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今村昌平的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今村昌平,动物隐喻,民族叙事
今村昌平的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年悦[1](2019)在《今村昌平电影的动物隐喻与民族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村昌平通过描画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独特视角来呈现战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讽刺人与动物无差别的生存状态,也赞美延续生命的原始力量,并将动物隐喻转换为一种民族叙事。今村昌平对人与动物关系的频繁书写,不仅出于他对生命力表达的沉迷,更出于他对人性的一种持续关注。这种关注促使他在历史、传统、民俗、心理等诸多方面反思日本文化的稳定性特征,由此形成了独特冷峻的美学风格。(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门娟[2](2016)在《今村昌平电影的“底层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村昌平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在不足20岁时便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这一经历也成为这位着名的日本电影导演在日后指导影片过程中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的重要现实基础,正是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使今村昌平成为第一位两次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本文将以今村昌平代表性影片中的"底层叙事"为视点,以"食"本能和"色"本能为切入点,对今村昌平电影中的"底层叙事"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6年13期)
左翼[3](2016)在《今村昌平电影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村昌平的电影尽管主要刻画对象是日本国民,但是其秉承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所做出的探讨,却是对全人类具有普适性的,这也是今村的电影魅力能够超越国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探讨今村昌平的电影时,决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故事的叙述结构以及颇为前卫的影像处理,而忽略了他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立场。文章从今村昌平电影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思、对底层生态的真诚关切、对人性阴暗的无情揭露叁方面,分析其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立场。(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雪莹[4](2014)在《男性意识下的女性世界—成濑巳喜男与今村昌平的女性电影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成濑巳喜男和今村昌平恰好代表了日本女性电影的两种倾向。成濑巳喜男继承了五所平之助、小津安二郎的价值体系,再加上自己的悲观主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今村昌平受西方文化影响,大胆质疑和颠覆前辈的理论体系。成濑巳喜男的电影大多讲述女性悲剧命运,人物简单,线索也不复杂,多是在室内拍摄,拍摄周期较短,而今村昌平野心巨大,场景丰富,人物复杂,拍摄成本高。前者风格稳定,成本适中,懂得变通,拍摄某种有稳定观众群的主题的电影;后者格调清高,执着于艺术追求,拍摄的作品却无法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同。前者显然更受制片方的青睐,而后者可能在艺术上获得更高的成就。他们的电影差异首先体现在人性观上:成濑巳喜男认为人是社会动物,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着人的本性,他的女主角几乎个个温柔坚强,忍辱负重,虽然遭遇不幸但从不放弃,身处逆境但仍坚持道德底线,以至于将幸福拒之门外,拥有东方男性审美下的一切女性美德,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今村昌平显然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在他看来,人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除了“生、死、性”以外便无其他,他秉承的是西方“人性原罪”(0riginal Sin)的观点,“像动物一样活着”才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从美学追求上来说,成濑巳喜男崇尚禅宗的幽静美,而今村昌平恐怕要被归为审“丑”行列。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演员选择、音乐处理、片名选用、对情\性爱场面描写等各个层面。在叙事上,成濑巳喜男的故事线索十分简单,缺少变化,则往往呈现出“圆形叙事”的特质。今村昌平的故事内涵丰富,注重戏剧冲突,讲究情节曲折,具有传奇色彩,情节分散在多组人物身上,通常具有多条叙事线索。在镜头语言方面,成濑巳喜男的调度比较循规蹈矩,而今村昌平在镜头语言上十分有想象力,经常创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6-30)
朱自然[5](2014)在《以电影《楢山节考》为例浅析今村昌平的平民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电影导演今村昌平素在创作中以平民为创作对象,由此展开对日本战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精神的批判,其电影文本中流露出的平民意识有别于其他的导演,本文试图以《楢山节考》作为考察对象,从今村昌平生平以及创作意识等方面阐述今村昌平的电影文本中的平民意识。(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4年11期)
张莉莉[6](2014)在《今村昌平电影“身体”话语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导演今村昌平是日本电影新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在国际上和日本国内都享有盛名。作为日本电影界的常青树,今村昌平执导的影片以其涉猎广泛的题材、晦涩多义的剧情以及大胆生猛的影像风格着称。他锁定低下层人民的生命与活力,擅用涉性描写阐释主题,偏爱动物意象作为隐喻,对日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抱持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虽然因为商业噱头的缺乏,他曾常年被主流影界封杀,却仍固守寂寞、矢志不渝,坚持自我的表达。本文选取了身体话语作为切入点,以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等人的理论体系为主要理论框架,对今村昌平的近20部剧情长片进行系统梳理。第一章“身体与自然——原始的日本人”探究了今村昌平电影喜爱展现人类身体的野性生命力的原因。人类最初与动物无异,毫无性禁忌的观念,而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开始对“动物性的性”产生嫌恶之情。但在今村昌平看来,脱离自然的人类也同时脱离了创造力与快乐,尚未开化的原始之美才是纯粹的理想乡。第二章题为“身体与工业文明——被禁锢的日本人”,阐释了今村昌平电影中表现的人类文明对身体与精神的规训。从荒蛮的原始村落,到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企业公司,人类自从脱离动物性,便一直无法逃脱各种形式的权力体系,在或强制或怀柔的操控下成为驯服、有用的躯体。在愈发整齐划一的同质化世界里,任何非生产化的耗费都被抑制、抹杀,人类在无所不在的禁锢中异化,在无法逃脱的挟制中轮回。一直以来,今村昌平都在苦苦思索如何令当代日本人得到拯救,恢复原始单纯的快乐。在第叁章“身体与自由——寻求救赎的日本人”中,笔者解析了今村昌平中晚期电影如何体现其最终寻到的救赎方式。首先,在性方面,今村昌平倡导对人类身上原始的动物性进行正确地引导,使其最终完成对动物性的僭越、升华,在神圣的层面上解放自己的身体。其次,在被现代文明奴役的身体方面,他以“降格”手法消解权力制度,唤醒驯服的肉体下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当身份的解放与身体的解放达到统一,人类便真正实现了人性的救赎。(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9)
唐若寻[7](2014)在《浅析今村昌平电影中的“乡俗”及其背后的“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两夺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日本着名导演今村昌平及其叁部代表作品——《楢山节考》、《鳗鱼》和《赤桥下的暖流》为样本,采用个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影片中所表现出的“黑色特质”进行体会与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索今村昌平电影作品中“乡俗”及其背后的“人性”。在文章中,我主要从今村昌平电影蕴含的“独特性”、“残酷性”、“乡俗性”和“实验性”这四个角度进行关注与思考,同时结合其他研究今村昌平及其电影的学者的观点,最后尝试得出一个有一定创新性的结论,即今村昌平用其带有“乡俗味”的残酷影像表达出了他所理解的“人性”,他的观点本身带有极强的争议性,激起了观者对“人性”本质的渴望。而今村昌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没有回答“人性是什么”,而是采用一种相对激进的方式来引发关于“人性”的讨论。与本文相关的这些研究增进了我对日本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影像表现力的了解,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一定的事实案例;关于“人性”等问题的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的创意设计思维。(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4-05-01)
姜璐欣[8](2013)在《武士与村夫》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岛渚导演作为日本新浪潮的干将之一,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影坛上声名鹊起,与此同时,大岛渚亦是这批电影人中,最出名却又最难以理解的一位;最激烈而又最决绝的一位。大岛渚对日本影坛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政治、战争和性有关的新型主题引入到日本民族电影当中。1959年,大岛渚执导了其首部影片《爱与希望的街》,在接下来的艺术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20多部风格迥异的故事片。从早期的《青春残酷物语》到最后的《御法度》,性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大岛渚的影片中,在日本兴许很难找到诸如像大岛渚这样执着于用性来叙事的导演了。诚如大岛渚所言“世界之中是没有猥亵的本体的”,他对性和暴力的描写不单严肃甚而具有一种悲悯色彩,对性和人性本能的真实写照,成为其影片独特的艺术思想。大岛渚在影片中将对性的表露,致力于男女间、同性间以及人兽间的微妙情感。男女间看是本该正常的情欲却被放置于“畸形的”架构中;而在一般逻辑下,那些看似畸形的同性爱和人兽情,却被大岛渚被冠上了绚烂的光环,在影片中显得正当而又富于艺术的美感。同样是通过性来展现人性,今村昌平导演用以对性爱原始的刻画的手法,来展现人性以及社会丑陋而真实的一面,着力于表现“实际上”的日本。在今村昌平热衷于表现的性的领域,他把象征着生命力的性,表现为卖淫、乱伦、通奸和强奸等一系列缺少正常情感交流的性关系中,企图在影片中创造一种自然到顶的性、残酷至极的生和毫无价值的死。今村昌平在讽刺喜剧方面的才能的初次显现是在1961年拍摄的影片《猪和军舰》中,到了1963年的《日本昆虫记》他开始挖掘日本文化的深层传统,以及在此之后执导的《红色杀机》、《人类学入门》、《诸神的欲望》和《楢山节栲》、《赤桥下的暖流》等影片都在继续着这种对日本文化的深层传统挖掘。这些影片有的描述日本底层人民的劣根性、有的探索城市风俗、有的反映日本新旧文化的矛盾、有的表现生与死的冲突,然而,所有的影片最终都仿佛殊途同归似的回归于“母性崇拜”,以表达他女性救赎的观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大岛渚导演和今村昌平导演一生涉猎广博,在电影、电视、纪录片、小说、广播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在此仅就大岛渚导演和今村昌平导演所拍摄的电影作品就行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3-05-01)
许苏,廖婷,王庆华[9](2010)在《今村昌平电影的女性文化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老牌导演今村昌平以描绘女性知名,他创作的电影文本善于从日本传统中获取资源,以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机制,着力对"女性强者"意识进行诠释和表达,与日本各种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构成呼应关系。今村昌平对日本女性的银幕形象进行了精心塑造和呈现,她们身上寄托了导演对日本女性边缘地位的深切关怀、对日本男权社会的批判以及希望日本民族走出困境的美好愿望。(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贾文萱[10](2009)在《论今村昌平电影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后,日本电影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有人说越贴近现实生活的形式越容易被现实所摧残。但作为日本电影却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越是贴近生活的,体现民族性的艺术,越能够发展壮大。日本电影大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感受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照”意识,无论从故事叙述结构还是在影像处理上,无不显示出日本电影的辉煌成绩。八十年代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入侵、电视媒体的兴起,日本电影开始走向没落。到二十世纪末,当今村昌平带着他的《鳗鱼》在戛纳获奖时,整个日本电影界更加的轰动,日本电影开始复兴。今村昌平是日本电影界颇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在日本电影史上,很少有导演能够在一生的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仅是在文本上的体现,更多体现在影像处理上。今村昌平初期创作风格的独特为了以后电影的辉煌打下了基础。从早期的探索混沌到走向辉煌,无一不体现他的初衷——关注生存意义的底线。在他的电影里,对于这种“关注意识”常常带给人们强烈而又全新的视觉感受。他经常使用一些出乎意料并且带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镜头来剖析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不仅为他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不朽的丰碑,同时也为日本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村昌平的电影做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今村昌平导演的成长历程及创作轨迹;第二部分根据今村昌平导演的影像作品来探讨其作品的剧作风格和特点,分析和读解今村昌平影像作品,并结合日本本民族文化及战后日本电影的发展历史,探究今村昌平影像的创作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第叁部分则通过对今村昌平剧作结构的特征归纳和对其电影语言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今村昌平影像作品的剧作风格和特征,就其剧作风格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突围式”叙事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分析今村昌平作品中的人物特征来总结其文化审美价值;在结束语部分表达了对撰论文的初衷和思路。本文不仅从导演的思想形成和美学特征上进行分析,更考虑到导演特有的创作风格并总结这种风格具体到每一部影片中的现实意义。这些工作只是希望能对这个导演作一个全方位的解读,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今村昌平的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村昌平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在不足20岁时便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这一经历也成为这位着名的日本电影导演在日后指导影片过程中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的重要现实基础,正是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使今村昌平成为第一位两次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本文将以今村昌平代表性影片中的"底层叙事"为视点,以"食"本能和"色"本能为切入点,对今村昌平电影中的"底层叙事"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今村昌平的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年悦.今村昌平电影的动物隐喻与民族叙事[J].电影文学.2019
[2].门娟.今村昌平电影的“底层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16
[3].左翼.今村昌平电影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立场[J].电影文学.2016
[4].张雪莹.男性意识下的女性世界—成濑巳喜男与今村昌平的女性电影比较[D].浙江大学.2014
[5].朱自然.以电影《楢山节考》为例浅析今村昌平的平民意识[J].青春岁月.2014
[6].张莉莉.今村昌平电影“身体”话语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4
[7].唐若寻.浅析今村昌平电影中的“乡俗”及其背后的“人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4
[8].姜璐欣.武士与村夫[D].重庆大学.2013
[9].许苏,廖婷,王庆华.今村昌平电影的女性文化读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0
[10].贾文萱.论今村昌平电影创作[D].重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