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大山人,晚年风格,花鸟画,《眠鸭图》
晚期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沈洁[1](2019)在《从《眠鸭图》看八大山人晚期艺术风格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主要对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以及他的绘画思想进行研究,通过对《眠鸭图》的分析,总结八大山人为我国美术史做出的贡献以及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7期)
耿占春[2](2019)在《晚期风格及其他(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会随着年龄变得更智慧还是更愚蠢?更有信念还是所有的信念都磨损一空?毫无疑问,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者应该能够在其晚期阶段获得作为时间与经验之结果的独特的感知特质和形式。就像萨伊德所说的,"我们在某些晚期作品里会遇到某种被公认的年龄概念和智慧,那些晚期作品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成熟性,反映了一种经常按照对日常现实的奇迹般的转换而表达出来的新的和解精神与安宁"。不仅是艺术家,回想过去时代乡下的老人,也会令人信服的确存在一种晚期风格:不是作品,而是一个人成为作品自身。或许这不是一般的和解精神,而是认知与理解的充分扩展;不是沉寂般的安宁,而是音乐中所涌流出的那片刻的安宁。(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上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刘尹[3](2019)在《海顿——晚期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风格划分似乎已经默认成一种事实,从早期的华丽风格到中期的狂飙风格再到晚期的古典风格。尽管如此,海顿的风格划分仍有不少可发问之处:海顿的晚期风格是否具有意义?如果有,那么从何时开始?本文拟以海顿晚期风格的划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海顿风格的时期划分的主要依据,并评价其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2期)
李聪聪[4](2019)在《齐白石晚期人物画诙谐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齐白石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二十世纪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他在花鸟、山水、人物、篆刻、诗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齐白石研究就一直是一门显学,尤其是对齐白石花鸟画进行研究的人非常之多,2018年9月北京画院举办的《山水画在当代的表现和未来走向》专题研讨会,又对齐白石山水画做了重点的研讨。其实不止花鸟画和山水画,齐白石的人物画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他晚期所创作的人物画造型诙谐,寓意鲜明,在其绘画作品中最具有个人特色。齐白石晚期的人物画在传统与创新的道路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融百家之长,将自身的民间气质与文人艺术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其诙谐的人物画风格进行研究对我们当代人物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文就齐白石晚期人物画的诙谐风格进行研究,主要从齐白石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入手,归纳出齐白石的人物画演变的叁个时期,并得出齐白石晚期的人物画具有诙谐性这一观点。通过分析齐白石所处的当代和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二十世纪北京画坛的现状等因素,追溯其晚期人物画诙谐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对齐白石晚期人物画诙谐的外部特征和诙谐风格背后的深层寓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看似诙谐的人物画中往往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这种亦庄亦谐的绘画风格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启发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林培源[5](2019)在《论赵树理晚期小说的风格(1957—1964)》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讲话》后最早被树立为"方向"的作家,赵树理与当代文学史的关系向来充满张力。1957—1964年,赵树理的晚期小说经历了转折,呈现出别样的叙事风格。这一转折与其早期的文学实践和"问题小说"既有连续又有断裂。这一时期的赵树理小说囊括了"歌颂"与"暴露"两种叙事姿态;叙事声口的变化和书信的嵌入,也使其文本出现了从时间性的听觉叙事向空间性的视觉叙事的"逆转";最后,在19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语境中,赵树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思考以及对农村知识青年"出路"问题的关注,更折射出文学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复杂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4期)
李盛[6](2019)在《音乐批评的现世意义:在时间论阈中对萨义德“晚期风格”阐发的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萨义德音乐批评的关键一环,他关于晚期风格的阐发对我们认识其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对萨义德的时间观把握不准,多数研究者总是将这一原意反本质的批评实践本质化为名叫"反本质"的单薄概念。在萨义德那里,时间有主、客观之分,"晚期"在两种时间中不断穿梭、在"适时"与"背离"的张力中被创造。因此,以"自我放逐"的形式反抗时间只是"晚期"的一个面向,兼具"自我放逐"与"回归时间"的同时性才是它的生机所在。在这一同时性背后,是他紧盯现世、关注具体之人的批评理念,作为音乐之极境的人文主义也就成了萨义德"晚期风格"表述的初衷和旨归。(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雷登辉[7](2019)在《在坚守与和解之间:谈作为“晚期风格”的《黄冈秘密》》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外现,是作家艺术创造力成熟的标志。然而,理论家和批评家有关风格的论述却常常使得"风格"与古典、适度和节制等文化特征紧密联系,对作家创作个性的理解往往趋于固定化和模式化,难以全面呈现作家创作个性、作品审美呈现与读者阅读体验之间异常复杂的关系。刘醒龙在2018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在风格上既呈现出与此前小说一脉相承之处,同时又显露出独特的新变,是一部难以用某种固定化的"风格论"去阐释的小说,这值得我们对之进行深入(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3期)
卜杭宾[8](2019)在《“一个老年人的写作”——论库切澳大利亚小说的“晚期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切移居澳大利亚后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文体杂糅、结构松散、主旨隐晦的特殊风格,这与他在南非时期揭露种族隔离暴行的后殖民书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萨义德的"晚期风格"论为切入点,从形式、内容、思想等维度探究库切澳大利亚小说"不合时宜"的艺术特质,从而管窥暮年老病的心境与库切创作嬗变之间的内在关系。库切的澳大利亚小说既蕴蓄了后现代实验创作的先锋能量,又彰显了作家对于生死大问的终极省思。从本质而言,这种不和谐、不妥协的"晚期风格"唤起的是一种阐扬震惊与矛盾体验的后现代崇高精神,在反抗与疏离中不断叩寻艺术与生命的可能联结路径。(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江琼[9](2018)在《论王安石晚期诗歌创作内容及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石晚期诗歌内容多以描写湖光山色的田园诗为主,其诗风在一定程度上受禅宗体悟影响,有时往往引禅趣入诗,用禅意体悟景物,诗风趋于含蓄深沉,清雅脱俗,有禅诗风格。晚期诗作以诗说禅,有的诗直接涉及佛理与禅义,辨理精深。(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S2期)
宋尚诗[10](2018)在《极端伦理·性书写·越界——论汪曾祺小说的晚期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版本选择与研读策略生于1920年的汪曾祺较意外地逝世于1997年。这种"意外"有两方面,一是就读者而言,因为汪曾棋在去世前一两年仍然笔耕不辍,直到1997年,还间歇发表作品,给外人一种身体并无大碍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对其自身而言,他不断提起"衰年变法"~①,言外之意,似乎是要迎来写作的第叁春、第四春~②。而且,汪曾祺对自我写作的来路有清晰的认识,对写作的去向也有着较为明晰的规划。就优秀的写作者而言,写作这一行为本身便与性命攸关:对自身写作来龙去脉的关怀意味着不断理清过往生命与生活的痕迹,拭去尘垢,从而对未来有着清明的瞩望。比如,他曾对读者说:"我60岁写(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晚期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会随着年龄变得更智慧还是更愚蠢?更有信念还是所有的信念都磨损一空?毫无疑问,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者应该能够在其晚期阶段获得作为时间与经验之结果的独特的感知特质和形式。就像萨伊德所说的,"我们在某些晚期作品里会遇到某种被公认的年龄概念和智慧,那些晚期作品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成熟性,反映了一种经常按照对日常现实的奇迹般的转换而表达出来的新的和解精神与安宁"。不仅是艺术家,回想过去时代乡下的老人,也会令人信服的确存在一种晚期风格:不是作品,而是一个人成为作品自身。或许这不是一般的和解精神,而是认知与理解的充分扩展;不是沉寂般的安宁,而是音乐中所涌流出的那片刻的安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沈洁.从《眠鸭图》看八大山人晚期艺术风格特点[J].参花(下).2019
[2].耿占春.晚期风格及其他(札记)[J].鸭绿江(上半月).2019
[3].刘尹.海顿——晚期风格[J].北方音乐.2019
[4].李聪聪.齐白石晚期人物画诙谐风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5].林培源.论赵树理晚期小说的风格(1957—1964)[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6].李盛.音乐批评的现世意义:在时间论阈中对萨义德“晚期风格”阐发的再解读[J].外国文学.2019
[7].雷登辉.在坚守与和解之间:谈作为“晚期风格”的《黄冈秘密》[J].长江丛刊.2019
[8].卜杭宾.“一个老年人的写作”——论库切澳大利亚小说的“晚期风格”[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
[9].江琼.论王安石晚期诗歌创作内容及风格[J].汉字文化.2018
[10].宋尚诗.极端伦理·性书写·越界——论汪曾祺小说的晚期风格[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