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映射论文-翟聪,巫威眺,黄玲

耦合映射论文-翟聪,巫威眺,黄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映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质车联网,耦合映射跟驰模型,滞后反应时间,协同控制

耦合映射论文文献综述

翟聪,巫威眺,黄玲[1](2019)在《异质车联网环境下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的协同控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驾驶员的滞后反应时间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理论,推导了车队行驶满足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考虑异质车联网环境下同时存在人工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根据车流的运行特性,将人工驾驶车辆抽象为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失效的情况,设计了状态反馈速度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在部分传感器失效情况下仍然满足渐近稳定,即可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利用MATLAB的LMIs工具箱求解得到该控制器的增益参数,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将控制器的性能与传统的Konishi反馈控制器和无控制器情形相比,并分析了人工车辆的比例和位置对控制器效果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吕秀品[2](2018)在《基于压缩感知与耦合映射格子的图像同步压缩加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身处网络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方便快捷传输的同时,也遭受着隐私信息频繁曝光与信息实时传输效率低下的困扰。相对于文本信息而言,视觉效果更直观的图像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传输媒介之一,但图像信息由于本身数据量庞大,毗邻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极强,能量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得其存储占用空间大,传输带宽要求高,而且对于一些机密图像(医学、军事、金融和商业等),在实际应用中对其内容保护和实时传输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如何可靠的对隐私图像进行保护及如何高效提高其传输效率或降低传输带宽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统信息压缩加密系统安全性低且加密与压缩是异步进行的。因此,研究图像加密与压缩算法的一致性就变得尤为重要。私密图像安全传输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加密处理来掩盖信息内容本身,从而起到防止非法窃听/篡改的目的。混沌系统很多迷人的特性:对初值和控制参数的敏感性、遍历性和混合特性等,刚好满足了密码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如何将混沌系统与密码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由于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实现信号的同步压缩与加密,一经提出,便被普及到图像处理等各个学科,开拓了信号处理方法的另一片天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混沌理论与压缩感知的特点,提出了各种压缩加密方案来弥补传统压缩加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本论文首先对混沌理论、密码学理论、小波包变换和压缩感知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构造了一个伪随机数生成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相关讨论与分析;结合伪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随机序列流,作者提出了一个位平面图像加密算法,并对算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对信息做单独的加密操作只能确保其存储/传输的安全性而不能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尤其是对于需要实时传输的保密信息,加密过程和传输过程的效率都不能得到保证。基于上述讨论,作者总结了已有的图像加密与压缩体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些算法均有不足之处。因此,结合本论文提出的加密算法,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压缩感知与耦合映射格子的图像同步压缩加密方案,并对算法压缩性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证明:本论文所提出的方案,不仅保证了信号的安全传输,解决了传统数据先压缩还是先加密的顺序问题,还平衡了信号压缩比与重构质量之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7)

周桐,陈渝光,李雨宣,牛雷[3](2016)在《考虑多交互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Konishi等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考虑多车交互效应对交通流波动的传播特性影响,提出了一个涉及多前车及紧邻后车车间距优化速度函数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首先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能,并获得交通系统保持稳定的条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改进模型可以增强交通系统中车流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新模型中考虑多车交互效应会使得车流表现出较好的驾驶行为。(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6年12期)

郭祖华,王辉[4](2015)在《最邻近耦合映射格子耦合非线性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的混沌映射加密算法普遍难以兼顾高计算效率和高安全性,无法满足互联网实时性传输要求等不足。设计了伪随机数同步生成器和并行化掩蔽技术;并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根据2D混沌映射与最邻近耦合映像格子推导出耦合模型,提出一种2D分段非线性混沌映射耦合最邻近耦合映像格子的图像加密算法。通过伪随机数同步生成器生成算法的初始条件与参数,然后根据该耦合模型迭代初始值,得到一组伪随机数;最后利用该伪随机数根据加密变换函数对明文图像进行双向加密,利用S盒对加密元素进行替代,并进行掩蔽处理。仿真结果显示:与当前混沌加密算法相比,该算法安全性以及计算效率更高,可满足互联网实时性传输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5年05期)

牛雷[5](2014)在《考虑多车效应的改进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跟驰模型(Car-Following Model)描述了单车道无超车行驶车队中后车跟随前车的动力学过程,从微观层面刻画了单车道上交通流的演化特性,对现代交通的模拟、评价及管理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耦合映射(CoupledMap)跟驰模型是车辆跟驰模型的一种离散版本,适于描述复杂的交通控制问题,且算法简洁,便于计算机仿真实现,但是传统CM模型考虑的驾驶因素较少,对实际交通的刻画比较简单。随着交通系统内车辆密度的增加,车与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前车的行驶状态不仅受其直接前导车的影响,而且还受前方多辆车和后方车辆状态的影响,而传统的耦合映射模型没有考虑这种多车效应,为此,本文从前后多车效应出发,对CM模型进行改进,并研究了基于改进模型的交通拥堵抑制方法,为如何提供信息引导驾驶行为的改变以抑制交通拥堵提供了一定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考虑多前车车头间距信息,对CM模型中的优化速度(OV)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多前车效应的耦合映射(MPVCM)跟驰模型,利用线性系统理论导出了其稳定性条件,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比传统CM模型,MPVCM模型明显改善了小扰动引起的车流失稳现象,提高了车流稳定性,并且得到考虑前方车辆的最佳数目为3辆。然后,由于实际交通中驾驶员会通过后视镜或借助ITS观察后车状态变化,为此在MPVCM模型上进一步考虑后车效应,设计相应的后视优化速度函数,提出了考虑前后多车综合效应的CECM模型,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相比MPVCM模型,CECM模型中的稳态车头间距增大,车速波动幅度更小,更加有效地改善了小扰动引起的车流失稳现象,进一步提高车流稳定性。最后,考虑到邻近前车与当前车速度差和安全间距是驾驶员在跟随行驶中最直接关注的信息因素,提出了基于本文CECM模型的速度差-安全间距(VDSH)综合效应拥堵抑制方法,理论推导了不产生交通拥堵的条件,给出了反馈增益取值的一般方法。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VDSH-CECM模型对比VDSH-CM模型的拥堵抑制效果更好,反馈增益取值范围更大。同时,统计不同车辆参数对应反馈增益范围发现其取值区间与驾驶员敏感系数和车辆最大速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实际交通情况吻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4-01)

饶晓波,常胜[6](2014)在《含叁次方项耦合映射的稳定性与N-S分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含有叁次方项耦合映射的动力学性质,运用Schur-Cohn-Jury判别法讨论了不动点的稳定性,其次还运用范式理论分析了N-S分岔的方向和稳定性。数值实验得到了分岔图和相图与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08期)

何苏红,李霞,吴成国,杜华月[7](2012)在《耦合映射系统各种同步态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耦合方式下,只能产生和单个振子独立存在时动力学行为相同的同步态.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耦合方式,在这种耦合方式下,对于固定的全同振子组成的系统能够产生多种形式的同步态.以全局耦合的固定映射系统为例,说明在新的耦合方式下,不仅能产生混沌同步态,而且能产生规则同步态,同步态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倍周期分叉的形式进行的.该结论为探索由固定系统组成的复杂网络如何实现同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高一聪,冯毅雄,谭建荣,郑浩,魏喆[8](2012)在《制造资源耦合映射与模糊匹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制造中云制造服务资源匹配映射多种模式并存,云制造服务资源与云制造资源需求间相互影响且映射关系复杂,导致缺少有效云制造服务资源匹配方法.在综合考虑云制造资源需求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制造服务资源匹配模型,利用模糊积分度量用户云制造资源需求与云制造服务资源间的匹配程度,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云制造服务资源匹配方法.通过基于模糊积分的云制造服务资源匹配方法,计算获得云制造服务资源对云制造资源需求的匹配度,为制造云中的终端用户提供按需、自助、敏捷的云制造服务资源智能匹配技术.最后,以中小模具企业云制造平台某型号多工位级进模具排样图设计应用为实例,证明了文中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葛红霞,程荣军,李志鹏[9](2011)在《考虑双速度差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Konishi等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涉及前方两辆车车头间距的优化速度函数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采用反馈控制方法,研究了耦合映射跟驰模型中的交通拥堵控制.利用反馈控制理论,给出了头车速度发生变化时交通流保持稳定的条件,并与Konishi等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经典的反馈控制方法下描述的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唐清阳[10](2011)在《基于混沌耦合映射网络的图像加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严重,其重要性也日益明显。混沌系统的一些特性,如初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拓扑传递性等特性,同密码学中对加密系统的原则(扩散、混淆)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基于混沌理论的密码技术成为数字图像保密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数字图像的特性以及混沌耦合映射网络的特点,研究图像加密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混沌耦合映射网络模型的特点。该模型与通常的混沌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局部动力效应函数的引入、元素间的耦合,使其具有良好的时空混沌特性。(2)利用混沌耦合映射网络模型,研究图像加密算法算法。首先,分析基于混沌耦合映射网络模型的图像加密算法,通过分析发现算法计算效率低,且产生许多冗余输出。其次,针对算法的存在缺陷,对混沌模型及加密流程进行改进:将模型的计算方式扩展为矩阵变换,添加新的耦合策略,使系统能够产生安全性更高的密钥块来进行图像加密。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图像加密方案,具有良好的抗攻击性和实用性。(3)对改进后的图像加密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通过设置最优密钥块大小,提出优化方案,分析表明优化算法有着更高的加密速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1-03-01)

耦合映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身处网络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方便快捷传输的同时,也遭受着隐私信息频繁曝光与信息实时传输效率低下的困扰。相对于文本信息而言,视觉效果更直观的图像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传输媒介之一,但图像信息由于本身数据量庞大,毗邻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极强,能量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得其存储占用空间大,传输带宽要求高,而且对于一些机密图像(医学、军事、金融和商业等),在实际应用中对其内容保护和实时传输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如何可靠的对隐私图像进行保护及如何高效提高其传输效率或降低传输带宽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统信息压缩加密系统安全性低且加密与压缩是异步进行的。因此,研究图像加密与压缩算法的一致性就变得尤为重要。私密图像安全传输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加密处理来掩盖信息内容本身,从而起到防止非法窃听/篡改的目的。混沌系统很多迷人的特性:对初值和控制参数的敏感性、遍历性和混合特性等,刚好满足了密码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如何将混沌系统与密码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由于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实现信号的同步压缩与加密,一经提出,便被普及到图像处理等各个学科,开拓了信号处理方法的另一片天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混沌理论与压缩感知的特点,提出了各种压缩加密方案来弥补传统压缩加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本论文首先对混沌理论、密码学理论、小波包变换和压缩感知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构造了一个伪随机数生成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相关讨论与分析;结合伪随机数发生器生成的随机序列流,作者提出了一个位平面图像加密算法,并对算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对信息做单独的加密操作只能确保其存储/传输的安全性而不能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尤其是对于需要实时传输的保密信息,加密过程和传输过程的效率都不能得到保证。基于上述讨论,作者总结了已有的图像加密与压缩体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些算法均有不足之处。因此,结合本论文提出的加密算法,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压缩感知与耦合映射格子的图像同步压缩加密方案,并对算法压缩性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证明:本论文所提出的方案,不仅保证了信号的安全传输,解决了传统数据先压缩还是先加密的顺序问题,还平衡了信号压缩比与重构质量之间的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映射论文参考文献

[1].翟聪,巫威眺,黄玲.异质车联网环境下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的协同控制问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2].吕秀品.基于压缩感知与耦合映射格子的图像同步压缩加密算法[D].西南大学.2018

[3].周桐,陈渝光,李雨宣,牛雷.考虑多交互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6

[4].郭祖华,王辉.最邻近耦合映射格子耦合非线性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

[5].牛雷.考虑多车效应的改进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

[6].饶晓波,常胜.含叁次方项耦合映射的稳定性与N-S分岔分析[J].科技信息.2014

[7].何苏红,李霞,吴成国,杜华月.耦合映射系统各种同步态的调控[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

[8].高一聪,冯毅雄,谭建荣,郑浩,魏喆.制造资源耦合映射与模糊匹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

[9].葛红霞,程荣军,李志鹏.考虑双速度差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11

[10].唐清阳.基于混沌耦合映射网络的图像加密方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1

标签:;  ;  ;  ;  

耦合映射论文-翟聪,巫威眺,黄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