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谢福兴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学362400

摘要: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点,渗透教材中每一份独一无二的情感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更学会报恩、施恩,从而将感恩教育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教育价值观知恩感恩报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也即人文教育,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面对近年来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之心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报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挖掘教材,促其知恩

知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使学生确实感知到“恩”之所在,明确他人所受的“恩”,以人为镜,才能反思自身,而有所领悟。中学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笔者将这些资源分为四大方面:自然之恩、养育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

1.自然之恩。自然之恩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最为丰富。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天的婀娜多姿;沈从文的《边城》表现了湘西地方的景美和人美;《故都的秋》则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写景状物中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我们的精神。

2.养育之恩。中学语文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如《傅雷家书》中对儿子深切的期待和感人至深的舐犊之情,《背影》中强忍悲痛宽慰儿子、无微不至地关爱儿子的父子深情,《我的母亲》中教之严、爱之慈的母子深情……教师应当在教材中挖掘这些无比深挚的感情和优秀的品格,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他人之恩。中学语文教材也多方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情,如《羚羊木雕》中万芳对“我”的恩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报答,《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对师恩的怀念……教师引领学生体悟教材中这些动人的情感,将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4.祖国之恩。中学语文教材有不少歌颂祖国灿烂文化、民族瑰宝和民族精神的文章。《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体现了我国独特的建筑艺术;《云南歌会》、《端午的鸭蛋》等展示了祖国灿烂的民间文化;《黄河颂》、《邓稼先》等抒写了祖国深厚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感恩的素材,将会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感恩教育的资源,抓住时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情感体验点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能了解、感知乃至认同到自己所受之“恩”。

二、品味文本,促其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要借助对课文情感的体验,促使学生识恩、懂恩,使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种种情景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人格品质,形成感恩价值观。

笔者认为,感恩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懂得珍惜生命,明白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二是学会承担责任,明白孝敬父母、报效祖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三是学会和谐相处,明白只有与自然、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自己才会幸福快乐。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地品味文本中的情感,通过朗读,具体地感受和体验文本中的每一个作者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不断洗涤净化自身的灵魂,促进学生感恩价值观的形成。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可以反复引导学生品读阿长买《山海经》部分,感受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激与怀念;在《背影》中,可以让学生品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可以让学生品读文章结尾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美丽仙湖的消逝,借此感受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思考,明白“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通过课堂的朗读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经历每一份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通过教材合理感受、经历每一份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

三、实践体验,促进报恩

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后,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联系写作实践等,让学生表达心声,促使学生把感恩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首先,可以在写作实践中,指导学生通过习作抒发感恩之情。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妈妈写一封信,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给老师写一首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写一篇歌颂祖国巨大变化的文章,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

其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恩。如在“走进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野外种上一棵树,在公园里浇花除草;在“走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给社区的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在“献给母亲的歌”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激励学生为减轻父母负担而发奋读书,也可让学生用为父母做家务、亲手为父母制作生日礼物等方式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以适当的拓展,能让学生把感恩之心升华到报答、回馈社会的层面来,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

总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步增强,逐步养成良好的感恩品质,形成感恩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尽的责任。

标签:;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