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之难论文-黄楼

奉天之难论文-黄楼

导读:本文包含了奉天之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奉天,神策,天子,德宗

奉天之难论文文献综述

黄楼[1](2014)在《符谶与唐德宗“奉天之难”》一文中研究指出符谶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社会秩序愈是骚动不安,符命、星历、谶謡等预言未来之説愈是兴盛。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入援襄阳的五千泾原士卒路经长安时哗变,拥戴朱泚为帝,德宗狼狈出奔奉天,这就是中唐历史上着名的"奉天之难"。德宗出奔奉天前长安社会动荡,民怨鼎沸,"窑门出天子"等谶言一度广为流行;德宗出奔后,朱泚僭号称帝,符谶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术士桑道茂所言"奉天有天子气"更被视为德宗出奔奉天的缘由;贞元初李广弘案证明"奉天之难"结束后符(本文来源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期刊2014年00期)

王效锋[2](2011)在《唐德宗“奉天之难”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王效锋[3](2008)在《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奉天之难”是唐代继安史之乱后的又一场重大变乱。这一事件肇始于建中四年十月的“泾原兵变”,经过奉天保卫战、李怀光“出走”河中、李晟收复长安等阶段,直到次年七月德宗回到长安,才宣告这一变乱结束。总得来说,“奉天之难”是一场对唐代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迄今为止,尽管学术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对“奉天之难”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在广泛收集史料,汲取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叁章分别对“奉天之难”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德宗后期政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第一章探究了“奉天之难”发生的原因。“奉天之难”的发生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但实际上这一事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与建中年间的削藩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德宗发起规模巨大的削藩战争,使唐政府脆弱的中央财政不堪重负,于是德宗在支出方面就不得不有所节吝,这就引发了泾原军的不满。而且陷入绝境的唐王朝试图通过盘剥商人、民众的途径来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结果导致民怨沸腾,这又为动乱的发生创造了社会条件。而从军事角度来看,由于削藩战争的进行,德宗不得不将关中的神策军大量东调,于是唐廷就失去了对泾原、凤翔、朔方等地方军事力量的制衡力,这就导致代宗以来建立起来的,由地方边镇与神策军共同构建的西北军事防御体系失去了平衡。而唐廷对泾原军微薄的赏赐,又激化了泾原军与唐中央之间固有的矛盾,发生了“泾原兵变”,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奉天之难”由此而爆发。第二章揭示了“奉天之难”的历史真相。“奉天之难”按事件发展的进程与矛盾主体的转变,可分为奉天保卫战、李怀光“出走”河中、李晟收复长安叁个阶段。“泾原兵变”发生后,叛军扶立朱泚,开始了以朱泚的幽州军为主导的朱泚之乱(奉天保卫战)。出走奉天的德宗,被叛军围困在奉天长达四十余日,力量悬殊的双方战事异常酷烈,唐室存亡悬于一线。最后,李怀光千里赴援,才解奉天之围。奉天之围解,朱泚军势力寡弱,而唐军近十万兵力环恃长安,皆无战心。在神策军与朔方军矛盾不断冲突中,德宗失去了对双方的有效控制,被迫迁幸梁州,而李怀光在其他诸军的排挤下,也不得不最终“出走”河中。之后,德宗本欲依靠浑城与吐蕃的力量收复长安,但由于吐蕃援军的中途撤走,德宗才不得已起用不被信任的李晟来完成这一重任。第叁章论述了“奉天之难”对德宗后期政治的影响。“奉天之难”使得德宗不得不转变藩镇政策,这就为河北藩镇问题的初步解决创造了条件,而淮西李希烈也最终孤掌难鸣,因此“奉天之难”并没有使陷入僵局的削藩战场继续恶化,反而对战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奉天之难”的发生,使一些原来听命于中央的藩镇如河东、淮南与两浙产生了“独立自保”的倾向,但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德宗君臣的努力,这些藩镇并没有渐行渐远,而是竞相投诚,这就为贞元初经济、边境危机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同时,“奉天之难”和接着进行的平定李怀光的战争,不但打破了代宗以来建立的西北防御体系,而且使得唐西北军事力量大为削弱,这就为吐蕃长驱直入、威胁长安埋下了祸根。当然,“奉天之难”也使得西北地方军事集团,特别是朔方军力量大为削弱,这就为德宗重新整合西北军事力量提供了一次契机。之后,德宗大力扩张神策军,而将西北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本文以唐廷与西北地方之间的矛盾发展与军事斗争为主线,首次将“奉天之难”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从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对唐德宗后期政治的影响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第二,在论述“奉天之难”发生的过程中,本文对于李怀光的“出走”河中、李晟收复长安等具体问题,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看法。第叁,本文突破了前人对“奉天之难”的认识,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对“奉天之难”的影响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奉天之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奉天之难论文参考文献

[1].黄楼.符谶与唐德宗“奉天之难”[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4

[2].王效锋.唐德宗“奉天之难”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王效锋.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奉天之难论文-黄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