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原点论文-王源平

道德原点论文-王源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原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生,道德需要,道德教育,原点

道德原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源平[1](2016)在《回到高职道德教育的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到原点"对于解决问题而言,是返璞归真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的百年大计,直接关乎"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但当下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高职德育,都问题颇多。因此,有必要重新回到高职道德教育的原点——学生的道德需要,以本真的视角去看待其现实困境和未来发展。文章从归因探究、价值旨归、现状分析、路径思考等四方面,深入探究以高职生道德需要为原点的高职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以期为"去高职德育诟病"和探讨"聚焦的生活德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思考,进而引导高职生"道德成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11期)

吴文莉,张澍军[2](2014)在《论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关怀密切关联。道德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和终极使命是一致的,且二者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之未来发展。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没有道德关怀。道德关怀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把受教育者的一般需要导引为高尚的道德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精神成长的道德关怀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的有利平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建构道德关怀的理想发展模式,即从伦理关怀到自然关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许建良[3](2010)在《万物——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家不是反道德主义者,法家道德虽然重视人,但那里的人不是一枝独秀之灵,而是万物中的一个存在物,万物是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人是万物关系里的存在,与万物一样,道不仅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而且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所然";道以"无模式"与万物实现对接,在具体的万物那里,实现的是即物而形、即物而德,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是自足的。这是一个宇宙的视野,是迄今的研究都忽视的地方;21世纪文化资源效益化的实践,要求人们打破臆想的疆界、紧贴原典来聚焦问题,为文化资源的效益化实现创设最佳的客观条件。(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学进[4](2010)在《回到“道德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棵会说话的橡树被一个木匠砍伐并做成了木偶人。木偶人为了报复人类破坏森林的肆意而为,决定用魔法控制整个动物群,企图将人类赶出城市……儿童化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矛盾冲突使本该水乳交融的"人与自然"弥散着阵阵欲语(本文来源于《小学德育》期刊2010年06期)

徐立明[5](2009)在《类本位道德教育的原点:责任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本位和群体本位取向使得道德教育陷入发展的困境,类本位取向成为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类本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造就主体性道德人格,责任意识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本质特征,也是道德教育培养类主体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回归责任意识的培养是类本位取向道德教育在方法论上的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9年10期)

杜修望[6](2007)在《德育的原点——对道德素质结构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素质的结构是一个由道德动机系统、道德调控系统和道德能力系统组成的复杂整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的道德素质系统。(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7年13期)

刘万海[7](2007)在《关于教学道德性的原点审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利益和知识导致的人性和感觉的蒙昧。"成问题"的教学根本就在于师生精神自由的缺失,在于知识与德性、教学与生活的割裂,而已有的围绕有效教学与教学伦理的探索都不能根本遏止不道德教学的发生。教学的道德性内涵及其提升必须从个人精神自由的原点来把握。(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07年01期)

刘坤[8](2006)在《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漠视生命是道德教育的一大缺憾。敬畏生命包括保持生命和促进并提升生命熏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解生命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熏包括生命发展的平等性,生命发展的全面性和生命发展的主体性。(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期刊2006年10期)

张康之[9](2000)在《寻找行政道德的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社会道德,因为后者的道德原点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自利的打算”,是由于“自利的打算”创造了市场机制和市场道德体系。在公共领域中,由于行政人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决定了“自利的打算”无法成为行政道德的原点。行政道德原点尚未获得理论自觉而导致了公共领域中存在着行政道德缺位的情况,造成公共领域公众信任的危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从行政人的道德自我确认入手。行政人在行政实践中的道德自我确认向伦理学提出了迫切的理论要求,那就是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道德原点,以便在此基础上构建行政道德的规范体系。(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许建良[10](1988)在《个体是道德坐标的原点——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既含物质的,又包精神的,道德属精神的范畴,精神现代化包含着道德现代化,所以,我们目前也面临着道德现代化的问题。在现阶段,道德现代化的具体化,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1988年03期)

道德原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关怀密切关联。道德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和终极使命是一致的,且二者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之未来发展。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没有道德关怀。道德关怀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把受教育者的一般需要导引为高尚的道德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精神成长的道德关怀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的有利平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建构道德关怀的理想发展模式,即从伦理关怀到自然关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原点论文参考文献

[1].王源平.回到高职道德教育的原点[J].社会科学家.2016

[2].吴文莉,张澍军.论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许建良.万物——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王学进.回到“道德原点”[J].小学德育.2010

[5].徐立明.类本位道德教育的原点:责任意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

[6].杜修望.德育的原点——对道德素质结构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7].刘万海.关于教学道德性的原点审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

[8].刘坤.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原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9].张康之.寻找行政道德的原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0

[10].许建良.个体是道德坐标的原点——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J].兰州学刊.1988

标签:;  ;  ;  ;  

道德原点论文-王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