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振动控制,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滤波
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金石成[1](2004)在《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自适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航天设备普遍在振动和惯性力同时作用的复合动态环境中工作,研究在这种复合环境下控制问题,在预测航空,航天设备在单一环境试验中所不能估计的潜在故障,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的自适应控制方案。 本文首先对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噪声控制和振动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自适应滤波器理论和自适应算法进行了相应阐述,对自适应主动消振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探讨,对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前馈、反馈振动控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自特点混合自适应控制方案。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离心力场中的振动台控制问题,对离心力场中的振动台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指出控制的目标不仅是抑制激振力产生的振动,同时需要解决离心力导致的系统偏离问题。 根据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的特性,提出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的前馈—反馈混合自适应控制方案进行控制;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叁种方案的效果,发现前馈控制具有抑振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不能够全部解决系统偏离问题,而反馈控制纠偏效果突出,却对振动抑制效果较差,而混合控制结合了前馈和反馈控制的优点,表现出对离心力环境下的振动控制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是一种可行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控制方案。另外,本文详细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振动控制仿真问题,给出了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以及混合控制的SIMULINK仿真系统,而且这些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可以实现各种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的振动控制问题的数值仿真。(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5-01)
林涛[2](2003)在《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用分时独立的试验手段不能正确预测复合环境影响下设备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复合振动环境试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预测在单一环境试验中所不能估计的潜在故障,有利于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上的使用可靠性。本文主要是对振动—离心复合环境数值模拟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本文在深入研究离心机以及振动台的实验机理,尤其是复合离心机振动台的实验设计机理后,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振动台顺臂安装于离心机机臂上的力学模型,基于Hamilton原理得到的拉各朗日运动方程,得到了复合动力学环境下的运动支配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将离心机臂作为柔性梁,用瞬态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采用计算软件ANSYS分析了离心机臂和复合系统的模态,并得到了柔性机臂—振动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最后,在C++Builder环境下编制相应计算程序求解动力学方程,并对不同建模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复合离心机振动台系统力学模型是正确的,从精度、效率、可靠性上均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因此,本文为复合环境下系统的减振、隔振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5-01)
董龙雷,闫桂荣,余建军,杜彦亭[3](2002)在《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建立离心机和振动台系统组成的复合动力学环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对在离心力作用下振动台运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离心机和振动台系统组成的复合动力学环境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02-08-18)
余建军,闫桂荣,徐君,杜彦亭[4](2001)在《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离心机和振动台系统组成的复合动力学环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进行计算机仿真。文中首先讨论了仿真软件的设计思想,介绍了振动和离心力复合动力学环境仿真软件CDE_VSIM 的结构,讨论了将图形技术的数据场可视化、动态数据场显示技术应用于有限元计算后处理 的方法及 CDE_VSIM与MATLAB的接口方法。最后通过对在离心力作用下振动台运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离心机和振动台系统组成的复合动力学环境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刘冰,程卫国,闫桂荣,牛宝良,李荣林[5](1999)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及其在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离心-振动复合环境试验系统所存在的耦合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利用被控对象输入输出信息离线、在线相结合学习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时变、非线性系统进行跟踪控制,并研究了该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实验表明了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该算法也适用于快速变化这类系统的实时控制。(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贺云波,简林柯,林廷圻,闫桂荣,牛宝良[6](1998)在《离心力复合环境下电液伺服振动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离心力环境下振动台的研究背景,进一步分析了在离心力环境下电液伺服振动台系统面临的新课题,并在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高阶系统的控制分析与仿真。(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1998年06期)
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用分时独立的试验手段不能正确预测复合环境影响下设备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复合振动环境试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预测在单一环境试验中所不能估计的潜在故障,有利于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上的使用可靠性。本文主要是对振动—离心复合环境数值模拟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本文在深入研究离心机以及振动台的实验机理,尤其是复合离心机振动台的实验设计机理后,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振动台顺臂安装于离心机机臂上的力学模型,基于Hamilton原理得到的拉各朗日运动方程,得到了复合动力学环境下的运动支配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将离心机臂作为柔性梁,用瞬态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采用计算软件ANSYS分析了离心机臂和复合系统的模态,并得到了柔性机臂—振动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最后,在C++Builder环境下编制相应计算程序求解动力学方程,并对不同建模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复合离心机振动台系统力学模型是正确的,从精度、效率、可靠性上均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因此,本文为复合环境下系统的减振、隔振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金石成.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自适应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
[2].林涛.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数值模拟[D].四川大学.2003
[3].董龙雷,闫桂荣,余建军,杜彦亭.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的仿真[C].'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2002
[4].余建军,闫桂荣,徐君,杜彦亭.离心力-振动复合动力学环境的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1
[5].刘冰,程卫国,闫桂荣,牛宝良,李荣林.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及其在离心力-振动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的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9
[6].贺云波,简林柯,林廷圻,闫桂荣,牛宝良.离心力复合环境下电液伺服振动台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1998
标签:振动-离心力复合环境; 振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