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热成像监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热成像技术,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
红外热成像监控论文文献综述
颜黎漓[1](2019)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火无情",尤其是森林大火所造成的危害大、范围广且不容易扑灭。因此在森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做好森林防火监控工作,通过良好的、先进的森林防火管理与森林防火技术将森林火灾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强化森林火灾预防管理,可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应用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防火预测,有效地降低了火灾隐患问题,规避了因为火灾而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温度变化了解在森林的具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问题,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原理。(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3期)
安鑫[2](2019)在《AI+红外热成像 助力视频监控迈入深度智能时代——专访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视频监控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对雾霾、雨、雪等恶劣环境下及夜间的安全监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低照度、更远的监视距离、更宽的动态范围是监控摄像机不断发展的目标。红外热成像技术因为探测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等优势而被行业运用到视频监控中,并与可见光摄像机搭配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安防》期刊2019年09期)
邓敬文[3](2019)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全球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由于优良的特性使其在众多行业中普遍应用,包括军事领域、电力工程以及工业生产等。根据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发挥出其优势,推进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袁琳,左超[4](2019)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大空间区域防火监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高大空间内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防火监控,热成像防火系统结合现代化的网络传输技术,可实现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远程传递,打破环境,区域和距离的限制,真正实现远程实时的信息资源和智能识别分析的同步共享,对监控区域内的火情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火灾隐患具有预警作用,实现了高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洪财[5](2017)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从阐述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和实施森林火灾监控的重要意义开始,对国内外森林火灾监控现状做了调查,调查发现传统的森林火灾监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继而设计一套系统: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点来弥补传统的森林火灾监控中的不足。针对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叁大模块,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火灾监控系统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进行设计。首先,针对系统相关理论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及本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重点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红外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原理、红外图象处理技术进行探讨与研究。其次,在火灾监控系统模块中,给出了火灾监控系统方案,并对实时红外信号处理平台的方案做了详细的研究。针对红外热图像在网络传输中存在占用网络带宽大,实时性差,图像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实时性要求等问题,本文采用无线网络实时视频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方案加以解决。在森林火灾监控系统软件模块中,针对PC端视频获取、编码、传输不流畅,达不到要求等问题,本文采用H.264制式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实现对红外图像的压缩;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实现红外热图像流在网络上的传输。最后,一套完善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设计完成后,多次实验研究表明: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监控中,可以提早发现隐形的火灾隐患,消除隐患,达到避免火灾发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朱青田[6](2016)在《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智能监控应用中,技术人员应该强化红外热成像系统软件功能结构的开发设计工作,在视频监控中,工作人员应该开展后台管理软件的技术优化工作,从而显着提高视频监控的有效性。在智能监控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强化AIS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管理运用,做好设备接口控制板块的管理工作。本文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的运用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提高的可行性措施。(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6年17期)
张爱薇[7](2016)在《红外热成像监控下金纳米笼分子探针对光热治疗和放疗增敏协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已经成为女性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乳腺癌总体诊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诊断方面,乳腺癌主要依赖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乳腺钼靶成像、超声、MRI等,但这些技术对早期病灶和不典型病灶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治疗方面,尽管很多先进的治疗方式已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治疗,但治疗后肿瘤的复发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尤其在叁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治疗方而这个问题更加突出。TNBC是一种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原癌基因Her2受体表达的乳腺癌。目前全球对乳腺癌的治疗已达成共识: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必须重视多种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但在乳腺癌实际诊治过程中,由于诊断、化疗、放疗、外科多为独立科室,多学科的联合综合诊治也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兼具“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靶向纳米粒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途径,在恶性肿瘤的现代诊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价值。在可制备纳米载体的各种纳米材料方面,金纳米粒因其独特的理化特征而备受瞩目。其优势在于:①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好,表面多价性、易修饰上靶向分子探针。②金壳的SPR效应可实现光热治疗,同时,金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可导致强烈的放射增敏效果。两者协同,可使疗效倍增。③在光热治疗的同时,可同步实现热红外成像,对治疗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诊断-治疗学”的一体化。基于此,本研究将乳腺癌高表达的CD44受体作为TNBC的生物成像和治疗特异性靶点,构建靶向CD44的金纳米笼(gold nanocages, GNCs)分子探针,应用皮下种植乳腺癌的动物模型进行红外热成像监控下的靶向光热+放疗增敏联合治疗,旨在实现实时影像监控下的“诊断-治疗学”,为目前乳腺癌的综合诊断和治疗难题提供可行的方法途径。研究目的构建靶向CD44的金纳米笼分子探针,利用一种纳米粒同时实现乳腺癌的光热治疗和放疗增敏,并利用红外热成像对肿瘤治疗进行实时监控,以期提高乳腺癌的综合诊治水平。研究方法细胞学实验:以四氯金酸(HauCl4)为原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制备金纳米笼(GNCs),在4℃的条件下,用SH-PEG-COOH修饰GNCs,制备出PEG-GNCs后,再用CD44对其进行共轭。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GNCs的大小,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CD44是否耦合成功。利用免疫组化来验证4T1细胞细胞膜表明有CD44受体;通过ICP-MS与电镜(TEM)来测试4T1细胞对金的摄取情况;用CCK-8实验来检测该免疫探针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肿瘤细胞后,利用CCK-8, Hoechst/PI双染实验来检测GNCs的光热杀伤效果;利用6 MV的X线直线加速器对肿瘤细胞进行照射,并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和Hoechst/PI双染实验来检测4T1细胞的活性。动物实验:将四周大的Balb/c小鼠用4T1细胞进行皮下成瘤,用红外热成像仪对荷瘤小鼠进行拍照,然后在肿瘤部位注射100μl的金纳米笼或PBS,用NIR照射肿瘤部位5分钟,然后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小鼠进行拍照,记录温度值。另将荷瘤小鼠分为12组,分别注射金纳米笼或PBS,随后用NIR或6MV的X线进行照射,治疗1天后,取瘤,用HE染色来评估不同治疗方式对小鼠肿瘤的作用。结果1,TEM结果显示GNCs尺径约58.14±4 nm,紫外分光实验显示GNCs的紫外吸收峰在780nm,而CD44-PEG-GNCs的吸收峰为813nm。这种显着的红移(≈33nm)表明金纳米笼成功耦合CD44抗体。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膜表面有大量CD44受体,细胞质内有少许受体。ICP-MS和TEM实验结果显示4T1细胞摄取大量的Au,其中对免疫金纳米笼的摄取量明显高于PEG化金纳米笼的摄取量。免疫金纳米笼通过受体介导的包吞作用进入细胞,主要聚集在细胞器膜处。CCK-8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NCs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较小,48 h后,细胞活力仍为81.2%。3,NIR光照射及放疗后,CCK-8、Hoechst/PI双染和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表明联合热疗和放疗增敏的含CD44-PEG-GNCs的组别的肿瘤细胞大量凋亡,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4,红外热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癌部位温度明显较正常部位高,肿瘤部位注射PBS并用NIR照射后,肿瘤温度差为4℃,肿瘤部位注射金纳米笼后用NIR照射,肿瘤温度差为14℃。5,注射PBS组,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形态没有明显改变;注射PEG组,可以观察到核碎裂、核溶解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注射CD44-PEG-GNC组,肿瘤组织内有明显的坏死细胞,同时出现细胞外基质的崩解和细胞质嗜酸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核碎裂、核溶解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协同治疗组肿瘤坏死明显严重于其他组。结论金纳米笼分子探针的细胞毒性较小,对4T1细胞有较好的靶向作用;细胞学实验表明金纳米笼分子探针可以用于光热治疗和放疗有增敏中:动物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协同治疗可实现效果的倍增;利用红外热成像对治疗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同步诊断和治疗,为乳腺癌的综合诊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2)
蔡卫林[8](2015)在《红外热成像提升工业电视监控领域安全生产——海康威视红外热成像测温预警系统在石化行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像测温技术是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红外热成像国内技术的突破,带来石化行业工业电视监控的重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与效率。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期刊2015年08期)
龙俊飞[9](2015)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其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根据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物体能够每时每刻反射载有物体特征信息的红外线的特性而研发的一种被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视频监测领域。我国变电站的红外线测温工作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红外测温仪配合巡检人进行,这种传统变电站监控方式方式效率低、工作量大,不符合当前变电站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变电站逐渐发展为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集成化监控,文章以云南电网公司文山供电局开发智能红外热成像无人监控系统为例,阐述红外热成像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发的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5年02期)
潘恩亮[10](2014)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监控中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凡是温度高于绝对温度零度的物体均向外辐射红外能量,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越强。通过非接触探测,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能量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即可形成热辐射图象。同一目标的热辐射图象和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采用这一技术手段,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可进行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等智能应用。本文简要谈一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优缺点和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安全》期刊2014年22期)
红外热成像监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视频监控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对雾霾、雨、雪等恶劣环境下及夜间的安全监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低照度、更远的监视距离、更宽的动态范围是监控摄像机不断发展的目标。红外热成像技术因为探测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等优势而被行业运用到视频监控中,并与可见光摄像机搭配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热成像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1].颜黎漓.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安鑫.AI+红外热成像助力视频监控迈入深度智能时代——专访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进[J].中国安防.2019
[3].邓敬文.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9
[4].袁琳,左超.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大空间区域防火监控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王洪财.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6].朱青田.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6
[7].张爱薇.红外热成像监控下金纳米笼分子探针对光热治疗和放疗增敏协同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
[8].蔡卫林.红外热成像提升工业电视监控领域安全生产——海康威视红外热成像测温预警系统在石化行业的应用[J].中国石化.2015
[9].龙俊飞.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其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
[10].潘恩亮.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监控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