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红(中共莱阳市委党校)
摘要: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创政绩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树立正确政绩观
0引言
我们平时所说的政绩观,指的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
1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创政绩的迫切需要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孔繁森、李润五、郑培民,人们还常常念叨他们;汪洋湖、张工、吴金印……工作岗位、类别、层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同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偏,即对“政绩”理解片面,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高楼大厦,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唯GDP论”,更是为害甚深;忽略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忽略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对于农村的现状漠不关心,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未来,忽略了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造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最后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1.2散,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造成了下属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最后往往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国家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1.3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种急功近利往往都是出于急于捞资本、出政绩的自私心理,是为了达到早日升迁等个人目的。有了这种心理,在进行规划和经济建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的严重后果,眼前的利益时得到了,以后的糟糕后果需要后来者来承担。最典型的就是“新官不理旧事”,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新”计划;今天一个“新”思路,明天一个“新”举措。
1.4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1.5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造成社会和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腐败,滋生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党纪,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影响干部进行建设的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2.1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2.1.1政绩为谁而树?实践证明,政绩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树,只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党和人民之福,也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一任领导、一个干部是否有政绩,检验的标准,就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
2.1.2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政绩,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是没有水分、没有后遗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想法与实际的统一。总之一句话,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1.3靠什么树立政绩?树政绩,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能取得成效。政绩是干出来的。我们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创出政绩来。
2.2处理好“三个关系”
2.2.1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
“唱功”,是领导干部发动、组织群众的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才能。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刻意在“唱功”上做文章,不干实事,就走向了反面。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即具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能力,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上。这里说的大事指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事。实事指的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性量化指标,最能体现工作的虚与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政绩的大与小,可以遏制好逸恶劳、好大喜功的官场习气。
2.2.2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
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争。但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那对工作反而有害无利,使老百姓怨声载道。有“天下第一县衙”之称的内乡县衙有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说的就是做官的道理。人在仕途,不必对得失荣辱看得过重,而须时时想想怎样才能做个对地方、对百姓有用的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应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都应当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都应当坚决克服。
2.2.3处理好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的关系
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造了多少座桥,建了多少幢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绩,如果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就理应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但领导干部不仅要注重有形的实绩,而且要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尤其是各项社会事业、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其成效却难以很快显现,但这些都是为有形政绩创造发展条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追求政绩,必须坚持辩证、发展、全面、均衡、长远的眼光,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做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建立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无形政绩。用这样的眼光看政绩,以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