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临床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临床应用研究

朱正心贾红艳(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超声科134001)

【摘要】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是现代超声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早期多用于心脏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日益成熟,同时也研发出了更多的新型造影剂。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在临床上可以显示肝脏、胰腺、肾脏、乳腺、前列腺等多个部位肿瘤内的细微血流信号[1],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在,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当中。

【关键词】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宫腔内良恶性病变鉴别临床应用

上世纪60年代超声造影技术开始推广使用,早期的超声造影技术中的造影剂气体微泡过大,不能顺利通过肺循环,因此仅限制应用于心腔声学造影[2]。现在,造影剂得到不断的更新,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得以拓宽,不仅可以应用于心脏领域,还能在非心脏领域广泛使用。本文就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在妇产科中鉴别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显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1超声造影剂的进展超声造影剂是血管内的示踪剂,能提高低流量和低流速的血流信号的检出率,并可通过灌注差异区分组织正常或异常。第1代造影剂是自由气体,主要包含空气或氧气,不可经外周静脉注射,需要心导管导入,且不可经过肺循环,只能右心造影,应用领域极窄[3]。第2代造影剂微泡直径大大减小,在血液内持续时间较长,能经过肺循环,能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达到显影左心腔和外周的血管且无创伤的效果。第3代造影剂含氟碳分子,外有膜包裹,直径更小,持续时间更长,散射性更高,弥散性更低。

1.2超声造显像技术的进展超声显像技术包括二次谐波成像、脉冲反向成像、能量多普勒成像、分子成像等技术。超声造影技术除了能直接观察到病灶内的造影剂增强和退出之外,还能半定量分析选定区域的造影图像,可以得出造影剂代谢相关参数,如Peak、TP、MTT、AUC等[4]。

新型的造影剂和成像技术可以达到评价肿瘤内的微小血管与组织灌注过程的目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其新生微小血管,而这些血管形状不规则,迂曲状[5],普通超声难以检出。新型的造影剂的微泡体积甚小,可以进入微小血管内部,从而显像微小血管,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2.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在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应用

2.1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不同表现曹霞等对30例宫腔异常回声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检查,发现良恶性病变的造影剂充盈时间、造影强度、消退方式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6]:①子宫内膜癌:充盈时间、消退开始时间早于周边肌层,造影高增强;②子宫黏膜下肌瘤:充盈时间早于周边肌层或与周边肌层同步,造影强度为等增强或低增强,消退开始时间与周边肌层同步或晚于周边肌层;③子宫内膜息肉:充盈时间与周边肌层同步或晚于周边肌层,造影强度为等增强,消退开始时间与周边肌层同步或晚于周边肌层;④子宫内膜增生:充盈时间与周边肌层同步或晚于周边肌层,造影强度为等增强或低增强,消退开始时间与周边肌层同步或略早于周边肌层。同时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强度曲线造影参数也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①良性病变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均大于恶性病变患者;②良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总体呈快升缓降型,波峰园钝。恶心病变时间-强度曲线总体呈快升快降型,波峰尖锐。

2.2子宫内膜癌的鉴别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心肿瘤,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彩色多普勒表明病灶内有丰富的低阻血流信号[7]。戴常平等分析16例子宫内膜癌与32例黏膜下肌瘤,发现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内造影剂出现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均比周边正常肌层早,而黏膜下肌瘤与周边正常肌层同步或略早,消退时间比子宫肌壁略早,造影中清楚显示黏膜下肌瘤的血供来源和附着部位。此外,有研究表明超声造影显像技术还可以清楚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子宫肌层侵犯程度[8],有利于判断肿瘤分期,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2.3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应用子宫肌瘤的瘤体周边包绕有由被压缩的纤维所组成的假包膜,多普勒超声观察到瘤体周边常有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9]。子宫腺肌瘤则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侵蚀肌层引起的,它周边无假包膜。任小龙等[10]超声造影检查64例子宫肌瘤和29例子宫腺肌瘤,发现造影剂进入机体后,最先是瘤体周边包绕的假包膜增强,呈环状或者半环状的增强影像,其次是造影剂由外向内快速充盈至瘤体整个增强,呈“团块状”、“棉絮状”。这是由于子宫肌瘤的病理特点所导致的。子宫肌瘤周边包有假包膜,假包膜内有大量放射状的血管直接为瘤体供血,因此,造影剂注入后在假包膜内迅速灌注,形成环状或者半环状增强信号。当造影剂灌注达到高峰值时,假包膜内造影剂光柱两比正常肌层灌注量高,从而使得肌瘤回声强于正常肌层,最终两者形成明显分界。子宫腺肌瘤的超声增强模式与子宫肌瘤不同,造影剂注入机体后,子宫腺肌瘤的瘤体内最先呈现分散的点状或者短线装增强影像,随后整个瘤体出现迅速增强。当造影剂灌注达到高峰时,瘤体内部和周边正常组织的造影剂灌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瘤体内与正常肌层强度相似,两者不能形成明显分界。这是由于子宫腺肌瘤周边不存在假包膜。因此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区别在于是否有假包膜,造影时两者区别在于瘤体周边是否有环状或半环状增强影。

3.小结

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目前其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宫腔内各种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增强形态有明显区别,通过这些不同的造影模式和造影后的TIC定量分析大大的提高了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性。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显像技术中可以通过造影剂的显示方式、强度的差异性来协助医生诊断鉴别宫腔内病灶,掌握病灶血流分布情况,并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

参考文献

[1]曹霞,马红,张春柳,潘宁.超声造影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2):97~98.

[2]罗渝昆,汪龙霞,王军燕.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6):473~475.

[3]张晶,姜玉新,戴晴,等.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49~53.

[4]肖稀炜,郭庆禄,罗保明,等.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16(5):211~214.

[5]杨红,吕明德.谢晓燕,等.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肝细胞性肝癌微血管构筑及病理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3):218~220.

[6]梁博,谢阳桂.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2012,32(2):138~139.

[7]陈欣林,许杨青,杨小红.妇产科超声造影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4):300~301.

[8]叶彩宏,朱向明.超声造影在妇产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4):323~324.

[9]余秀华,施红,李黎,张宏.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与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人民军医,2009,52(7):447~448.

[10]张晓燕,蔡胜.超声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2):2392~2393.

[11]戴常平,李娇玲,黄丹萍,白洁,葛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黏膜下肌瘤鉴别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42~4143.

[12]刘真真,姜玉新,戴晴,等.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7):604~607.

标签:;  ;  ;  

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对宫腔内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