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隐喻论文-缪钰鹏

新奇隐喻论文-缪钰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奇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译者显形,新奇隐喻,翻译,《在美国钓鳟鱼》

新奇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缪钰鹏[1](2019)在《译者显形视角下新奇隐喻的翻译策略——以《在美国钓鳟鱼》汉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现象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载体有二:一是语言本身,二是背景文化。外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同时包含了异国的语法和文化,就译本的目的语读者而言,按规约性可将其归类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定义的新奇隐喻。结合上述两种映射载体,分析后现代小说《在美国钓鳟鱼》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得出结论:特定的文化背景催生了作家独特的文字产物,其隐喻新奇甚至特异。读者需要接受陌生的语言习惯,为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褪去隐形隔膜,主动现身。(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绚丽[2](2019)在《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高级英语》文本中的新奇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用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对于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充分领会《高级英语》中的篇章内涵有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然而,《高级英语》课文中俯拾即是的隐喻性表达,尤其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创新性、表现力的新奇隐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为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新奇隐喻,对新奇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分析至关重要。为全面有效地阐释新奇隐喻的建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动态的在线语言处理机制帮助甚大。本研究采用张汉熙、王立礼2017年第叁版《高级英语》两册课本中的文本作为语料,根据其中课文的不同语篇类型,将叁十篇课文分为描述文、记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大类。此外,由于记叙文下包含较多语篇,为确保对《高级英语》课文中新奇隐喻阐释的充分性,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小说、散文、专题故事和人物传记四种文体。本文从七种语篇类型中各筛选出一篇课文,利用隐喻甄别程序MIPVU配合学界对新奇隐喻的定义,对每篇课文中的新奇隐喻进行了提取,并在概念整合理论四个心智空间结构的框架下对其中的新奇隐喻构建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冀一方面帮助英语专业学习者更好地识别和理解新奇隐喻,深入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把握语篇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另一方面深入探究新奇隐喻的使用在不同类型语篇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首先,概念整合理论的在线意义建构能力对《高级英语》语篇中的新奇隐喻阐释力极强,对新奇隐喻分析具有适用性。其次,《高级英语》语篇中的新奇隐喻可以促进作者表达语篇主旨,实现新奇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不同功能。再者,新奇隐喻可以促进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最后,本文的分析对《高级英语》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1)向高级别的英语专业学生普及隐喻理论基础知识;2)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建构过程;3)拓展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强调语境的作用;4)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产出隐喻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进荣[3](2019)在《关联顺应整合模式下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作为语言、修辞表达的一种方式,其能够将多种语义表达符号,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象解释,从而形成具有对应关系词汇的语义关联。在不同语言表达环境或认知语境下,隐喻的语言符号代表着不同意义,对话者只有顺应语言环境,或者顺应对方在语言表达中的话语明示,才能进一步作出恰当的语言隐喻对接。文章主要探讨关联顺应整合模式下,语言对话或艺术表达中的新奇隐喻,以及隐喻符号、映射本体之间的语用关联与认知关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薛梅[4](2019)在《新奇隐喻的汉译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奇隐喻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而出现在交际情境中的隐喻。辨析新奇隐喻的重要指标包括相似性、规约化程度的大小等。汉语新奇隐喻可分为四类:移情式隐喻、起兴式隐喻、突入式隐喻和构成式隐喻,与新奇隐喻的认知机制相对应的隐喻翻译认知机制包括附加映射、变价映射、等价映射和配价映射。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具体语境、创作意图和读者反应,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恰当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使译文尽可能保留源语汉语的文化意象,达到文化外译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1期)

霍四通[5](2017)在《新奇隐喻的语篇呈现、语体分布及认知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局限于抽象、熟语化的概念隐喻而非具体语境中有上下文的新奇隐喻。修辞学应该加强对新奇隐喻的研究。从语篇的视角看,新奇隐喻的呈现方式有四种:突入式、铺垫式、融合式、构成式。其中,突入式接近概念隐喻,往往基于语言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型的认识;铺垫式和融合式都需要前文的引导,但铺垫式基于单一特征就可激活的幻想,而融合式则是对两个事件的概念域理性的有机整合。同前叁类限于局部的语篇呈现方式不一样的是,构成式常贯穿整个语篇,论证两个事物间系统的对应。(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许晓楠[6](2017)在《《围城》中新奇隐喻的预设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前人对《围城》语言特色研究的分析,发现《围城》中的隐喻超越了传统隐喻的关注范畴。作者将隐喻作为一种传递交际意图的手段,此时的喻体更多地承载了特定的语用功能,如利用幽默的语言讽刺现实,唤起民众社会良知。这种隐喻的喻体常打破读者预设,具有意外性和惊奇性,因此需要耗费读者更多的认知努力,这种隐喻成为了具有钱氏特色的新奇隐喻。论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将预设与新奇隐喻结合,试图提供研究《围城》中新奇隐喻的新视角。通过研究发现,《围城》中大量精巧使用的隐喻不仅实现了它在认知层面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承担了特定的语用功能,喻体具有双重功能性的新奇隐喻比传统隐喻更具研究价值。此外,对于显性与隐性预设概念的构建也使得对预设的分类更加多元化。要真正理解作者使用新奇隐喻的真实意图,很有必要搞清楚显性与隐性预设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对显性与隐性预设运行机制采用路径图分析后,新奇隐喻与预设条件间的匹配过程被明晰化,即隐喻传递的真正交际意图被明晰化。论文通过对书中八例具有代表性的新奇隐喻的分析,探索出了每个新奇隐喻背后作者传递出的真实交际意图,突破了传统隐喻研究本体与喻体间映射关系的局限,升华了《围城》中新奇隐喻的语用价值。论文运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框架探讨了预设运行的机制。根据《围城》新奇隐喻中蕴含的语境因素,预设运行机制被分为隐性预设运行机制和显性预设运行机制。笔者发现,因新奇隐喻预设的隐含性,读者一时难以获取新奇隐喻的正确交际意图,因此需要调集大脑中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对其进行破解并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这就是隐性预设的运行机制。若新奇隐喻在预设中的句内语境因素清晰明显,不需要读者结合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即可获得理解,这就是显性预设的运行机制。在《围城》中,新奇隐喻的隐性预设条件主要体现在文化因素上,如成语中的隐性喻体以及承载于历史事件中的隐性喻体。新奇隐喻的喻体特点如能和预设条件顺利匹配,即属显性预设,如无法顺利匹配,需要进行二次匹配的属于隐性预设。在二次匹配中,不一致性被消除后,隐喻的实际交际意图才可被正确获取。可见,区分显性与隐性预设对于《围城》中新奇隐喻的理解十分必要。此外,显性预设中的句内因素在帮助读者获取新奇隐喻的交际意图中也十分重要,它表现在句内的语境因素和概念因素上。此时,读者不能局限于只理解字面意思,因为句内概念所指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读者为理解隐喻预设需要将作者提供的隐喻进行放大或缩小化处理,处理后的隐喻预设意图才是读者应该关注的真正意图。(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15)

王俊超,邓薇,曾利沙[7](2017)在《语境参数视角下商务新奇隐喻汉译新探索——兼论隐喻解析过程的理据性及建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英语新奇隐喻频繁出现,使商务英语更具生动形象性和可读性,但也给隐喻识解和翻译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以往对新奇隐喻的分类及对其识解机制的分析方法是基于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的映射,忽略了跨域投射的语境参数的突显性机制。本文尝试以语境参数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对隐喻的突显与识解机制进行创新性拓展研究。语境参数具有对隐喻特征进行突显、映射、排除和强化等认知功能,为商务英语隐喻理解和翻译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思维运作机制提供可阐释与可操作性的理论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舒晗[8](2016)在《《人民日报》住房语篇中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概念隐喻思想的确立,使隐喻从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一种修辞格,提高到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和方法论的高度。“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基础”(Lakoff,1980),隐喻研究发展成一门显学(束定芳,2000)。在认知隐喻研究阵营里,人们普遍认同概念隐喻无处不在,思维本质就是隐喻性的这一观点,虽然学界将隐喻划分为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不过当时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是以日常英语语言系统为基础,无怪乎前人更多地关注常规隐喻,相对而言忽略了对新奇隐喻的研究。语言和生活息息相关,不同语篇中隐喻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历经住房制度改革叁十余年,新环境、新局面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与之相对应历年来的住房语篇中出现过许多新奇隐喻,如炒房、楼脆脆、房奴、房姐、蜗居等等,极富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人民日报》(2005-2015)十年间住房语篇中出现的17个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以目标域为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叁类:以人为目标域的隐喻、以房屋为目标域的隐喻和以房市为目标域的隐喻,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共时与历时结合的分析方法,自下而上地对这些新奇隐喻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阐述其产生的相关语境和历史背景;研究其语义特征和认知功能。本文一方面能为现有的概念隐喻研究提供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意义的素材和语料,尤其能丰富现有的新奇隐喻研究;另一方面能促进人们对房价飙升、房产泡沫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有助于民众对房改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正确解读。该论文共有六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隐喻研究的叁个阶段,论文选题的价值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的结构布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分类,语义特征和认知功能的研究),房改的四个阶段,以及前人已有的依据住房语篇进行的概念隐喻研究。第叁到五章是全文写作的重心。将人民日报十多年来住房语篇中的新奇隐喻和隐喻表述按照目标域分为叁类:和人有关的,和房屋有关的还有关于楼市变化及房改的新奇隐喻,从中选出最典型的新奇隐喻表述分叁章进行多维度研究。每一章首先对新奇隐喻词汇的源域进行统计分类和静态描写,阐述其产生的相关语境和历史背景;并研究这些词汇所体现的语义特点、分析其语用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第六章总结该篇论文的贡献和不足并简要说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30)

王文燕[9](2015)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奇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益广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公益广告主要反映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例如,种族歧视、艾滋病预防、环境保护等,旨在提高公民意识,改变人们不恰当的想法和行为,引导民众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增强公益广告的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广告设计者把新奇隐喻应用到公益广告当中。首先,本文从公益广告、隐喻和新奇隐喻的定义和研究现状入手,了解了公益广告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隐喻作为一种普遍语言现象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以及新奇隐喻和规约隐喻的区分。其次,本文以公益广告中的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用视角下,运用斯泊泊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框架,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如何理解和阐释公益广告中的新奇隐喻。关联理论是由斯泊泊和威尔逊在1986年出版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它由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组成。认知原则是指人类的认知倾向产生最大关联。交际原则是指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倾向产生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注重通过认知环境和处理努力产生语境效果并最终取得最佳关联。此外,在取得最佳关联的过程中,斯泊泊和威尔逊重视明示-推理过程的推导,并进一步探索了研究明示-推理理解机制的叁个子过程:显义的识别,语境假设的构建,隐含意义的获取。本文依托关联理论,阐释了新奇隐喻的本质—一种需要处理努力的随意言谈,认为命题形式与说话者思想不相符是遵循关联原则的表达。其次,本文分析了公益广告中使用新奇隐喻的原因。关联理论认为新奇隐喻是产生语境效果的一种强有力的明示刺激,是取得最佳关联的有效途径。再次,本文分析了影响新奇隐喻理解的主要因素—认知环境,并且说明了只有当逻辑信息、词汇信息和百科信息同时满足时才会真正理解新奇隐喻。最后,文章阐释了公益广告中新奇隐喻的理解机制:显义的识别、语境假设的构建和隐含意义的获取,进一步加深对新奇隐喻的理解。所有这些对新奇隐喻的探索都是基于实例展开研究的,而且本论文中的公益广告采用文字、图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先前研究所用例子的形式。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关联理论可以应用于公益广告中新奇隐喻的理解。此外,本研究有助于观众更好的理解公益广告中的新奇隐喻并为他们理解公益广告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最后,本研究能够给广大的公益广告设计者以启迪,能够启发他们结合多种表现形式把新奇隐喻运用到公益广告当中。本论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目标、方法及框架结构。第二章主要是广告、公益广告、隐喻、新奇隐喻相关术语的界定,以及公益广告和广告中隐喻的国内外讲究综述。第叁章介绍了关联理论的研究框架,关联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本章节详细表述了关联二原则中的重要术语组成。第四章从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公益广告中的新奇隐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新奇隐喻的本质、公益广告中运用新奇隐喻的原因、影响新奇隐喻理解的主要因素及新奇隐喻的理解机制做了关联理论的阐述。本质、原因及影响因素的阐述对理解机制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是正确阐释新奇隐喻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五章概括了此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实际意义,分析了研究的局限性,并为后续学者在新奇隐喻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谢颖梅[10](2015)在《新奇隐喻运作机制的模式探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传统概念隐喻的研究已呈多元化趋势,而对新奇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新奇隐喻的界定又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主要从新奇隐喻的界定及类别,整合关联模式的尝试性分析,利用"整合关联模式"叁个方面研究,分析新奇隐喻的生成机制,探讨隐喻的运作过程尤其是情景剧中新奇隐喻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新奇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用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对于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充分领会《高级英语》中的篇章内涵有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然而,《高级英语》课文中俯拾即是的隐喻性表达,尤其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创新性、表现力的新奇隐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为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新奇隐喻,对新奇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分析至关重要。为全面有效地阐释新奇隐喻的建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动态的在线语言处理机制帮助甚大。本研究采用张汉熙、王立礼2017年第叁版《高级英语》两册课本中的文本作为语料,根据其中课文的不同语篇类型,将叁十篇课文分为描述文、记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大类。此外,由于记叙文下包含较多语篇,为确保对《高级英语》课文中新奇隐喻阐释的充分性,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小说、散文、专题故事和人物传记四种文体。本文从七种语篇类型中各筛选出一篇课文,利用隐喻甄别程序MIPVU配合学界对新奇隐喻的定义,对每篇课文中的新奇隐喻进行了提取,并在概念整合理论四个心智空间结构的框架下对其中的新奇隐喻构建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冀一方面帮助英语专业学习者更好地识别和理解新奇隐喻,深入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把握语篇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另一方面深入探究新奇隐喻的使用在不同类型语篇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首先,概念整合理论的在线意义建构能力对《高级英语》语篇中的新奇隐喻阐释力极强,对新奇隐喻分析具有适用性。其次,《高级英语》语篇中的新奇隐喻可以促进作者表达语篇主旨,实现新奇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不同功能。再者,新奇隐喻可以促进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最后,本文的分析对《高级英语》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1)向高级别的英语专业学生普及隐喻理论基础知识;2)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建构过程;3)拓展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强调语境的作用;4)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产出隐喻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奇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缪钰鹏.译者显形视角下新奇隐喻的翻译策略——以《在美国钓鳟鱼》汉译本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绚丽.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高级英语》文本中的新奇隐喻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李进荣.关联顺应整合模式下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薛梅.新奇隐喻的汉译英研究[J].上海翻译.2019

[5].霍四通.新奇隐喻的语篇呈现、语体分布及认知解释[J].语言研究集刊.2017

[6].许晓楠.《围城》中新奇隐喻的预设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7].王俊超,邓薇,曾利沙.语境参数视角下商务新奇隐喻汉译新探索——兼论隐喻解析过程的理据性及建构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

[8].舒晗.《人民日报》住房语篇中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9].王文燕.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奇隐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10].谢颖梅.新奇隐喻运作机制的模式探析与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新奇隐喻论文-缪钰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