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钟域论文-周圣泽,陈勇帆,唐锐,罗宏伟

多时钟域论文-周圣泽,陈勇帆,唐锐,罗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时钟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成电路,多时钟域,共时测试

多时钟域论文文献综述

周圣泽,陈勇帆,唐锐,罗宏伟[1](2019)在《基于V93k的多时钟域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复杂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SoC产品成为了整机系统的重要解决方案。由于此类产品的复杂结构、多时钟域特性,对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手段在近年来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此类产品发展的需求。如何快速、有效地完成此类产品的测试一直是测试从业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针对此类多时钟域产品,共时测试方案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其实现过程较为复杂,其向量转换、测试程序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借助特别的手段来实现。主要针对多时钟域产品共时测试开发的解决方案、向量转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基于V93k ATE进行单时钟和多时钟测试等多种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9年05期)

焦芳,张玥,严韫瑶,严伟[2](2016)在《多时钟域并行测试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IEEE1149中TAP控制器的概念与IEEE1500 wrapper的概念相结合,设计出一款基于IEEE1500测试标准同时兼容IEEE1149测试标准的测试控制器,并设计了满足不同时钟域同时并行配置通用寄存器的功能,可以节省多个时钟域串行配置寄存器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结果中的verdi仿真图表明文章所设计的测试结构达到了预期。(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6年09期)

严华鑫[3](2016)在《基于UltraFlex的多时钟域电路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在UltraFlex系统上进行多时钟域电路测试的方法,利用了UltraFlex系统自身硬件设计的特点和VBT,解决系统在多时钟电路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最小公倍数频率超过测试系统规格的问题。此方法通用,可进行不规则多时钟ASIC的测试,降低了设计和测试人员测试算法设计的难度,提高了设计和测试开发速度。(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6年06期)

覃晓莹,郑湘南,王政集,粟涛[4](2015)在《多模式多时钟域芯片的物理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测试成本和难度,提高质量和成品率,量产芯片一般包含存储器内建自测试(MBIST)模式和扫描链测试(Scan Chain Test)模式。另一方面,随着芯片集成的功能不断增多,设计时一般会采用多个不同时钟。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时序约束,实现此类芯片多模式归一化的物理设计方法,称为混合模式(Mix-mode)。把该方法运用到一款基于130 nm工艺的视频后处理专用芯片上,采用Synopsys IC Compiler(ICC)工具进行布局布线。结果表明,与采用ICC工具提供的多模式(Multi-Mode)设计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完成的物理版图在工具运行时间、时序、功耗、面积、总线长等方面都有更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宁楠,廖晓春,邓其军,陈显烽[5](2014)在《基于IEEE1588的智能变电站多时钟域数据同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对时系统存在占用专用网络、可靠性不足等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一体化高精度数据平台的应用要求.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对时钟同步的需求以及IEEE 1588协议的同步原理,并提出基于IEEE 1588的智能变电站多时钟域数据同步技术,基于数据集比较算法与状态选择算法提出了在多时钟域内选择最佳时钟的方法,最后以合并单元为例介绍多时钟域同步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赵文晗[6](2013)在《多时钟域下片上网络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上网络是一种新的片上互连结构。使用片上网络作为片上互连结构的微系统芯片称为片上网络系统。由于片上网络本身就是全局异步局部同步的,片上网络中存在多个时钟域,不同时钟域之间采用的是异步通信。数据在不同时钟域之间传输时,由于时钟频率的不同,势必会出现亚稳态等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多时钟域下的片上网络的数据同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片上网络多时钟域的时钟网络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片上网络的域内时钟和域间时钟分布。其次,针对在多时钟域下片上网络跨时钟域数据传输时的亚稳态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数据同步的几种技术并进行了电路仿真,包括两级同步器,握手传输,格雷码传输以及异步FIFO同步等。两级同步器是最常用的同步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寄存器链来实现同步,可以消除跨时钟域数据传输中的大部分亚稳态;握手传输使用握手信号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有效避免亚稳态的同时正确获取数据;格雷码传输则是通过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格雷码数据,以确保在数据传输时不会有数据出现错误;异步FIFO同步通过异步FIFO存储器的存储,在两个不同时钟域之间进行数据缓冲传输,实现在两个异步时钟域之间快速而方便的传输实时数据。对以上几种多时钟域的数据同步方法,论文进行了仿真验证和相关对比,分析了几种同步方法的利弊。再次,对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多时钟域下片上网络,单独研究了异步FIFO技术并进行了电路仿真。研究了异步FIFO的结构,主要包括双端口存储器,读地址逻辑,写地址逻辑,以及空满标志产生部分,以实现两个异步时钟之间数据的存储和缓冲传输。本文还对异步FIFO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异步FIFO结构,该结构有相对较少的逻辑门数量,可以在两个无关时钟域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本文重点对多时钟域的数据同步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异步FIFO的同步方法,针对异步FIFO的缺点,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逻辑门数量较少的异步FIFO结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5-20)

朱华伟[7](2013)在《接入网多时钟域系统中异步FIFO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时钟域数据的传输是数字电路系统,尤其是接入网通信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异步时钟域间传输数据通常使用异步FIFO进行数据同步。设计异步FIFO控制器的重点是降低亚稳态产生的概率,提高异步FIFO的使用效率。阐述了一种可以在接入网多时钟域系统中使用的基于二级同步技术的异步FIFO控制器设计。(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朱华伟,税奇军[8](2012)在《基于异步FIFO的多时钟域同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集成电路多时钟域通信过程中多时钟域之间的亚稳态现象,分析了几种同步器在集成电路异步设计中的应用.采用基于格雷码技术和保守报告策略的异步FIFO法设计多时钟域信号同步器.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电路实现既定功能并提高其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钟明琛[9](2010)在《基于单时钟域的多时钟域测试向量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时钟域是SoC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研究测试向量从多时钟域转换到单时钟域而用于ATE的测试。转换的核心是对周期化的选择。介绍了叁种周期的选择方式,并且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0年06期)

杨莉,舒军,焦启民[10](2009)在《单片机总线上多时钟域下数据传递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单片机总线上多时钟域下数据传递的可靠性进行研究,阐述了使用寄存器锁存电路、多级锁存电路2种方法解决多时钟域下数据传递可靠性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4级锁存并判断跳变沿的方式能确保多时钟域下数据可靠传递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多时钟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了IEEE1149中TAP控制器的概念与IEEE1500 wrapper的概念相结合,设计出一款基于IEEE1500测试标准同时兼容IEEE1149测试标准的测试控制器,并设计了满足不同时钟域同时并行配置通用寄存器的功能,可以节省多个时钟域串行配置寄存器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结果中的verdi仿真图表明文章所设计的测试结构达到了预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时钟域论文参考文献

[1].周圣泽,陈勇帆,唐锐,罗宏伟.基于V93k的多时钟域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9

[2].焦芳,张玥,严韫瑶,严伟.多时钟域并行测试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6

[3].严华鑫.基于UltraFlex的多时钟域电路测试方法[J].电子与封装.2016

[4].覃晓莹,郑湘南,王政集,粟涛.多模式多时钟域芯片的物理设计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宁楠,廖晓春,邓其军,陈显烽.基于IEEE1588的智能变电站多时钟域数据同步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6].赵文晗.多时钟域下片上网络同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朱华伟.接入网多时钟域系统中异步FIFO控制器的设计[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8].朱华伟,税奇军.基于异步FIFO的多时钟域同步技术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

[9].钟明琛.基于单时钟域的多时钟域测试向量转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

[10].杨莉,舒军,焦启民.单片机总线上多时钟域下数据传递的可靠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多时钟域论文-周圣泽,陈勇帆,唐锐,罗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