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行为论文-林莉

恐惧行为论文-林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恐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儿焦虑,恐惧行为,焦虑行为,应对策略

恐惧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林莉[1](2019)在《特定情况下幼儿焦虑恐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特定情况下的焦虑恐惧行为是指除开我们常见的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以外的在特定环境、人物、事件背景下幼儿产生的焦虑行为。如果幼儿脱离焦虑或恐惧的背景环境,就能平复情绪,回归正常。比如4岁的女孩颀颀,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后,在每次参加由男老师组织的体能活动时,都会号啕大哭,焦虑不安,但只要班上的女教师带着她或是回到教室就安静下来了。再如,大班的小(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种传刚,谭洁[2](2019)在《基于嗅觉的先天性恐惧行为的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恐惧是指动物在面对某些危险信息时出现的恐惧反应,这种反应不需要后天的经验学习即可获得。模拟先天性恐惧场景一般通过影像(视)、气味(嗅)、声音(听)叁个方面来进行。某些嗅觉刺激,如天敌气味可以诱发啮齿类动物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央杏仁核-腹侧终纹床核、外侧缰核-外背侧被盖核、缰核-脚间核等通路以及皮层杏仁核、中央杏仁核、中脑导水管灰质背侧部等核团参与调节天敌气味诱发的先天性恐惧行为。在分子水平上,Trpa1、Taar4、Trpc2等都被证实参与了先天性恐惧行为的调节。本文就基于嗅觉的先天性恐惧反应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恐惧调节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帅[3](2017)在《非理性权威下教师施加伦理恐惧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施加伦理恐惧的行为在中小学校园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文章从教师非理性权威的角度,阐述了教师施加伦理恐惧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了教师施加伦理恐惧的成因,如教师职业压力过大、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与监管、学生思想不成熟以及家长对于教师评价和监督的缺失等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干预与策略。第一,建构动态权威观,复归理性权威。第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第叁,构筑"四位一体"连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许洪梅[4](2017)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测评工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以前期探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因恐惧低血糖而做出的行为改变为基础,制定适合国内T2DM患者使用的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并检测其信度、效度。2.将所编制的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初步应用于临床,调查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糖尿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质性访谈结果,依据国外量表内容、文献资料以及专家意见构建条目池,经研究小组讨论、收集患者意见,并经过专家函询,形成初版量表。2.选取半年内有过低血糖经历的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项目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克朗巴哈系数法、因子分析法筛选条目,并从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角度评判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3.以多中心便利抽样法选取半年内有过低血糖经历的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现状,并详细分析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整体行为及具体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所编制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由19个条目组成。量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4~1.00,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回避、谨慎、维持高血糖,累积方差贡献率46%;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4,Cronbach’sα系数为0.845。2.研究对象的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得分在20~91分之间,平均(47.65±13.02)分,3个维度根据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谨慎、回避、维持高血糖。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病程、居住方式、居住地、医疗费用、接受糖尿病教育情况、饮食控制情况、每周运动时间、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夜间低血糖经历以及无症状性低血糖经历的患者,其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控制情况、接受糖尿病教育情况、无症状性低血糖经历、医疗费用、性别为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对低血糖存在恐惧心理,并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出了行为改变,表现为谨慎、回避、维持高血糖。调查结果中,T2DM患者的低血糖恐惧行为与其饮食控制情况、接受糖尿病教育情况、无症状性低血糖经历、医疗费用和性别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低血糖患者的内心感受及行为改变方式,全面评估患者并针对以上因素进行个体化教育和指导,与患者共同努力,实现血糖的有效管理。本研究编制的低血糖恐惧-行为量表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作为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的测评工具,为开展和实施低血糖恐惧患者的临床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志强[5](2016)在《一例拉布拉多寻回犬无端恐惧行为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只体重40kg(88磅)的9岁已去势拉布拉多寻回犬杂交犬因在听到较大的噪音(包括一只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模仿烟雾探测器产生的声音)时表现出无端恐惧而入院检查。一、病史犬主人表示,该犬于1年前由朋友赠与,同时他还饲养有1只非洲灰鹦鹉。该主人经营宠物托管业务,该犬会定期与不同年龄和品种的其他犬接触。据该犬前任主人表示,该犬小时候曾被小孩围堵于墙(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6年15期)

金枝,阎兆君,李亚群,赵兴友,吴金勇[6](2016)在《强志组方对多发性抽动症复合恐惧行为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强志组方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复合恐惧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建立TS大鼠模型后,进一步声电刺激建立TS复合恐惧大鼠模型,给予不同药物灌胃治疗后,采用旷场试验、行为学检测大鼠行为变化,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脑组织中多巴胺(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的含量,RT-PCR检测TH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刻板行为、运动行为增加,冻结时间延长,脑组织中DA、TH、TH m RNA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强志组方组刻板行为、运动行为减少,冻结时间缩短,脑组织中DA、TH、TH m RNA含量减少。结论强志组方可改善模型大鼠抽动复合恐惧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H m RNA表达,降低TH含量,减少DA合成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钱静,宓秀菊,刘树青[7](2015)在《音乐干预对孕期应激仔鼠恐惧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音乐干预对孕期应激仔鼠恐惧行为和杏仁核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孕鼠1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n=8)和对照组(n=8)。应激组妊娠11~20 d每天将其置于窄小的固定器中并给予强光照射。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应激组仔鼠出生后第1天起,予播放音乐(SM组)或相同分贝的白噪音(SW组),SC组不给予刺激。生后60 d行防御退缩试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杏仁核GRPR及其m RNA表达。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SM组仔鼠潜伏期显着缩短(P<0.001),出小室次数显着增多(P<0.001);杏仁核GRPR阳性细胞计数及m RNA表达显着增加(P<0.001)。结论生后给予音乐干预可以纠正孕期应激仔鼠异常的恐惧行为,同时伴有杏仁核GRPR高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9期)

李玥[8](2014)在《动物为什么会产生恐惧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浙江象山影视基地道具马受惊造成了人员伤亡事件。为什么马会受惊伤人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韩国才教授说,马受惊是其经常性的一种行为。要认定为马受惊必须同时具备两点:一是马感到了威胁、恐惧、害怕;二是出现逃跑的情况。在逃跑时会对人和物造(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4-11-21)

赵楠,张黎明,李云峰[9](2014)在《小鼠条件性电击社交恐惧行为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稳定而特异性强的小鼠社交恐惧行为模型。方法:采用针对社交接触行为给予条件性足底电击(0.7 m A,1 s,1~5次)的方式建立小鼠社交恐惧模型。分别于电击后d 2和d 15检测小鼠的社交探究行为,以探究时间百分比(investigation time%,IT%)为社交恐惧行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穿箱实验和强迫性游泳实验评价小鼠的广泛性焦虑行为和抑郁样行为。结果:在条件性电击后d 2和d 15的社交探究实验中,与非社交刺激(non-social stimulus,NSS)组比较,条件性社交刺激(conditioned social stimulus,CSS)组小鼠IT%均显着减少。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穿箱实验和强迫性游泳实验上,CSS组与NSS组各行为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意义。结论:采用条件性足底电击方式可成功建立小鼠社交恐惧行为模型,模型症状可持续至少2周,且不伴随广泛性焦虑行为或抑郁样行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神经药理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柴倩倩[10](2014)在《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恐惧行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在第叁位的精神健康问题。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社交恐惧行为在儿童与青少年群体(7—25岁)中发病率较高。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高校大学生存在社交恐惧行为。欧洲社交恐惧行为在儿童与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25%,而且这还有被低估的可能(Stein,Chavira,&Jang,2001)。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大约3000万人在遭受着社交恐惧行为的折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就业,而且还影响其社会化进程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导致社交恐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学生自身身体、生理、家庭存在缺陷,或学校教育引导不足等问题,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自我接纳障碍与耐受度低。因此,提升社交恐惧者自我接纳度,培养其耐受度,则是改善社会恐惧行为的有效干预模式。本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下,对XX学校10名有社交恐惧行为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小组工作干预尝试。小组工作实践证明:小组工作是介入在校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值得推广的社会工作方法,组建同质群体是该类小组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分级创设社交情境,提高大学生恐惧行为耐受度,提供社交技巧,是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缓解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也表明:社会工作介入在校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介入效果更为有效,因此,对社交恐惧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宜早开展。本研究还表明:社交恐惧行为还有个人性格、气质等更深层面,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原因,因此,对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的介入,时间上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干预,内容上需要逐渐探索、深化与创新。(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恐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天性恐惧是指动物在面对某些危险信息时出现的恐惧反应,这种反应不需要后天的经验学习即可获得。模拟先天性恐惧场景一般通过影像(视)、气味(嗅)、声音(听)叁个方面来进行。某些嗅觉刺激,如天敌气味可以诱发啮齿类动物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央杏仁核-腹侧终纹床核、外侧缰核-外背侧被盖核、缰核-脚间核等通路以及皮层杏仁核、中央杏仁核、中脑导水管灰质背侧部等核团参与调节天敌气味诱发的先天性恐惧行为。在分子水平上,Trpa1、Taar4、Trpc2等都被证实参与了先天性恐惧行为的调节。本文就基于嗅觉的先天性恐惧反应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恐惧调节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恐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林莉.特定情况下幼儿焦虑恐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2019

[2].种传刚,谭洁.基于嗅觉的先天性恐惧行为的神经机制[J].心理月刊.2019

[3].张帅.非理性权威下教师施加伦理恐惧行为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

[4].许洪梅.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行为测评工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

[5].志强.一例拉布拉多寻回犬无端恐惧行为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6

[6].金枝,阎兆君,李亚群,赵兴友,吴金勇.强志组方对多发性抽动症复合恐惧行为大鼠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6

[7].钱静,宓秀菊,刘树青.音乐干预对孕期应激仔鼠恐惧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

[8].李玥.动物为什么会产生恐惧行为?[N].科技日报.2014

[9].赵楠,张黎明,李云峰.小鼠条件性电击社交恐惧行为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神经药理学报.2014

[10].柴倩倩.大学生社交恐惧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标签:;  ;  ;  ;  

恐惧行为论文-林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