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观念论文-刘立成,张中华

灾害观念论文-刘立成,张中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灾害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象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对策

灾害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成,张中华[1](2018)在《当代中国气象灾害报道写作观念的若干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的气象灾害报道写作观念发生了显着变化。具体表现在"四个转向",即由国家影响层面报道转向民众影响层面报道、由灾后影响综合报道转向灾前防御报道、由灾害全能叙事报道转向平等现场报道、由科学知识普及报道转向人文关怀报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当代中国气象灾害管理观念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传播观念进步使然。气象传播工作者应适应这一变化,在气象灾害报道时把握"四条原则",即民本原则、预防原则、同步原则和关怀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8年11期)

刘海霞[2](2015)在《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看“天人合一”观念的生态局限——兼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合一"观念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来看,"天人合一"观念不利于全面分析灾害产生的原因,限制了人类抗灾救灾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在灾害应对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消极被动。由于其理论的局限性及对实践造成的误导,"天人合一"是一个不完备的命题,必须与"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命题合并使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韩静[3](2013)在《从“灾害报道”看我国灾害报道观念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灾害报道,作为社会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展现,总是受到一定观念的影响,并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而变化。本文从代表性的灾害报道案例来分析我国灾害报道观念的转变的表现,并最终简要分析观念转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19期)

黄瑚[4](2012)在《树立全局观念 迎战水旱灾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黄瑚) 昨天,我市召开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动员会议。会议播放了前阶段全市防汛水利明查暗访专题纪录片,通报了今年主汛期天气趋势的分析预测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在会上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迎战今年可能出现的(本文来源于《温州日报》期刊2012-07-10)

卢美伟,黄卫,冯振家[5](2010)在《农村防御雷电灾害观念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村在建筑物防雷和防感应雷等方面存在的观念误区及农村建筑物防雷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04期)

傅丽芸[6](2010)在《中美灾害新闻报道观念与表现手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由于灾害与人类紧密相关,对灾难新闻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人们生活的迫切需要。有关灾害报道的新闻是新闻界一个永恒的题材。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文中要用到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概述了比较新闻学的起源发展研究现状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界定了灾害新闻、报道观念、报道表现手法的概念,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理论应用做简要说明。第二章从具体案例入手,用具体的数字、图表来显示中国《人民日报》与美国《纽约时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分别在汶川地震和卡特里娜飓风中报道的差异。第叁章对中美新闻媒体灾害报道的特点做出分析和总结。第四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媒体灾害报道差异的原因,既有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的原因,也有传播理论上的原因,另外不同的世界观、意识形态也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五章是本人对中国媒体应该如何改进灾害报道,学习借鉴美国媒体的一些启示和思考。通过比较,引导我们对中美新闻传播进行全方位的、多侧面的和历史纵深度的考察,使我们正确认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美国媒体在进行灾害报道时,注重对个体的挖掘,并且擅长对细节进行深入细微的刻画。我国媒体在灾害报道中对灾害者本身的关注上较少、在事实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应该在以后的灾害新闻中适当地添加一些细节描述,突出事件的故事性,在坚持正面报道方针的同时,也要注意新闻中的平衡,多些“中性”报道,坚持报道中以人为本,重视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杨振东,毕金平[7](2009)在《加强抗震观念 减轻地震灾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唐山地震及汶川地震的震害分析,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2008年版)提出抗震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看法。呼吁全社会加强抗震观念,从而减轻地震灾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冶金》期刊2009年04期)

杨静[8](2009)在《从康雍乾灾害诗歌的表现看叁朝灾害观念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康雍乾百余年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但这个时期也正是整个清代灾害发生最多的时期,终其叁朝共发生大小灾害17970次,年均达135次以上,可谓无时不灾,无地不灾,无人不受灾。灾难频仍,给人民带来了深哀巨痛,也给这个时代诗人们带来了特殊的写作素材。从目前记录清代事件最为完整的诗集《清诗纪事》看,此期5 000余首诗中有142首描写各类灾害的诗作。该次研究拟以此为研究对象,着力比较叁朝灾害诗表现出的灾害观念之异同,探讨康雍乾叁朝灾害观念的嬗变过程及其成因。尽管目前在清代灾害史、灾害经济、灾害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清代灾害文学史角度研究灾害较少有人涉猎。该次研究试图以灾害诗为研究对象,探寻叁朝灾害诗所反映出的传统灾害观念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并以此研究作为叁朝灾害观念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研究。本次研究的重点在第叁章。该章第一节以康熙朝63首灾害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叁个方面对这些灾害诗所表现出的灾害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朝灾害观仍以天人感应的“天谴论”灾害观为主流,但同时也有个别灾害诗在灾害发生成因和防灾救灾的认识上流露出天道自然的客观唯物主义倾向。第二节分析了雍正朝灾害诗所表现出的灾害观特点。一是深受雍正帝“神道设教”的治国方略影响,遇灾多通过求神禳灾弭祸;二是半数以上的灾害诗是以抨击地方官员因惧祸怕“天谴”(皇帝的惩戒)而讳灾不报的时弊为主题的。此朝这种“天谴”灾害观前不见于康熙后不见于乾隆,只是昙花一现而已。第叁节概括了乾隆朝74首灾害诗所表现出的灾害观,认为该朝灾害诗集中体现出“天道自然”灾害观的倾向,甚至个别灾害诗主题直接表现为人类应珍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唯物主义灾害观;同时指出有近叁分之二的灾害诗描写了灾害发生后从皇帝到各级地方官员的实际救灾行动,这些救灾诗歌透露出对灾害发生发展的一种客观认知。在这些诗里,完全淡化甚或是找不到“天谴”灾害观的痕迹,相反充满着“人定胜天(灾)”的自信情怀,这与此朝盛世情结有关,当然也与乾隆帝施行“实政实心”治国方针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朝几乎没有一首直接指斥地方官员为政不良、遇灾不作为的诗,这与康熙和雍正两朝形成鲜明反差,其灾害观的进步和发展是很明显的。通过叁朝灾害诗主题比较,可以看出灾害观念的变化特点,即无论是在表现灾害成因的探寻上,还是在表现救灾防灾实践行为上,都始终存在着“天谴论”与“天道自然”灾害观的并存与对立。同时从灾害观念的发展历程看,也能明显看出由康雍两朝以天人感应的灾害观为主流发展到乾隆朝以“天道自然”灾害观为主流的嬗变过程,这种变化过程就像中国古代灾害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们发掘、研究此阶段灾害诗所能得出的宝贵思想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4-30)

龚光明,严火其[9](2009)在《略论中国古代生物多样性观念及其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here was the idea of biodiversity in ancient China,so-called" differences make things come into being,grow things,the same can't go on growing.".In the practice,the people had already realized the diversity of climate,soil and agricultural plants,etc..and used it in real production and life.Especially,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y paid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crops which were bit by natural adversity to select different kinds,and used the biodiversity to prevent plagues of insects.(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09年01期)

马宗晋[10](2008)在《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六)——提高减灾效益,用科学观念指导各领域的减灾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恶化和突发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的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还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则一般是短时间内的突然事件,类似人体的急性疾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需要实施事先预防、灾前预警、灾时应急和灾后重建的系统工程,其中地球科学家的责任之一是找出有效的宣传演练途径,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灾害的危险性,做好必要的防灾准备。(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灾害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人合一"观念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来看,"天人合一"观念不利于全面分析灾害产生的原因,限制了人类抗灾救灾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在灾害应对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消极被动。由于其理论的局限性及对实践造成的误导,"天人合一"是一个不完备的命题,必须与"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命题合并使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害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立成,张中华.当代中国气象灾害报道写作观念的若干变化[J].中国地市报人.2018

[2].刘海霞.从清初灾害应对方式看“天人合一”观念的生态局限——兼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根基[J].泰山学院学报.2015

[3].韩静.从“灾害报道”看我国灾害报道观念的转变[J].科技资讯.2013

[4].黄瑚.树立全局观念迎战水旱灾害[N].温州日报.2012

[5].卢美伟,黄卫,冯振家.农村防御雷电灾害观念误区[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

[6].傅丽芸.中美灾害新闻报道观念与表现手法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0

[7].杨振东,毕金平.加强抗震观念减轻地震灾害[J].黑龙江冶金.2009

[8].杨静.从康雍乾灾害诗歌的表现看叁朝灾害观念的嬗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9

[9].龚光明,严火其.略论中国古代生物多样性观念及其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2009

[10].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六)——提高减灾效益,用科学观念指导各领域的减灾工作[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灾害观念论文-刘立成,张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