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动小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窄河谷,场地地震反应,地形效应,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小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盛志强[1](2013)在《窄河谷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规模及其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震环境复杂的城镇迫切要求进行地震小区划研究。目前,关于河谷地形的地震动放大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专门针对窄河谷类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甘肃陇南山区、四川川北地区、陕西南部山区等地分布有很多窄河谷城镇,历次震害调查表明这类城镇震害受地形影响非常明显,在进行此类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中应重视地形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本论文立足于此,在已经积累的大量地震小区划勘察资料的基础上,以甘肃文县城关镇为例,通过跨越河谷地貌的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并采用GIS技术实现分区表达,给出进行此类窄河谷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的方法。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搜集和整理了河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总结了山区河谷工程场地特征。山区河谷城镇场地山势陡峭、谷底狭窄,主要分为条带状河谷地形和山地隆升区,局部范围内地震响应既有很大差异,且地震时多发生次生灾害。2、通过ABAQUS建立了河谷模型,进行单频率脉冲数值模拟,分别对不同坡角、坡高、深宽比的河谷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坡角、坡高较大,山顶放大效应明显;深宽比较大的河谷地形效应作用显着;凸起处对邻近场地地震动有抑制作用,且坡角、坡高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并通过输入el centro地震波,研究了深宽比及坡角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认为狭窄河谷,谷底峰值加速度较大,且特征周期较小。窄河谷场地地形效应显着,地震动特征复杂。3、结合一维LSS1软件及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确定研究区域场地地震动参数。主要进行谷底、凸起处和软、硬场地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的比较。覆盖层较厚的场地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较大,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地形效应明显,凸起处放大作用显着。土层结构和地形效应对地震动的影响要同时考虑,尤其是窄河谷场地。4、考虑了地层结构及地形的影响,初步提出了针对窄河谷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的区划方法。并通过不同频率的加速度反应谱谱值的比较,对窄河谷城镇不同建筑物的分布做了初步的规划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3-06-15)
程山,龚飞,胡雨琦[2](2012)在《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及其应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以下简称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工作为主线,研究了弱震区内潜在震源区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程度、软土地基反应谱特征与构造措施的选取,以及以小区划成果作为抗震设防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2年03期)
李云珠[3](2007)在《基于地震动小区划的重庆市主城区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小区划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的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的分布,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地震小区划越来越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重庆地处中强地震活动区,进行地震小区划对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城市防震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重庆市主城区进行地震动小区划初步研究并确定其设计地震动参数,具体内容包括:①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分析整理了地震危险性中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减小不确定性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进行均匀的2km×2km的网格划分,得到666个网格控制点。在此基础组合两种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和地震动衰减规律共四种分析模型进行重庆市主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一系列地震动参数,并对四种结果取中位值作为地震危险性计算的最终结果。此外,统计分析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幅值沿经纬线的分布情况,得到重庆市主城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基岩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幅值等值线图及加速度反应谱。②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收集整理了重庆市主城区若干工程场地勘测资料,利用双指标法和场地指数法构建了四种场地类别共396个场地计算模型。根据土层一维等效线性分析方法对396个模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叁种超越概率水平下396个场地模型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和基岩到地表加速度放大系数谱。统计分析了加速度放大系数谱并规准化得到四种场地类别所对应的β谱。最后统计分析了土层厚度和场地自振周期对水平峰值加速度的影响。③重庆市主城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根据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统计分析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场地自振周期和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关系曲线和拟合公式;采用五参数控制的拟合模型拟合四种场地β谱得到相对应的标准化β谱。最后将地震动小区划得到的水平峰值加速度及标准化β谱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综合以上得到重庆市主城区地震动小区划的主要成果如下:重庆市主城区水平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四条与重庆市主城区四种场地类别相对应的标准化β谱。文章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4-25)
孙崇绍[4](2007)在《西北黄土地区河谷城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以兰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州为例研究了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河谷城市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特征,论证了选择输入地震动的重要性以及地震动参数分区和当地场地特征、土层分类以及地貌分区的关系。根据兰州市区的场地条件和大量的计算结果将市区划分为叁个小区,给出了各小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编制出设计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陶能付,章在墉[5](1994)在《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小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小区划的方法.它以一定的“衰减”规律,采用泊松模型和断层破裂模式,并以一定的概率水准来表示.它与概率一致的其它地面运动参数小区划相结合可为人造地震波和应用双重破坏准则的抗震设计等提供概率一致的持续时间参数,使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有更新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2期)
曾勇[6](1991)在《成都平原东部地震动小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地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场地土结构及土动力学参数的区域性差异,对强震地面运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考虑这种控制作用,以便合理地进行成都平原地震动小区划,本文根据一定数量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和所处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地貌单元、土层厚度和土层结构等因素与各类地震反应谱和各档峰值加速度的统计直方图。并引入分量分析方法,对原始因素进行正交变换,用产生互不相关的新因素来代替它们。正交变换之后,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根据反映新因素重要程度的因子载荷矩阵生成新因素权重矩阵 A,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别成都平原东部各点的地面地震动类型,并由判别结果勾划了本区地震动小区划图。(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1991年04期)
樊水荣,苏经宇,谭健[7](1990)在《中小城镇地震动影响小区划的一种建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现行烈度区划图和新编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为减小和避免在应用中对各种参数理解的差异以及参数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结合中小城镇编制防灾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提出考虑烈度、场地分类和远、近震模糊性的地震动影响小区划方法,可供中小城镇编制抗震防灾规划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90年05期)
汪梦甫[8](1990)在《岳阳市地震小区划的地震动输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总结了岳阳市及其邻区的地震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并据此划分了潜在震源区和估计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岳阳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得到了其椭园、带形烈度衰减关系;此外,利用该地区与美国西部的烈度衰减关系,由震级烈度法得到了其地震动衰减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2期)
谭健,苏经宇[9](1988)在《地震动影响小区划的简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地震影响具有地区性、随机性和编制城市防灾规划实用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震影响小区划的简化方法。该方法以考虑土质定量特征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为基础,分别用震级、震中距和土层等效周期来表述地震影响的地区性。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建设场地的峰值地震动参数,并绘出等参数的小区划图。为了反映地震影响的频域特征,本文还建议采用比值V/a进行相对小区域划分,并根据强震资料统计的放大系数提供设计反应谱。文中利用已知的地震影响小区划结果检验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88年06期)
地震动小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以下简称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工作为主线,研究了弱震区内潜在震源区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程度、软土地基反应谱特征与构造措施的选取,以及以小区划成果作为抗震设防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动小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盛志强.窄河谷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3
[2].程山,龚飞,胡雨琦.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及其应用问题研究[J].四川地震.2012
[3].李云珠.基于地震动小区划的重庆市主城区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D].重庆大学.2007
[4].孙崇绍.西北黄土地区河谷城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以兰州为例[J].西北地震学报.2007
[5].陶能付,章在墉.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小区划[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6].曾勇.成都平原东部地震动小区划研究[J].四川地震.1991
[7].樊水荣,苏经宇,谭健.中小城镇地震动影响小区划的一种建议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1990
[8].汪梦甫.岳阳市地震小区划的地震动输入[J].湖南大学学报.1990
[9].谭健,苏经宇.地震动影响小区划的简化方法[J].建筑科学.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