易地和Web服务的功能性匹配方法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Web服务发现匹配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13期)
沈传慧[9](2004)在《面向服务应用的非功能属性描述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以Web Services为代表的相关标准和实用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优势之一在于能以松耦合方式集成来自不同提供商的第叁方服务。然而,当服务和服务提供商数量较多,特别是出现许多由不同提供商提供的功能相近的服务时,如何有效地实现服务的选取就成为构建和运行面向服务应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服务选取的质量取决于服务的描述、用户需求描述、选取策略等多种因素。仅关注功能信息的服务描述模型通常不能满足开放环境下对服务选择和服务发现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考虑服务的非功能属性的描述和利用。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作者参与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数字奥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FLAME2008)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区分功能相似服务和定义服务替换策略,我们需要为该系统建立非功能属性描述框架,实现基于功能和非功能综合信息的服务选取机制。本文深入分析了非功能属性描述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结合FLAME2008的建设中服务非功能属性描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适合面向服务式应用系统的非功能属性描述框架,并在FLAME2008系统中实现了该框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1)定义了适合面向服务应用系统的非功能属性描述框架,来指导系统开发人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2)提出了描述框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描述结构和内部处理规则,根据这些描述结构和规则,系统开发人员定义具体的描述框架和相关的工具支持。3)结合FLAME2008中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具体化了的描述框架,实现了相关的支撑工具,主要包括用于非功能属性注册,非功能需求描述定义和基于非功能属性的服务选择等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04-05-01)
服务的功能和非功能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推广和应用,Web服务技术和服务组合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着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怎样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满足用户对Web服务调用的要求,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大多数Web服务服务质量(QoS)的计算模型中,通常使用常权综合评价机制对QoS进行分析,未考虑到QoS属性某个值过大或过小而导致对QoS整体评价的不准确,忽略了QoS各属性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可能导致对服务选择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目前大多数Web服务组合问题都是基于局部最优原则,使用一些老旧算法数学规划法、穷举法等来解决服务组合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服务组合的执行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Web服务和服务组合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Web服务的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着手,对Web服务和服务组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和创新。首先,对Web服务的功能属性进行研究,收集各大服务提供平台上的Web服务,对Web服务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聚类的方法,将服务按功能属性进行划分,生成功能相同或相似的Web服务簇,再将服务需求者的需求与Web服务簇进行匹配,描述出匹配的结果,为后续进一步对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分析和服务组合的选择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次,针对现有Web服务QoS属性评价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改善的方法,引入变权向量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在常权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状态变权向量,动态的调整服务QoS各项指标的属性权重,提升对Web服务QoS属性评价的准确度和客观性。最后,针对目前Web服务组合选择中传统算法的缺陷和不足,引入带有线性递减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较好的平衡了粒子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学习能力,提高粒子的搜索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并进行大量实验,将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的功能和非功能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英,杨力,赵之元.非功能属性两阶段制造云服务优选问题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廖立斌.基于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3].宗方.综合功能属性和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组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陈林,石鲁生.基于概念格非功能属性的语义网络服务匹配方法[J].科技通报.2012
[5].朱红宁,张斌,申笑颜.Web服务非功能属性相关性与QoS评价[J].微计算机信息.2009
[6].胡旭东,曾国荪,陈波.一种基于非功能属性决策的可信Web服务发现模型[J].计算机科学.2009
[7].简洁.非功能属性扩展的语义Web服务发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8].白东伟,刘传昌,陈俊亮.基于策略的Web服务非功能属性匹配[J].计算机工程.2007
[9].沈传慧.面向服务应用的非功能属性描述框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