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观念论文-丁为祥,刘峰存

阴阳五行观念论文-丁为祥,刘峰存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阳五行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阴阳,五行,自然属性,动力之源

阴阳五行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丁为祥,刘峰存[1](2019)在《自然·动力·信仰——阴阳、五行观念的发生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重要的两个范畴,其起源、发展与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二者在原发阶段分属两个系统,却都体现了事物的性质及其自然属性。"阴阳"从起初表征事物的"方位"属性转变为实体自身的"自有"属性,就成为其与"五行"合流的内在依据。"五行"则经过顺序的变化,使其生克结构趋于完备,至于"阴阳"的五行化和"五行"的阴阳化及其互映结构又促使二者成为宇宙生成的动力之源,也为董仲舒整合"阴阳五行说"提供了理论可能。董仲舒将"阴阳五行"遍在化于限皇权、施仁政,尊天道、匡人君的实践过程中,并赋予"阴阳"以善恶的属性,终于使"阴阳五行"成为儒家仁德政治的规训律则、人世伦常的价值信仰。(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黎小龙[2](2019)在《阴阳五行与两汉华夷和边疆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观与华夷观念发源于先秦,二者的结合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并在汉昭、宣帝时得以深化和拓展,至东汉班固《汉书》呈现系统性和体系化。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中,渐进形成以天人感应思想为核心的阴阳灾异说和以"天行有常"为核心的"阴阳之运"说。西汉武帝以降的两汉时期,两说并存,为历代汉帝朝臣和文人笃信及运用,各持一说,为其现实的政治服务,对两汉社会和国家治理,以及边疆与民族关系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党圣元[3](2017)在《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阴阳五行文化,系上古先民建构的一种关于宇宙万物普遍性法则的系统结构理论,并且逐渐成为阐发宇宙叁才之道、建构整体意义世界的解释框架。当古人以阴阳五行解释框架来认知审美实践活动时,便形成了先秦时期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文化底蕴的"和合"美学观念。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文化及其"和合"美学观念,对于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文学理论、艺术创作,尤其是音乐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文艺思想对于美与善、文与质、乐与悲、物与欲、音与心、礼与乐等关系的认识,都集中体现了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震[4](2017)在《先秦阴阳五行观念的政治展开:以稷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观念深刻地形塑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气质取向。在先秦,阴阳和五行原本彼此独立,各自经历了长期的意义演变进程,从自然话语一步步转为人事政治的法则,政治意涵不断丰富、增强并固定化,最终在稷下学中实现了融合。五行观念的一支与阴阳观念合流,形成了《管子》四时教令的体系,在哲学上实现了对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恰当安顿;另一支则催生出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阴阳五行影响下的稷下政治学说,构成了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形态。(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马振[5](2017)在《基于阴阳五行观念下,枢机藏象经脉理论的实质及其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内经》枢机理论的研究,结合先秦至两汉藏象经脉体系发展与完善这一时代主线,以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背景下,梳理清楚枢机理论的源流演变脉络,从而对《伤寒论》丰富的枢机理论提供原典支撑,对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哲学和发生学等方法,对枢机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阶段性解读和规范化定位,系统的诠释藏象经脉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历史沿革。结果:枢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藏象经脉理论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藏象经脉理论框架的建构是以体察天地、顺应四时的人文情怀和严密的数理体系为主要因素;藏象经脉理论的衰落反映出医学经典思维的丢失。结论:对枢机理论的研究能够揭示藏象经脉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揭示阴阳五行哲学观与天人合一医学理念内在的逻辑与联系;《伤寒论》“方”思想与《内经》四时五行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29)

刘文良[6](2013)在《“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巧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能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的品位为启示,分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对于现代包装设计通过"民族化"途径提升产品附加值具有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国民间美术受阴阳五行哲学观念的影响,巧妙地创立了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等一系列和谐的表现技巧,并依据材料的属性及"五色"相生相克的原理,创作出具有强烈象征意味和装饰美感的艺术形象,这对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出,现代包装设计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空间及平面组织形式,设计出虚实相生、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可以巧借阴阳五行,通过独特的造型呈现出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传达出纯朴而浓郁的人文内蕴和人情韵味。(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18期)

林楠[7](2012)在《中医学与阴阳五行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思维理念之一。中医学理论正是通过阴阳五行观念及整体思维观念等,来论述和阐发人体生理病理变异及其治疗与施治原则。在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和阴阳学说,其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诗经·公刘》:"相其阴阳。"意即面向日光称为阳,背向日光称为阴。随着远古人类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与思考,人类逐渐认识到了与农耕文化有关联的(本文来源于《政协天地》期刊2012年07期)

于飞[8](2011)在《浅析《法苑珠林》对《搜神记》巫史思想与阴阳五行观念的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苑珠林》所征引的外典文献中,与佛教关系并不密切的《搜神记》占很大比例,共有一百二十九条,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巫史思想和阴阳五行观念方面。本文认为,以宣佛为主旨的《法苑珠林》广征《搜神记》,集中体现了撰者释道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巫史思想与阴阳五行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释道世以史弘法的观念和自身通过佛教思想融摄传统志怪思想的努力。(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张扬[9](2010)在《谈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典舞的功能本质的形成影响甚大,而与哲学相伴相生的传统美学,对于促成中国古典舞结构本质的形成,作用同样很大。再从结构角度审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表现"阴阳五行"尤为突出,其动态方式呈现的"圆"运动,与中国思维方式衍生出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整个中国文化的"太极"性质,休戚相关。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用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哲理文化,探讨中国古典舞"太极文化"的某些美学特性。(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12期)

徐刚[10](2009)在《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阴阳五行哲学观念是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条主线,是实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关键点。本文笔者就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对传统饮食文化中"四五"饮食模式、谨和五味,长于阴阳、养生食忌等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和探讨,这对提高我们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西部(下半月)》期刊2009年09期)

阴阳五行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阴阳五行观与华夷观念发源于先秦,二者的结合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并在汉昭、宣帝时得以深化和拓展,至东汉班固《汉书》呈现系统性和体系化。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中,渐进形成以天人感应思想为核心的阴阳灾异说和以"天行有常"为核心的"阴阳之运"说。西汉武帝以降的两汉时期,两说并存,为历代汉帝朝臣和文人笃信及运用,各持一说,为其现实的政治服务,对两汉社会和国家治理,以及边疆与民族关系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阳五行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为祥,刘峰存.自然·动力·信仰——阴阳、五行观念的发生学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黎小龙.阴阳五行与两汉华夷和边疆观念[J].民族研究.2019

[3].党圣元.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李震.先秦阴阳五行观念的政治展开:以稷下为中心[J].管子学刊.2017

[5].马振.基于阴阳五行观念下,枢机藏象经脉理论的实质及其探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

[6].刘文良.“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巧用[J].包装工程.2013

[7].林楠.中医学与阴阳五行观念[J].政协天地.2012

[8].于飞.浅析《法苑珠林》对《搜神记》巫史思想与阴阳五行观念的吸收[J].宗教学研究.2011

[9].张扬.谈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中的阴阳五行观念[J].作家.2010

[10].徐刚.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9

标签:;  ;  ;  ;  

阴阳五行观念论文-丁为祥,刘峰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