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再出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
早期再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龙,杨小军[1](2019)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入住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的10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6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80例未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根据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腹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曲张静脉直径、曲张静脉数量、红色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黄理,陈丽芬,蓝婧,姚朝光,覃冬林[2](2019)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1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状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再出血,占15. 74%; 166例患者未出血,占84. 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曲张静脉数量(OR=2. 796,95%CI 1. 145~6. 828)、首次套扎(OR=3. 902,95%CI 1. 578~9. 649)、套扎点数(OR=3. 714,95%CI 1. 252~11. 017)、白蛋白(OR=0. 237,95%CI 0. 064~0. 878)、血钠(OR=0. 145,95%CI 0. 027~0. 779)、脾脏厚度(OR=3. 487,95%CI 1. 221~9. 958)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与曲张静脉数量增加、首次套扎、套扎点数增多、血清白蛋白及血钠水平下降、脾脏厚度增加有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9年09期)
任丽梅,党彤,孟宪梅,王晶,潘弘多[3](2019)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首次出血就诊于包头医学院二附院并采用内镜下治疗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后6周内是否再出血分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门静脉血栓、门静脉异常分流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内镜治疗EV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入组患者共450例,治疗后6周内出血27例,止血成功率94%;(2)单因素分析AST、GGT、TBIL、ALB、PTA、T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EV程度、门静脉血栓、门静脉异常分流在出血和未出血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等是影响EV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ALB、门静脉异常分流是影响EV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AST、GGT、PTA、T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EV程度、门静脉血栓是影响EV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ALB、门静脉异常分流是影响EV术后早期再出血的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吕瑛蕾,庄莉,刘玮[4](2019)在《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在预防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在预防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84例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于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再出血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血清TRF、PA、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TRF、PA、AL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在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干预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 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腹胀发生率、曲张静脉复发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善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营养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朴卉,刘一品,徐宁,曹晓凌,李霞[5](2019)在《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的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探讨该两项指标对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内镜治疗的EVB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出血分为出血组(27例)、未出血组(201例),记录两组患者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并比较。对可能导致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然后行Logstic回归分析,对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观察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预测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并对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计算,观察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 (1)本次研究的228例EVB患者中,有27例术后出现了早期再出血现象,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1. 84%。(2)早期再出血患者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显着高于未出血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肝脏硬度值、空腹血糖、曲张静脉数量是EVB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风险因子。(4)通过描绘ROC曲线发现,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联合检测能显着提高预测EVB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性。结论 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在EVB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明显升高,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子,临床上可通过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检测评估EVB术后再出血风险。(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亚男,李鹏,丁惠国,张世斌,熊峰[6](2019)在《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硬化剂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生化的影响,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经首次EVS治疗的120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比EVS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生化检测结果,评价EV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将术后14 d内出血的患者定义为早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hild-Pugh A级、B级患者EVS治疗前后,TBil(Z=-3. 975,P <0. 001; Z=-3. 670,P <0. 001)、DBil(Z=-3. 455,P=0. 001; Z=-3. 086,P=0. 002)、WBC(Z=-2. 811,P=0. 005; Z=-3. 683,P <0. 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0%(12/12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水量(比值比=2. 92,P=0. 047)及伴有门静脉血栓(比值比=4. 94,P=0. 018)均是导致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S治疗对肝功能影响不大,应警惕治疗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及时减少腹水量,从而降低EVS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风险,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彩霞,胡藻[7](2018)在《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因EGVB而行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的21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是否合并原发性肝癌、Child-Pugh分级、腹水量、门静脉直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红色征以及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早期再出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再出血的OR值及95%CI分别为:合并原发性肝癌2.130(1.731~3.726)、Child-Pugh C级7.115(4.544~9.230)、中大量腹水2.250(1.326~4.413)、门静脉直径3.027(1.661~6.102)、静脉曲张程度2.754(1.304~4.074)、凝血酶原时间1.762(1.132~2.864)和红色征3.133(2.066~5.216)。结论合并原发性肝癌、Child-Pugh C级、中大量腹水、门静脉直径、静脉曲张程度、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红色征是EGVB患者内镜下硬化联合组织胶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国际消化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鲁明,王启之[8](2018)在《肝硬化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6例中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均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对比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及无再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术后早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率为10. 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套扎曲张静脉点数、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中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长、套扎曲张静脉点数多、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内镜下治疗后更易发生早期再出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23期)
崔璨璨,李丹丹,李长锋,闫振坤,王丽强[9](2018)在《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EVL治疗的12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观察EVL手术前与术后1周的肝功能情况,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观察指标与术后出血的关系,log-rank检验其差异。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EVL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5例患者中1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率为8.8%。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PT、AST、TBil、Alb、有无门静脉血栓、腹水量及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 C级[风险比(HR)=6.363,95%可信区间(95%CI):1.629~26.580,P=0.021]、腹水量(HR_(少量)=6.581,95%CI:1.060~66.681,P=0.046;HR_(中/大量)=8.447,95%CI:1.763~11.641,P=0.022)、术前PT越长(HR=1.146,95%CI:1.039~1.264,P=0.006)及伴有门静脉血栓(HR=9.691,95%CI:1.185~19.281,P=0.034)均是导致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进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log-rank检验,验证了Child-Pugh C级(χ~2=3.972,P=0.046)、腹水量阳性(χ~2=20.916,P<0.001)、PT延长(χ~2=21.302,P<0.001)及伴有门静脉血栓(χ~2=10.608,P=0.001)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EVL不会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伤,较为安全有效。应在术前及时纠正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腹水量、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降低EVL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何阳[10](2018)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住院患者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风险相关性指标包括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分度、平均动脉压、内镜硬化治疗次数和实验室检查。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72小时-6周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在两组之间计量资料采用t或u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非等级计数资料我们采用c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入组110例,28例(25.45%)发生再出血,82例(74.55%)无再出血。两组在平均动脉压、前白蛋白水平、Child-Pugh分级、Child-Pugh评分、早期硬化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和早期硬化治疗次数p值﹤0.05,OR分别是1.135和0.502。结论:1、早期再出血病人平均动脉压高水平、前白蛋白低水平和Child-Pugh高评分显着高于未出血组。2、平均动脉压增加和6周内硬化治疗次数不足是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2)
早期再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1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状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再出血,占15. 74%; 166例患者未出血,占84. 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曲张静脉数量(OR=2. 796,95%CI 1. 145~6. 828)、首次套扎(OR=3. 902,95%CI 1. 578~9. 649)、套扎点数(OR=3. 714,95%CI 1. 252~11. 017)、白蛋白(OR=0. 237,95%CI 0. 064~0. 878)、血钠(OR=0. 145,95%CI 0. 027~0. 779)、脾脏厚度(OR=3. 487,95%CI 1. 221~9. 958)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与曲张静脉数量增加、首次套扎、套扎点数增多、血清白蛋白及血钠水平下降、脾脏厚度增加有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再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1].杜小龙,杨小军.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2].黄理,陈丽芬,蓝婧,姚朝光,覃冬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
[3].任丽梅,党彤,孟宪梅,王晶,潘弘多.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19
[4].吕瑛蕾,庄莉,刘玮.早期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在预防肝癌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5].刘朴卉,刘一品,徐宁,曹晓凌,李霞.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
[6].孙亚男,李鹏,丁惠国,张世斌,熊峰.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硬化剂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陈彩霞,胡藻.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8
[8].鲁明,王启之.肝硬化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18
[9].崔璨璨,李丹丹,李长锋,闫振坤,王丽强.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10].何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