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张丹丹,郑玲莉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张丹丹,郑玲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近期疗效,远期疗效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丹,郑玲莉[1](2018)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某院接诊的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中67例患者术后患肢疲乏无力、痉挛、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且皮肤温度变暖、颜色改善,溃疡伤口逐渐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旁路闭塞,未进行截肢。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67/68)。并且68例患者踝肱指数由手术前的(0.31±0.07)提高到术后的(0.89±0.13),手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第1年失访2例,随访率为97.06%,期内出现闭塞者1例,累计通畅率为98.48%;第2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4例,累计通畅率为92.19%;第3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2例,累计通畅率为89.06%。结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近远期疗效显着,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秦跃辉[2](2016)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观察组实施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和ABI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丁明强[3](2016)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后AB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1~2年的随访工作中发现,观察组血管血运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改善方面观察组VAS评分为(1.15±0.23)分,对照组为(2.21±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45期)

高洁,刘桂峰,凌晓晨,施海燕,秦燕[4](2011)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左侧颈内巨大动脉瘤手术1例的术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治疗尤其困难,有时需要行颈动脉的切除和重建等手术,由于手术的高难度及高危险性,术后偏瘫、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临床处理较困难[1]。而该段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护理难度更为明显。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吴子衡,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焦元勇[5](2008)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tion, 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1月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38例,38条肢体(均为单侧病变或对侧为病变早期可经药物治疗控制)。男(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周涛[6](2008)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术重建缺血下肢循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于2004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3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7.4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核磁共振血(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08年18期)

吴子衡,虞冠锋,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7](2007)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7年3月以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34例(34 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结果 34例患者中,随访28例,随访3个月至4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静息痛好转,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10-01)

马中,边杰芳,王岭,袁时芳,张聚良[8](2006)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的手术疗效及自体静脉移植物的近、远期通畅率。结果87例患者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变暖,溃疡趋于愈合,踝肱指数均值术前0.38±0.11,术后升为0.85±0.1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6%(87/90)。术后7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自体移植静脉血管术后1、2、3年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4.9%、80.0%和60.7%。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具有取材简便、组织相容性好以及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景在平,崔佳森[9](2005)在《腹主动脉-肾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肾动脉型大动脉炎1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于 1999年 8月至 2003年 9月间手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TA)肾动脉型患者 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6例,男 5例,女 11例,平均年龄26 12(11~58)岁,平均病(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孙建,陆信武,蒋米尔[10](2004)在《动脉旁路术前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动脉旁路术前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评估方法。方法 应用静脉造影和双功彩超对动脉旁路术前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进行评估 ,并与术中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应用双功彩超对年轻对照组、老龄对照组及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自体大隐静脉进行检测 ,并计算它们的管径和弹性顺应性。结果 大隐静脉造影测定的管径低于术中直接测定的管径值 (P <0 .0 5 )。双功彩超评估大隐静脉 ,在平卧时测得的管径最小 ,站立时静脉明显扩张 ,充血试验时测得的管径最大 ,以年轻对照组最为明显。动脉硬化组在站立位和充血试验时超声测得的大隐静脉管径与术中探查测得的管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年轻对照组弹性顺应性最好 ,老年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的弹性顺应性无明显差别 ( P >0 .0 5 )。结论 双功彩超采用合适的体位与方法可正确地评估大隐静脉的管径 ,通过测定大隐静脉的弹性顺应性可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8期)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观察组实施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和ABI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丹,郑玲莉.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8

[2].秦跃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

[3].丁明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4].高洁,刘桂峰,凌晓晨,施海燕,秦燕.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左侧颈内巨大动脉瘤手术1例的术后护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

[5].吴子衡,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焦元勇.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2008

[6].周涛.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术重建缺血下肢循环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8

[7].吴子衡,虞冠锋,郑祥韬,黄景勇,倪海真.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4例报告[C].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2007

[8].马中,边杰芳,王岭,袁时芳,张聚良.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

[9].景在平,崔佳森.腹主动脉-肾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肾动脉型大动脉炎16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

[10].孙建,陆信武,蒋米尔.动脉旁路术前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评估[J].临床外科杂志.2004

标签:;  ;  ;  ;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论文-张丹丹,郑玲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