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及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SIS评分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脑卒中;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或永久性脑部功能障碍,给患者行动、语言、感知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脑卒中发病过程较短,患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常会出现焦虑、暴躁、不安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认知行为干预是由认知理论和行为治疗为护理核心的系统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变患者的认知进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情绪,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预后效果。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脑卒中患者,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及远期影响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卒中患者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43±12.67)岁,出血性脑卒中48例,缺血性脑卒中72例,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每天一次,每次一个小时,跟踪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再住院率。

1.3护理内容

1.3.1心理层面干预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感受,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出科学评价。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患者消极情绪,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起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通过对成功案例剖析,纠正错误认知和行为,鼓励自我调整,树立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充足的关心和理解。通过护患间有效互动,拉近护患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矫治认知的偏差,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2行为层面干预

向患者阐述良好的行为训练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唤起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知道患者完成各种训练,以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进食、洗梳、穿衣、大小便控制、书写、发音等日常能力。

1.3.3连带关系层面干预

重点干预与患者关系紧密的人员,如患者家属,向他们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与患者相处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会患者家属用专业的方法护理患者,避免在行为、言语方面刺激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连带关系的护理还包括医护人员及患者联系紧密的朋友、同事等。

1.4效果评价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及运动功能简化评定表(FIM)评价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运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2],并记录患者的再住院率。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BI及FIM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在接受3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后,BI及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BI及FIM评分分别为62.23±8.99及79.43±11.23;对照组BI及FIM评分分别为53.14±7.87及58.23±9.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技能治疗均有一定改善,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再住院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不良的认知行为,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等,认知上的缺陷纠正后,患者的消极情绪将会消除。此外,放松训练使全身的骨骼、肌肉、神经放松,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3]。在建立良好的行为观念后,患者的行为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功能训练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认知重要性。认知行为干预使患者行为发生改变,良好的行为反作用于认知,使认知得到强化,又促进了功能训练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于子旭,王一瑶,孙羽,等.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不同部位直接经济损失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4):6156-6157.

[2]周小炫,方云华,陈善佳,等.健康调查简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55-459.

[3]王新歌,樊少磊,张守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4-746.

标签:;  ;  ;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