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面稳定性论文-范永利,张树建,乔金

掘进面稳定性论文-范永利,张树建,乔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掘进面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渗流效应

掘进面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范永利,张树建,乔金[1](2015)在《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世界第一超大直径,具有穿越复合土层,高水压作用等难点的上海长江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掘进面的渗流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渗流效应对掘进面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水作用下支护压力与掘进面变形的关系。根据稳定性理论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极限支护压力的确定为设计和施工中掘进面最小支撑力的确定以及防止掘进面坍塌所需支护提供了依据。通过渗流作用效应的影(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5年11期)

范永利,张树建,乔金丽,任泽民[2](2015)在《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世界第一超大直径,具有穿越复合土层,高水压作用等难点的上海长江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掘进面的渗流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渗流效应对掘进面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水作用下支护压力与掘进面变形的关系。根据稳定性理论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极限支护压力的确定为设计和施工中掘进面最小支撑力的确定以及防止掘进面坍塌所需支护提供了依据。通过渗流作用效应的影响比较发现:渗流力构成了总支护力的主要部分,地下水的存在对隧道开挖面稳定产生很不利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沈翔,袁大军[3](2015)在《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砂土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开挖土体的破坏形式,本文通过自行研制的模拟试验装置,在不同工况下,对砂土地层中隧道掘进面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本试验所得到的掘进面土体破坏形式与Chambon&Cort’e、Mair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地层掘进面土体破坏形式与这两种模型是相一致的,主要体现为:(1)在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开挖土体可以近似看成楔形体,破坏区域上方基本表现为筒仓状;(2)在砂土中沿垂直拱部方向从隧道拱顶一直到地表的开挖土体呈狭窄的"烟囱形"。通过试验得到了砂土地层中隧道掘进面土体破坏的具体形式,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刘维,唐晓武,甘鹏路,SAVIDIS,S[4](2013)在《复合砂性土层中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在复合砂性土层中掘进时容易发生开挖面失稳事故,因此掘进过程中开挖面保持合理支护压力尤为重要。考虑到砂性土的摩擦特性,采用上限分析原理并建立适合复合砂性土层的叁维破坏机动场模型对开挖面失稳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该类地质条件下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给定穿越土层参数条件下,考虑覆土层为均一土层和双层土2种工况,分析研究盾构直径,埋深比,覆土层黏聚力,覆土层内摩擦角,地表荷载和覆土层相对厚度比等因素变化对支护压力的影响。该公式为复合砂性土层下开挖面支护压力设置提供了较为精确估算方法,为类似实际工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S2期)

张义同,袁杰[5](2011)在《土体应变软化对盾构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盾构隧道的大量兴建,掘进面稳定性的合理分析显得十分重要。采用有限差分法程序对应变软化砂土的剪切带进行模拟,分别与实验结果和解析结果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建立盾构隧道的叁维数值模型,分析不考虑渗流时土体应变软化对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对比渗流条件下考虑应变软化和不考虑应变软化时盾构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差别,以及相应的土体位移、塑性区范围和地表沉降的不同。结果表明,考虑应变软化时数值都明显增大,更容易导致掘进面失稳。同时探讨了剪胀角和内摩擦角的不同软化行为对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考虑了土体的应变软化行为,对天津地铁九号线施工中的支护力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与工程监测值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1年S2期)

高健,张义同[6](2010)在《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在低渗透性土壤中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将引起作用在掘进面上支护压力的显着变化。考虑盾构掘进速度以及土体的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伽辽金有限元法推导叁维稳态渗流有限元方程,使用FORTRAN代码编制数值分析程序计算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维持掘进面稳定极限支护压力由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共同构成,前者基于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后者通过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推导得出。结果发现,低渗透性土层中进行隧道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对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产生很大影响,掘进速度的增加将引起作用在隧道掘进面上支护力的显着增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取得较好的一致,验证了该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0年07期)

惠永川[7](2010)在《渗流条件下辐条式刀盘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法凭其自身的优势,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隧道施工方法,其中土压平衡式盾构的使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很难避免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可能引起隧道掘进面失稳破坏,因此隧道掘进面的稳定性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刀盘作为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开挖土体、维持掘进面稳定和搅拌土砂的功能,刀盘的结构形式有面板式和辐条式两种基本形式,目前国内盾构施工对辐条式刀盘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将在考虑地下水渗流的情况下,研究使用辐条式刀盘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各参数对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如上所述,本文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对隧道盾构掘进面稳定性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阐述盾构隧道施工中保持掘进面稳定的重要性;2.针对掘进面稳定性研究对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的要求,运用显示动态松弛拉格郎日差分软件(Flac3D)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阐述程序求解原理及实现关键技术,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设计数值模拟的具体方案;3.建立砂土地层计算模型,研究有地下水存在,应用辐条式刀盘的情况下,刀盘开口处支护力变化引起的围岩变形规律,得出确定掘进面极限支护力的方法和砂土地层掘进面失稳破坏时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掘进面稳定性的一些重要的隧道参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其他影响渗流的参数对掘进面稳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重点对刀盘开口率的影响进行分析;4.建立粘土地层计算模型,得出在有地下水存在,应用辐条式刀盘的条件下,粘土体地层掘进面失稳破坏模式,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掘进面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盾构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掘进面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世界第一超大直径,具有穿越复合土层,高水压作用等难点的上海长江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掘进面的渗流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渗流效应对掘进面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水作用下支护压力与掘进面变形的关系。根据稳定性理论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极限支护压力的确定为设计和施工中掘进面最小支撑力的确定以及防止掘进面坍塌所需支护提供了依据。通过渗流作用效应的影响比较发现:渗流力构成了总支护力的主要部分,地下水的存在对隧道开挖面稳定产生很不利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掘进面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范永利,张树建,乔金.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J].重庆建筑.2015

[2].范永利,张树建,乔金丽,任泽民.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5

[3].沈翔,袁大军.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砂土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

[4].刘维,唐晓武,甘鹏路,SAVIDIS,S.复合砂性土层中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

[5].张义同,袁杰.土体应变软化对盾构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

[6].高健,张义同.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0

[7].惠永川.渗流条件下辐条式刀盘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0

标签:;  ;  ;  

掘进面稳定性论文-范永利,张树建,乔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