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交场所,海淀区,获取知识
知识异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冰[1](2019)在《异化的教育:获取知识靠“黄庄”,学校只是社交场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底,两篇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先后刷屏社交媒体,引发全民热议。其中一篇讲的是在"宇宙补习班中心"北京海淀黄庄,学霸牛娃和他们开了挂的妈妈们奔波于各种辅导班、课外班。作为大城市教育的缩影,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为了"不输在起跑线"、提前"抢跑"、挤进"快车道"……"剧场效应"裹(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期刊2019年02期)
付诗琦[2](2019)在《论当代知识分子的荒诞和异化——以刘震云笔下的知识分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九十年代开展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市场经济所促成的拜金主义与利益至上的新型价值评判标准成为关键性话题之一。在新秩序建立的过程中,以往掌握中心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他们被迫处于一种边缘性姿态,逐渐丢弃了本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精英意识,在金钱和物质主导的大环境中迷惘,变得怯懦和荒诞。作为一名新写实小说家,在表现这一时期社会现状的《单位》《一地鸡毛》与《手机》等小说中,刘震云塑造的一系列(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02期)
郝梦夷[3](2018)在《警惕知识竞赛类游戏“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群头脑段位排行在此,看看你能排第几?”曾经,这句话“刷屏”各大群组,挑战背后,是一款名为“头脑王者”的小程序,所有网友参与出题,再参与答题,给自己的头脑“打分”。而在“头脑王者”之前,各类直播答题App早就借着瓜分奖金刮起一波竞赛热,竞赛答题成一时风(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7-25)
张天荣,周文扬,张勰君[4](2018)在《我国信息异化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2008—2017年CNKI刊载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反映我国信息异化的研究进展,以2008—2017年CNKI数据库刊载的90篇信息异化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统计软件SPSS通过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知识图谱分析,对我国信息异化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我国信息异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异化内涵与特征、信息异化表现与影响、信息异化根源、信息异化防范与控制这四个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与信息伦理培养、泛在信息社会的信息生态系统、新媒介技术视角下的信息异化实证研究等将是我国信息异化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达申琳[5](2018)在《异化的边缘者——对“江南叁部曲”中知识分子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系列长篇小说"江南叁部曲"讲述了以陆家叁代人为主的一些理想主义者,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追求乌托邦的理想与实践,但最终失败的故事。其中叁代知识分子沉沦甚至最终毁灭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当代知识分子的出路究竟是什么,是沉沦之后的消迹,还是惊醒之后的新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5期)
刘鑫[6](2018)在《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异化与复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科研究生知识观是文科研究生认识普遍真理的核心,也是文科研究生塑造理念世界的关键,并对文科研究生自身发展和学术成长产生重要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文科研究生知识观逐渐脱离其应有之义,原本以崇高精神为追求目标的文科研究生逐渐偏离其知识的本源目的和价值,模糊了自身知识观的界限。随之,文科研究生对其知识观本身出现了偏见与误解,或漠视以“理性”为内核的知识观的存在意义,或误解“无用知识”的永恒性价值。人文教育作为指向人的活动,关注人对古老而权威人文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完善人性的生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回归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同于自然科学教育,自然科学的恒定结果引领着研究生追求确定性知识,而人文世界的复杂与变化为文科研究生知识创设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尽管人文领域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但文科研究生面对未知与迷茫时,才更应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人文社会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一个集“知”与“慧”为一体的世界,只有兼具“知”与“慧”的世界才能撑起学生的理性与热情。因此,只有在“知”与“慧”的引导下,文科研究生才有可能追寻高深的、永恒的、缄默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这才是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应有之义。总之,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与之相符合的文科研究生本真知识观。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实践中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现象及其危害来考量,还是从高等人文教育的价值立场出发,都引导我们关注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问题,并引领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复归。按照明确核心概念、分析存在问题、探索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应有之义。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生成应以文科研究生知识为基础,反之,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对文科研究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内化知识具有积极意义。本部分首先阐释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本质,而后区分文理科的学科属性差异、文理科研究生区别及其知识特征差别以说明探究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此前提下,对文科研究生知识本质观、获得观以及价值观叁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结合人文社会学科的恒定属性以及文科研究生知识的特点,最终认为可以从以下叁个方面解读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应有之意:从知识的本质观来看,文科研究生应追求真理;从知识的价值观来看,文科研究生应崇尚永恒主义的知识价值;从知识的获得观来看,文科研究生应注重理性阅读和真实对话。第二部分,对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现象进行现实表征。以文科研究生知识本质观、获得观以及价值观叁个维度为基础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从调研中发现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存在浅薄、低质、工具理性等特征。可从显性向度与隐性向度两个方面归纳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的现实表征。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直接表现在一是文科研究生知识的表层化,即认为显性知识至上而有效;二是文科研究生知识的碎片化,即难以辨别有价值的知识、难以将零碎知识整合。叁是文科研究生知识的功利化,即知识符号化显着、创造低劣学术作品。而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间接表现在文科研究生对经典知识的过度诠释以及苛求师生对话达到共识。第叁部分,从思维变革、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评价制度叁个方面探索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的原因:首先,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是由于碎片化知识泛滥而催生。碎片化知识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文科研究生难辨真知、难成体系,这是其知识观异化的客体制约;其次,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是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滥觞的结果,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赋予文科研究生“鲜活”的思维、空洞的观点、虚假的行为,这是其知识观异化的主体制约;最后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是由于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评价制度造成的。评价制度的工具理性诱导文科研究生脱离真知。第四部分,结合对文科研究生知识观异化的现实表征和归因,对其知识观异化提出复归的解决路径:即张扬理性主义知识的价值、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及优化文科研究生考核评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8)
朱风云[7](2018)在《论知识教学本质的异化及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教学作为一种指向学科知识传授的实践活动,既是促进学习者自我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阶段的一种知识化生存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生存意义。在现代性知识教学中,知识教学被异化为价值无涉、缺乏生命活力的表征符号,学生也随之被异化为认识性存在。知识教学要实现从知识符号转向知识意义,体现知识学与教的生活意义,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关照,就必须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准确定位知识教学目标,倡导理解性的知识获得方式,从生活教学中发现知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8年03期)
吕甜,邓天红[8](2018)在《从晚明生员弃巾管窥知识分子的“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后期,独立于士阶层之外的生员阶层,放弃来之不易的生员巾服向社会流动,生员在放弃相应特权和身份的同时,也就脱离了仕途经济轨道,直面生计问题。因此,任何能够维持生计的手段都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如教授生徒、躬耕读书、游走行医、经营商业以及祝发为僧等。弃巾生员生存方式的多元化,导致其治生观念向"学者以治生为本"转变、价值观念向"士农工商,四业皆本"转变、文化人格的转型及独立型经济人格的形成,为知识分子的"异化"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赵晓晖[9](2018)在《信息社会的知识商品消费异化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消费时代多峰迭加的发展,使知识商品的消费成为消费领域中重要的现象。在知识商品消费不断进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知识商品消费的异化现象。知识商品消费的异化表现为消费者与知识商品的对立,使消费者的需要变成了消费者的贪欲,使消费者丧失了主体性。在私人资本逻辑的统治下,消费领域变成了层级结构体系,消费者和知识消费品成了被层级结构体系化的人和物品。人们为了满足消费贪欲,陷入了生产消费的增强循环。人作为人的目的逐步丧失,作为手段的消费反而成了人的终极追求。通过对知识商品消费异化的内涵和根源的探讨,尝试对知识商品消费的重构,警示人们正确的对待知识商品消费,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找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毕延威[10](2017)在《警惕窄化知识的教学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叁单元"养好小金鱼"有探究小金鱼之死的活动。在制订"侦破小金鱼死亡方案"时,我们的课题名称是:小金鱼生存环境研究;需要做的是:通过多组对比试验探究小金鱼死亡的原因。有老师指导学生制定的课题名称不是小金鱼生存环境研究,而是"放养密度对金鱼的影响""水质对金鱼的影响""温度对金鱼的影响"等等。我下学校视导发现这一解题,对分管业务的领导谈了我的观点。后来有老师打电话质疑我,说是我在县级小课题研究培训会上说的:一个老师研究的课题,题目不能大,大了,教师穷其一生也可能研究不出成果。"你说小,我那不是你说的‘小’吗?为何错了?"(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期刊2017年35期)
知识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九十年代开展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市场经济所促成的拜金主义与利益至上的新型价值评判标准成为关键性话题之一。在新秩序建立的过程中,以往掌握中心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他们被迫处于一种边缘性姿态,逐渐丢弃了本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精英意识,在金钱和物质主导的大环境中迷惘,变得怯懦和荒诞。作为一名新写实小说家,在表现这一时期社会现状的《单位》《一地鸡毛》与《手机》等小说中,刘震云塑造的一系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异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冰.异化的教育:获取知识靠“黄庄”,学校只是社交场所?[J].中国经济周刊.2019
[2].付诗琦.论当代知识分子的荒诞和异化——以刘震云笔下的知识分子为例[J].读书文摘.2019
[3].郝梦夷.警惕知识竞赛类游戏“异化”[N].文汇报.2018
[4].张天荣,周文扬,张勰君.我国信息异化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2008—2017年CNKI刊载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
[5].达申琳.异化的边缘者——对“江南叁部曲”中知识分子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8
[6].刘鑫.文科研究生知识观的异化与复归[D].西南大学.2018
[7].朱风云.论知识教学本质的异化及回归[J].文学教育(下).2018
[8].吕甜,邓天红.从晚明生员弃巾管窥知识分子的“异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赵晓晖.信息社会的知识商品消费异化与重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
[10].毕延威.警惕窄化知识的教学异化[J].江西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