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儿科护理管理的难度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科室内患者的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差,需家长陪护;且患儿极易吵闹,配合度低,这都将增加儿科护理的难度。而为提升儿科护理的质量,就必须采取相应地护理管理模式,细节管理就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模式。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3例儿科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6例儿科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均分成两组,前入院的43例为常规组,后入院的43例为观察组。常规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介于1~6岁,平均年龄为(3.2±0.8)岁。观察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介于1~7岁,平均年龄为(3.4±0.9)岁。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地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予以一般护理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细节管理,具体内容为:
(1)更新护理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充分关心、关怀患儿,并给予贴心、舒心的服务。例如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儿或其家属打招呼,并询问患儿的身体状况。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之前,应向患儿或家属介绍操作的原因,并安抚患儿或家属的不良情绪,鼓励患儿勇敢配合治疗,例如在对患儿实施穿刺前,为确保穿刺的成功,应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穿刺的原因,并安抚其情绪。
(2)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护理服务:因为儿科患者本身的特殊性,因而使得其护理工作更加危险且复杂。所以,护理人员除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以外,还需注重护理的细节,主动和患儿及家属交流,以及时掌握其具体需要,继而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帮助。此外,还需注意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予以改正。护理人员应实现从“疾病”中心朝“患者”中心的转变,在护理期间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
(3)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医院应当依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具体状况,对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加以细化处理。例如《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以及《儿科规范化服务流程》等,以便为提升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保证各项儿科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
(4)完善奖惩机制: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是提升护理服务,强化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儿科科室的奖惩机制予以细化与量化,可促使护理人员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且有助于儿科护理操作与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医院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制定细致的奖惩机制,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医院感染以及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或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加以调查,总分100分,60分以上表示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展开分析。其中,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所示,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0%)高于常规组(81.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儿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若稍有差池,将引发严重的后果,轻者致使患儿及家属情绪的波动,重者加剧患儿病情,且危及患儿生命。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院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强化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细节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理念,其倡导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做到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强调细节,追求完美。
正是因为此管理理念的优势,使得其也受到卫生系统管理人员的关注,且将其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使护理人员由以往的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细节管理,结果发现该组患者在护理差错、医院感染以及护患纠纷等的发生率上,均比常规组患者低,即2.3%vs7.0%、4.7%vs14.0%、2.3%vs9.3%;另外,再从护理满意度的角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即93.0%>81.4%,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儿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效果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陈艳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709-1711.
[2]舒繁荣.探讨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24(28):212-213,214.
[3]马婷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