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无际论文-赵丽端

与物无际论文-赵丽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与物无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物,我,通

与物无际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端[1](2014)在《“物”“我”如何“通”——庄子“与物无际”与“不以物易己”的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义的存在为背景,人与物既呈现为彼此区别的存在形态,又展示着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就狭义的"物""我"之间而言,其涉及人与外部世界中对象的互动。庄子认为,与本体论立场上的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沟通、转化相应,物我之间也呈现出"通而为一"的价值论的内涵,基于此,庄子对人与物之间以何种方式走向"通"进行了考察,认为物与我之间的相互沟通具有过程性的维度,并具体体现在以言称谓物、"以意致"之上,同时须坚持"以德为本"的待物方式。(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陈霞[2](2006)在《“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纲要》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围绕着道教的最高理念“道”及最基本范畴“物”“生”“神”而展开。“道”作为道教信仰的终极理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与其它宗教或思想体系中的最高理念,如上帝、安那、梵(印度教吠檀多派)、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等等范畴一样处于核心的地位,虽然这些范畴在解释一切精神和存在现象的作用上不尽相同。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无所不覆、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派生万物的形而上的宇宙本体,是贯穿于整个自然界、人世间和神仙世界之中的最高理念。除了作为最高理念的“道”外,“物”“生”和“神”也是道教生态哲学的最基本范畴。“物”是对物质、万物、实物、器物、财物等具体事物的抽象,主要指有形的、变化的、局部的、杂多的现象存在。“生”是对生命、身体、人生、生物、生物圈、生态环境的抽象,也包括事物的有机活动和转化的功能,如事物的生成、生长和生化。“神”是对精神、神仙、神明的抽象,它是对“物”和“生”的提升、超越。道教将“道”贯穿于“物”“生”“神”叁界,具体演化为自然界(物)、人世间(生)和神仙界(神),或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神仙世界。“物”“生”“神”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道”的关系构成了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陈霞[3](2006)在《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道家在推论万物的根源与万物、实在与现象、形而上的本体与形而下的器物、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以及万物之为万物的终极原因时,提出了“道”与“物”这对范畴。老庄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道无终始,物有死生”(《庄子·秋(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与物无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围绕着道教的最高理念“道”及最基本范畴“物”“生”“神”而展开。“道”作为道教信仰的终极理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与其它宗教或思想体系中的最高理念,如上帝、安那、梵(印度教吠檀多派)、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等等范畴一样处于核心的地位,虽然这些范畴在解释一切精神和存在现象的作用上不尽相同。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无所不覆、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派生万物的形而上的宇宙本体,是贯穿于整个自然界、人世间和神仙世界之中的最高理念。除了作为最高理念的“道”外,“物”“生”和“神”也是道教生态哲学的最基本范畴。“物”是对物质、万物、实物、器物、财物等具体事物的抽象,主要指有形的、变化的、局部的、杂多的现象存在。“生”是对生命、身体、人生、生物、生物圈、生态环境的抽象,也包括事物的有机活动和转化的功能,如事物的生成、生长和生化。“神”是对精神、神仙、神明的抽象,它是对“物”和“生”的提升、超越。道教将“道”贯穿于“物”“生”“神”叁界,具体演化为自然界(物)、人世间(生)和神仙界(神),或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神仙世界。“物”“生”“神”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道”的关系构成了道教生态哲学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与物无际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端.“物”“我”如何“通”——庄子“与物无际”与“不以物易己”的哲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陈霞.“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纲要[J].宗教学研究.2006

[3].陈霞.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J].哲学研究.2006

标签:;  ;  ;  ;  

与物无际论文-赵丽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