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张建英张桢庄宇苏敏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34

2015年11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2个月-2岁的为婴幼儿组、3-6岁的为学龄前组、7-13岁的为学龄期组,对患儿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观察患儿用药前后出现腹泻的情况,并有效的分析患儿出现腹泻的发病原因。结果: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发生合并腹的有158例(73.83%),其中有84例发生在婴幼儿中,占53.16%,24例发生在用药前,6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32例发生在学龄前,占20.25%,12例发生在用药前,2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42例发生在学龄期,占26.58%,10例发生在用药前,32例发生在用药之后,通过三组的合并腹泻的的发生率比较,婴幼儿中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学龄组、学龄前组要高,三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易发生合并腹的情况,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发生率最高,医师应重视对儿童的细菌培养、轮状病毒等检测,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临床价值

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进行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2个月-2岁的为婴幼儿组98例、3-6岁的为学龄前组68例、7-13岁的为学龄期组68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0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胶体金法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静脉采取儿童2-3mL的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再血液凝固之后,将3000r/min离心15min,在血清分离1小时内检测完成,以上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检验师去完成。检测的效果表明,重复性、阴阳对照、空白质控等非常好[1]。

胶体金轮状病毒检测:利用生理盐水稀释大约10倍左右,吸上血清滴入反应板的加样位置,出现两条红色的线为阳性结果,出现一条红色线的质控线为阴性,如果没有出现红色线的就表示检测失败,需要重新检测[2]。

其他病原菌的检测:使用粪便样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利用干片染色、湿片染色等相结合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测,通过常规病原菌的培养以及菌种进行鉴定。

1.3诊断标准

对患儿采用X线影像检查,观察患儿用药前后出现腹泻的情况,根据患儿出现腹泻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主要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t与X2进行检验,所有患者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发生合并腹的有158例(73.83%),其中有84例发生在婴幼儿中,占53.16%,24例发生在用药前,6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32例发生在学龄前,占20.25%,12例发生在用药前,2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42例发生在学龄期,占26.58%,10例发生在用药前,32例发生在用药之后,通过三组的合并腹泻的的发生率比较,婴幼儿中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学龄组、学龄前组要高,三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中,主要以细菌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真菌肠炎这三种症状为主,发生率分别为28.97%、35.04%、21.96%,其中婴幼儿组主要是轮状病毒肠炎腹泻为主,且发病率为40.81%,婴幼儿组的腹泻明显要比其他组的高很多,三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表现不佳复杂多样,还会引起各种肺外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侵害,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3]。同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会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经研究表明,儿童合并腹泻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在秋冬季,该季节与轮状病毒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幼儿的年龄越低发病率就越高。所以,腹泻的发病率和儿童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由于婴幼儿的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系统有所下降导致的。

在2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腹泻主要以细菌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真菌肠炎为主,患儿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免疫力下降是导致发病的的主要原因。其中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组腹泻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在小肠绒毛上的皮细胞中增殖,使得细胞绒毛变短或者脱落到肠腔,释放大量的病毒,导致肠道吸收功能、分泌功能上去平衡,最后造成腹泻。根据王彬的文献报道表明,用药后腹泻发生率比用药前要高很多,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类似,214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在婴幼儿中,占53.16%,24例发生在用药前,6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32例发生在学龄前,占20.25%,12例发生在用药前,20例发生在用药之后;有42例发生在学龄期,占26.58%,10例发生在用药前,32例发生在用药之后,通过三组的合并腹泻的的发生率比较,婴幼儿中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学龄组、学龄前组要高,三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易发生合并腹的情况,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发生率最高,医师应重视对儿童的细菌培养、轮状病毒等检测,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戴小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腹泻的相关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121-123.

[2]蒋作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构建[J].中国医药指南,2015(03):189-191.

[3]黄四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分析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07):221-223.

作者简介:张建英(1974年5月-)汉族,昆明,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儿科检验工作。

标签:;  ;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